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变废为宝 让创意生成


创意随处有,灵感不断电。为认真贯彻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于2019年11月-2020年5月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创造学会主办,东南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承办。

4月24日15:00,由书院部主办、三达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通过腾讯会议APP进行了线上答辩。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景彩峰老师、完满教育办公室牛瑞凤老师、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宋峰霖老师、书院部刘奇明老师与艺术传媒学院武惠斌老师担任评委。活动自3月30日正式启动以来,引发师生广泛关注。经各院系、各书院申报,作品筛选等一系列激烈角逐共确定39支队伍进入最终答辩环节。

活动前期经学校各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同学们递交报名表、作品申报材料,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头脑风暴,追求创行落地。经过精心准备,各报名队伍蓄势待发,答辩中作品首次云端“亮相”。参赛者在限时的三分钟答辩中将作品的灵感迸发、创意缘由、制作过程、价值意义及心得体会高度凝练,展开概述,让评委以及其他师生了解到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价值。每一个作品都是有灵魂的,不是冰冷冷简单材料的叠加,里面蕴含着创作者的思绪、情怀,是细腻内心的真实映射。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变废为宝 让创意生成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变废为宝 让创意生成

同学们作品更是充满创意、奇思妙想、各具特色。例如作品《生·活》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易拉罐、回形针、废旧衣物的珠子以及过期指甲油制作出的簪花,成本低廉且美观可用于日常装饰。同样也用塑料瓶盖、易拉罐及铁丝制作的一套架子鼓却别有一番韵味,学会不同角度思考,废弃物品也能演绎出唯美意境。作品《81192》用废旧易拉罐制作飞机模型,纪念“海空卫士”王伟,曾经的空难历历在目,答辩小组铿锵有力的声音讲述着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大家为之动容。在废物利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展现着参赛者浓厚的爱国情怀。易拉罐作为最常见的包装材料,其特殊材质也备受大家喜爱,其中作品《翠鸟朝阳》中易拉罐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一幅优雅的孔雀艺术品,鲜明的色彩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不禁叹服参赛选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变废为宝 让创意生成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变废为宝 让创意生成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变废为宝 让创意生成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变废为宝 让创意生成

活动最后,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宋峰霖老师对本次参赛的作品进行了专业点评,惊叹学生们创造力的同时,指出在制作作品时要紧扣主题与要求,以废弃易拉罐为主体,且必须实用性与观赏性并举,好的作品应带给人以美感。完满教育办公室牛瑞凤老师对即将入围国赛的选手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根据作品要求可以结合所在学校或家乡的特色亮点,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二是以自己擅长的专业角度构思作品或借鉴往届的优秀作品,汲取经验,创造创新;三是在制作作品时需要放大格局,放宽眼界,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本次大赛的宗旨是让同学们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三达书院围绕核心领导力,通过组织举办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记录信院学子思维的痕迹,播下创造的种子,孕育创新成果雏形,同时将环保的认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最美四月天,创意正当时。

“很高兴在线上参加三达书院举办的创新体验竞赛选拔赛,从三月底到今天,历时25天,终于完成答辩,等待结果的时间是紧张的,但是参赛的过程更加令人回味!结合中华传统习俗——莲花灯,我们想到用废弃易拉罐和塑料勺子亲手制作莲花灯,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对活着的人们美好的祝福。制作过程充分让我们认识到,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充满着困难,易拉罐被剪开后充满倒刺,制作者不慎被划破手指,所以我们进行改良,向内折叠倒刺,让作品更加完美,安全,当深入探究到易拉罐耐高温特性,便想到能否让莲花灯,更具功能性,所以莲花烟灰缸也应运而出。这次活动让我们感触颇多,其中最大的感想就是当你投入你的精力、时间、激情去创造一件物品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无用的东西。”

“参与此次比赛使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刚开始构思的时候,队伍成员的思路还是比较局限,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缺乏对于类似废品的关注,在考虑易拉罐的特质后我们抓住了易于漂浮这一特点,就想着要去做一个类似于船的作品。有了大致的方向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他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一起专心致志地去竭力完成,我们在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分工明确,过程虽然比较曲折,但成品出来后,我们也很有成就感。相比结果我们一起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