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這是一個最接近世界末日的開局”


地球生病了,2020你還好嗎?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4月3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官網截圖


菲律賓火山爆發,45萬居民被要求緊急撤離;

新疆地震,西藏地震,四川地震,

日本地震,土耳其地震,古巴與牙買加地震……

印度尼西亞連日暴雨洪災,17萬人流離失所;

英國248年來最大暴雨,50萬房屋斷電;

東非遭遇25年來最嚴重蝗災,約4000億隻蝗蟲衝進肯尼亞再進入巴鐵,僅印度就有35萬公頃的土地受到影響;

澳大利亞持續半年的山火,12億動物喪生,5900多棟建築被燒燬。大火後又遭暴雨和洪水,70萬蝙蝠入侵城市……

美國40年來致命乙型流感致2600萬人感染,死亡人數高達1.4萬;

南極外圈首次突破20度,加速冰川融化,28種遠古新病毒蠢蠢欲動;

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突破100萬,影響全球180多個國家。

……


災害時常有,而今年特別多——

自然災害、生物入侵、極端天氣、新型病毒……

多災多難的2020,讓人們不禁感慨:

“這是一個最接近世界末日的開局”

這不只是一次疫情之痛,更是全世界的生存之痛。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美國加州森林大火

環境危機,是一個老生常談又迫在眉睫的話題。

而災難聚集的2020,更讓人們不禁感嘆——

這是不是地球在“開啟自我保護系統”,一鍵清理“人類”?


許多災難,是人類自身行為帶來的“反噬”。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環境正在以更殘酷的方式回擊


去年8月,亞馬遜野火的新聞成為國際頭條。

佔地面積550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種類高達300萬種,被稱為“地球之肺”“綠色的心臟”。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然而卻變成了這樣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圖:騰知天下

有人斥責巴西為了發展農業,砍伐森林,改造農田,把一部分雨林變成畜牧場或者礦場,雖然獲得了大豆增產40%,看似成功的經濟發展,卻也催生了這場滔天大火,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有媒體渲染聳人聽聞的話題——

被煙霧籠罩下暗無天日的城市,無處可逃的動物焦屍,驚人的火災數據,獲得了無數人的轉載和關注。

也有考據控闢謠,駁斥有些圖片並不屬於此次亞馬遜火災,甚至還有過時和誇大的信息存在。


但實際的現狀,卻也並不樂觀。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圖:知乎@江小川

實際上,亞馬遜地區每年火災數萬起,2019年已有7萬多起,平均每月就將近1萬起。

這次只是最嚴重引起了更多關注而已。

實際上,這也只是地球所遭受火災的其中一處。

還有美國加州、俄羅斯西伯利亞、中國四川涼山,和後來燒了半年多的澳大利亞大火。

全球1/4被植被覆蓋的地方,火災季都在延長。

近期的一則報道顯示,科學家在《自然通訊》期刊中的一篇論文中指出——

“亞馬遜雨林不可逆轉的崩壞趨勢,是全球變暖和人類砍伐森林共同作用的結果。”

“亞馬遜雨林可能在50年內消失。”


這並不只在是巴西,我國也有類似的例子。

雲南為了發展經濟,砍伐森林改種橡膠樹。僅西雙版納一處,就有400多萬畝熱帶雨林被毀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這是我們歌唱的“七彩的雲南”。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溫暖你我攝於2018年3月雲南普洱

這也是雲南。


除了森林的砍伐,我們的生活汙水和工業排放,也成了生存之殤。

水體的汙染,使得湖水變綠、變臭,水體富氧化——水藻大量繁殖,魚蝦等水生生物死亡。

更直接影響著人們飲用水的安全。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太湖水華”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是長江三角洲的“母親河”。

始於2008年的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至2012年已經投入近千億元。2017年“十三五”期間,又投入515億元。

而拯救太湖之路,仍舊任重而道遠。


《國家寶藏》雲南篇裡,洱海的遭遇也是一樣。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國家寶藏》

還有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稱滇池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小小的追球》雲南滇池

這樣故事,你是不是也似曾相識?

這是太湖、洱海、滇池的故事,也是大多數人母親河的故事。

大多數有河流的城市,80後或許還有童年去河裡游泳、釣魚的記憶。

而90後00後呢?


