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耀眼萤火,投身乡村建设

乡村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是游荡者想要回归的质朴的静谧?是所谓有志者想要逃离的乏味的贫穷?是林荫下的岁月静好?是骄阳下的挥汗如雨?虽是因人而异的定义,却承载着相似的深情。它不完美却总占据着心的位置。

2020年7月21日起,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鱼丁个人暑期实践团队于河南省周口市朱口镇孙庄展开了暑期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了解乡村心声,改善乡村大环境。团队的第一项任务是体验农活,拔草、打农药、采摘果实、种花等都一一尝试。团员表示:“最累的不是每一次的迈腿抬胳膊弯腰,而是那落不下的太阳和看不到的地头。”团队的初体验便尝到了苦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愈发深入人心。农民很辛苦,但收获时的喜悦也是藏不住的。

化成耀眼萤火,投身乡村建设

图为在农家菜园里拔草、摘辣椒

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一辈帮忙看家带孩子是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老龄化日益严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团队走近空巢老人,倾听他们的思念和唠叨,倾诉自己的感动和日常,就这样互相抚慰着,就这样祥和地对坐着。然而问候只是最基本的礼貌,团队也要做些实事。帮老人收拾庭院,做些家务,喂家禽等,几乎包揽了所有视线所及的活儿。真正了解群众心声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空巢老人们需要子女的陪伴,陪伴相比于金钱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化成耀眼萤火,投身乡村建设

图为老奶奶在准备午饭来招待鱼丁团队

同时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无偿家教与陪伴。在那夏天闷热的晚风里,最让人留恋的便是孩子们清脆的笑声。留守似乎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注定要承担的现实,他们怀揣着单纯且无助的心,能做的却只有守望和接受。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被重视,兴趣也需多方拓展。留守儿童多单纯怕生,不善交际,眼里多一分孤独和恐惧。对他们付出真心就易有回报,这群可爱的朋友是团队很大的收获。

化成耀眼萤火,投身乡村建设

图为与可爱的小朋友的合照

化成耀眼萤火,投身乡村建设

图为帮另一位小朋友买蛋糕过生日

据观察,此处农村的基础建设存在一定问题。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到位,街道环境有待提高,村民普遍环保意识较差。由此团队着力于街道美化、垃圾清理、农药废弃包装的处理、卫生安全的宣传展开了行动。村庄外围是垃圾聚集的地方,田间地头是农药包装聚集的地方,团队在摸清重点后下手稳准狠,整体提升了村庄的卫生状况。

化成耀眼萤火,投身乡村建设

图为团队在村庄外围捡垃圾,美化环境

乡村很难留住人才,但乡村需要人才来管理。乡村振兴不靠喊口号,靠大家齐心协力干实事。教育、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环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鱼丁团队的暑期实践活动只是微乎其微,但也正是这样微乎其微的共同努力让人看见乡村的改变,让人相信萤火也能照亮世界。大概每一座城市开始之前都是一片小小的村落。

图:孙淑婷摄 作者:孙淑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