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竹竿巷美食——林家灣燉魚

濟寧竹竿巷美食——林家灣燉魚


林家灣燉魚的由來

俗話說:“有水就有魚”。這是老百姓的經驗之談,意思是無論溝河坑塘,只要水質乾淨,水域流動,就一定有魚蝦生長在裡面。

京杭大運河作為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貫穿中國南北。大運河水質清澈,水體長年流動不息,自然少不了魚蝦生活在其中。而濟寧作為運河上的一座重要城市,因河而興,一度成為國內重要的核心商業城市。在底蘊豐厚、源遠流長的運河文化中,自然也少不了捕魚吃魚的“魚文化”。

說起老濟寧的“魚文化”,就數位於濟寧竹竿巷內的“林家灣燉魚”最為著名。林家灣是從前竹竿巷附近的一個小衚衕,因小衚衕內幾家飯館燉魚做得口味地道而得名。後來,因城市變遷,林家灣小衚衕被拆除,林家灣燉魚就搬到了竹竿巷。

林家灣燉魚的工藝和口感

正宗的林家灣燉魚是以鰺條魚為原材料,清理乾淨後用多種調料醃漬數個小時,然後逐個掛麵糊油炸。火候先急後緩,一直炸到肉酥刺焦,然後放入用蔥姜、花椒、大茴、肉桂、料酒等調配後的湯料中燉煮。

成品的林家灣燉魚,有魚有湯,加入蔥花、香菜末等調料,色香味俱全。因魚骨已經酥軟,所以可同魚肉一起吞食而不必吐刺。食客吃魚喝湯,另外搭配燒餅,或者鍋貼,或者米飯,或者饅頭,就是一頓非常豐盛可口的美餐。

現在的林家灣燉魚

一百多年來,林家灣燉魚作為竹竿巷內的一道名菜,一直代代相傳,延續不斷,到目前已發展到三家。至於哪家燉魚店口味最地道正宗,眾說紛紜,只有食客自己親自品嚐後才能作出結論。

由於從前燉魚的原材料鰺條魚早已經數量稀少,難以為繼,所以多年來林家灣燉魚的原材料已改為四指左右長度的小鯽魚,濟寧當地人稱之為“小草魚頭”或“小草魚板”。和鰺條魚相比,小鯽魚的刺多一些,但由於已經油炸至酥軟,所以並無妨礙,食客食用時可連魚頭、魚刺一起咀嚼後嚥下。

林家灣燉魚館規模不大,陳設也很普通。和許多價格昂貴、難以高攀的山珍海味比起來,林家灣燉魚是一種非常親民的傳統美食,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消費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