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到的诗很多是被贬谪的诗人所写?

步着边


话不是这么说的。只能说你读到的诗,是作者当时被贬的时候写的。诗人被贬,心情当然不好。这就容易刺激他们敏感的神经,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所以诗人被贬的时候写出来的诗比他们平时的诗要好。用韩愈的话说这就是“不平而鸣”。诗人也不一定就是一直被贬下去的,贬完之后有时候还会复官,甚至升官。

像屈原,韩愈、苏轼等都是最好的例子。屈原被贬写出了《离骚》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歌,韩愈被贬写出了是《示侄湘书》等好诗,苏轼就更不用说啦,被贬后写出来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但他们在仕途上是起起伏伏。被贬、复职、再被贬、再复职。古时候,其实很多文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们现在觉得读到的都是被贬的诗人写出来的好诗,其实也是经过大浪淘沙的冲洗,传下来的人都是金子和精华。如果你去看看《全唐诗》或者《全宋词》,里面就有大量的谈不上优秀的诗歌。


取金记


伤悲之情怀,以诗舒之。


鸿鹄锦绣


有句话叫“国家不幸诗家幸”,我想这句话可以部分说明问题。我想从一下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诗言志。意思是大部分的诗词都是作者借诗词来抒发感情的。这感情或者是喜悦,或者说悲哀,或者是歌颂爱情、亲情、友情、风景等。那些被贬谪的诗人大部分都是郁郁不得志或遭馋人陷害的。在当时的社会,言论还不是特别自由,这些抑郁不得志的文人心情无处诉说,只好借助诗词来发泄一下了;

二:我自己也写诗。凭着这几年的感觉,我得出一个结论:人在悲苦的情绪中更容易借文字遣怀。人在高兴的时候或小酌一杯,或游性大发四处观光,但这种情绪可书法的载体太少。而人在抑郁或悲苦的愁绪中,灵感更容易闪现,可皆以抒怀的诗词的载体也很多,比如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等,还有动物类等就不一一赘述。

三:大凡贬谪的文人都具有一颗报国之心和不得志的感慨。比如辛弃疾、苏轼、陆游等。自己的满腔热血不能报效国家,空有满腔抱负,而作威作福的小人却往往受宠,这种落差反映到文人心中自然是苦闷的。可是又无计可施,政治上的勾心斗角和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也只有悲愤地写诗词了。

以上三点就是为什么学到的诗词大部分都出于被贬谪的诗人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