美麗的風景,繽紛的四季,鬼斧神工的美麗大自然,越來越遠離。

藍天已經成了奢侈品,水和空氣已經明碼標價,接下來還有什麼?

科幻故事裡凋零的人類未來,不忍細看。


越來越多的反思

“不在你身邊發生的事,不代表沒有發生”

今年年初,泰國為了宣傳限塑令,做了一個公益廣告短片:

《人類,你為什麼不吃塑料》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人類,你為什麼不吃塑料》

路邊的試吃攤位,推銷人員向行人免費贈送壽司。

裡面除了常見的海苔、蔬菜、香腸等,

還有,塑料袋。

試吃的人們紛紛指責——

“這不是塑料麼?”

“卡住喉嚨了怎麼辦?”

“對別人的生命負責點行麼?”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片中介紹,泰國平均每年製造320萬噸塑料垃圾。

每年大約有300只海洋生物被發現因誤食塑料垃圾而死亡。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聯合國去年發表的報告顯示:

全球每年約有13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大海,

2050年海洋塑料垃圾比魚還多。


“趕在一切消失之前,去改變”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小小的追球》

2月,芒果TV一檔環保真人秀節目《小小的追球》剛剛收官。

黃子韜、周冬雨、尹正、王彥霖4名青年明星組成追求團,去冰島尋訪北極熊,到印尼丹伯靈保護區守護蘇門答臘虎,赴巴厘島海洋種植珊瑚,回西雙版納守護亞洲象、和採集瀕危蘭花種子……

用追尋腳步,展現給觀眾大大的地球之美。

還有更多的,是殘酷現實——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1918-2002年北極冰川對比

北極冰川

北極理事會北極監測與評估計劃(AMAP)工作組報告,北極冰川正在迅速融化,照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到2040年,整個北極可能處於完全無冰狀態。北極動物或失去他們的家園。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餓死的北極熊


北極熊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浮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重要棲息地,但是伴隨著全球變暖冰川消融,北極熊根本無法狩獵。它們有的餓到瘦骨嶙峋,有的捕食幼子充飢,有的闖入城市從垃圾桶覓食……

有研究表明,

到2050年,世界上的北極熊數量可能會減少30%。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小小的追求”

蘇門答臘虎

蘇門答臘虎是現存體型最小的虎亞種,隨著生態資源的破壞、生活環境的縮減,還有盜獵者的獵殺,數量急劇下降。

全球野生虎,僅剩400只。而到2021年老虎可能就會滅絕。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珊瑚白化


珊瑚

曾經我們印象中的珊瑚,是海底的“顏值擔當”。

它們五彩斑斕、絢麗多姿,“百花爭豔”豐富著瑰麗的海洋世界,更供養著海洋1/4的生物。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珊瑚大面積地死去——白化。

現在更像是可怖的成群枯骨。

如果持續下去,到2070年全世界的珊瑚礁可能會全部消失。


據相關報告顯示,近百年來,在人類干預下的物種滅絕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

全世界,每天約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約有3個物種滅絕。

在中國,每年有300種自然物種瀕危乃至消失。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Humanimal》


與此同時,今年1月,韓國一檔紀錄片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5集的MBC明星紀錄片《Humanimal》,豆瓣打出了9.6的高分。

韓國人氣演員樸信惠、金宇彬,柳承龍、柳海真帶領著鏡頭,前往泰國、美國、南非等10多個國家。

講述了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Human)與動物(Animal)之間的生與死。

那些最殘忍的真相,和最勇敢的守護者。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被盜獵者殘忍殺害的動物們,他們被剝奪了長牙、皮毛、骨血……殘缺的身體曝屍荒野。

看到這些,你也會像柳成龍一樣承認:

“在整個地球上生活著的生命體中,人類是最可怕的”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也會像《Humanimal》所提醒的:

“對不知緣由就被剝奪的生命們感到抱歉。

也領悟到,不曾關心過的我們也是施虐的共犯。”


這次的瘟疫,引起了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重新關注。

公益廣告、綜藝節目和紀錄片們都不會想到,他們竟意外地與時代有了碰撞。


“從來不是我們拯救地球,是我們在拯救自己”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接受採訪時說:

經常看到有人說“我們人類要拯救地球”,但地球並不需要人類去拯救!我們需要拯救的不是地球,恰恰正是我們人類自己!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圖片來自網絡


吟遊詩人基德最新的科普視頻《2020這些災難,和全球變暖的背後聯繫》裡說:


就像流浪地球裡那句被用爛的句子: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現實生活中,人類在被遠方的哭聲狠狠砸到臉上之前,在不犧牲一些人之前,永遠都不會真正在意這些哭聲。

當疫情在中國、意大利、美國……乃至全球180多個國家肆虐的時候。

沒有得病的人,像曾經的我們一樣,盲目自信——這只是另一場流感,年輕人抵抗力足以扛過去。

他們也像後來的我們一樣,被現實狠狠地打上一巴掌,然後在敬畏中敗於現實。


當然,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只是我們最近和切身實感的一次。

從2003年的SARS,到2015年的MERS,再到今年的新冠肺炎。

短短20年內,我們已經遇到了3次世界級疫情災難。

以前我們有過反省嗎?

當然也有,只是還不多;

以前我們有過自救嗎?

肯定也有,只是還不夠;


在這場每個人都生死攸關的時刻,還有人在繼續殺害、販賣、鋌而走險。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自救”這條路,我們沒有選擇,只能前行。


你的每一個細微努力其實很有意義

今年的話題,註定被各種“環境警報”、“生存危機”、“末日學說”充斥。

然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沒有救世主,也沒有超級英雄。


不是非要去遠方守護森林才叫環保,也不是非要去深海種植珊瑚,更不是與盜獵者做殊死搏鬥。

當下,就有許許多多我們可以力所能及的小事——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十二歲的洱海衛士


綠色出行

合作乘車,環保駕車;

短途儘量步行或騎自行車;

養成文明駕車的好習慣,合理保養愛車;

多乘坐公共汽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


善待動物

有能力的可以去領養動物,保護瀕危生物;

更多人可以從善待身邊的動物做起;

善待陪伴你的寵物;

不購買珊瑚或其他海洋生物標本或工藝品,

拒絕野味,拒絕野生皮毛製品,拒絕動物表演;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減少生活汙染

不用含磷洗衣粉,不用氟氯碳化物產品;

減少一次性塑料消費,如塑料袋/吸管/餐具等;

儘量使用可循環的籃子、環保布袋和環保產品;

海邊遊玩時,將個人垃圾丟進垃圾箱或隨身帶走;

在海邊遊玩或潛水時,避免使用含二苯酮的防曬霜,選用物理防曬或者更環保的產品。


節約生活

使用節能燈泡節能電器;節約用水、電、氣;

沒必要一進門就把全部照明打開,沒人在的房間及時關燈;

吹完電吹風等及時拔插頭;

電視如果不看了就及時關掉,不要長時間待機;

隨手關水龍頭,養成循環用水的習慣;

吃飯不浪費,不亂扔垃圾,做好垃圾分類;

儘量自己帶水杯餐具,節約又衛生;

衣服攢夠一桶再洗,可以節約很多水電;

節約用紙,打印紙物盡其用都雙面使用;

不過度消費,不過度包裝,少買少囤積東西,避免浪費;

提倡循環利用,閒置物品可通過回收、捐贈、二手市場等方式物盡其用。


以及,多參加有意義的環保活動,哪怕是在螞蟻森林種顆樹。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過去3年,約5億人在螞蟻森林種下了1.22億棵真樹


環境當然不是我們節約一滴水,省掉一度電就能挽回的。

但什麼都不做,就真的什麼都沒了。


小小的追球隊員口號說:就是幹!

吟遊詩人基德說:解決問題,不能靠等,幹就完了。


就像周冬雨在“追球畢業”時寫的——

挺過這次“世界末日”,你想好以後了麼?

我們都多做一點點,地球就永遠有希望

相信每個“我”的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章:

1、維根菌:你每天用的防曬霜和海洋生態之間,有什麼聯繫?

2、知乎:《日常環保我們能做什麼》《關於環保,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3、《臨近拐點!亞馬遜雨林可能在50年內消失!超1億人生存面臨威脅!》

4、荷蘭水華控制技術對太湖治理的啟示

5、吟遊詩人基德:《2020這些災難,和全球變暖的背後聯繫》

6、英國報姐:《科學家拉響警報:氣候環境惡化,人類已站在大滅絕的邊緣》

7、《塑料氾濫,聯合國秘書長:2050年海洋塑料垃圾比魚還多》

8、《別隻關注到海洋的美 —— 塑料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