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傳統社會修史的認識

中國傳統社會,私人修史與官方修史並存,兩者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史學的發展。

古代私人修史多樣化,就嘉、萬時期私人修史做一些簡單的分析。我認為私人修史不用過多考慮統治者的意圖,更加客觀公正的敘述,"體例體裁的革新、史書內容的擴展、當代史撰述取材廣泛、通史撰述進一步發展等。但當時私家的修史體例仍受到當時官方體例的影響",如"朱熹修的《資治通鑑綱目》,丘濬仿朱熹《資治通鑑綱目》作《世史正綱》,《皇朝名臣言行錄》、《春秋名臣傳》、《名相傳》、《國朝名臣事略》、《明名臣琬琰錄》等名臣錄的編纂也是仿照朱熹的《名臣言行錄》"。 "司馬遷《史記》確立了紀傳體史書的體裁和體例,班固《漢書》以後,紀傳體成為歷代正史的標準體裁。嘉、萬時期私人所撰的史書也不乏紀傳體著作。" 嘉、萬時期對官方體例有所創新,劉元卿《諸儒學案》首創學案體,對明末清初黃宗羲學案體史書的著述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私人修史很大部分的資料來源是官方資料。嘉靖、萬曆時期,私人當代史著的資料來源,作者的親身經歷、官方資料與前代相同以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實錄的運用、辨析。其一,人物事蹟記載方面,人物的選材範圍擴大。其二,增加典章制度的門類。其三,對明代社會生活的記述。其四,以考證為主要內容的史著興起。

嘉萬年間私修當代史來源一是官方實錄、邸報;二是前朝史家所修當代史;三是作者的親身經歷。


對中國傳統社會修史的認識


我認為私家修史自己有所創新不拘泥與當時的官方要求,加入自己的見解,對後世修史有所借鑑,可以對官方史書發表自己的認識,不足之處進行批判。不足之處是私家著述沒有官方做後盾,受眾面較少,資料來源相對不寬泛,受自身經濟所限,受當時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如果當時思想控制較松,可以進行創作,如果是文字獄,則隻字片語都需謹慎。也會和作者的人生經歷,文化程度等相關。"嘉靖、萬曆時期的私人修史,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官方理學化思想的影響,天人感應、倫理道德等仍受重視,部分史實不加考證,一些荒誕、戲謔的事也被記載下來,後人在使用這些資料的時候應該加以辨別。"康、乾時期私人著史就對官方修史的不足提出批判,"其一 ,私家對受理學影響的注重發揮義理而不甚關注史實 的 著史方法提 出委婉批評","其二 , 對《通 鑑綱 目》中的" 春秋 筆 法" 提 出嚴厲 批評 從史 以 紀 實 的角度 否 定 正 閏之 爭的不合理 。這實際上就是借批評朱熹來批評官方 綱 目體史籍 中的正統之辨和君 臣 之義 。 私家無法在 " 褒貶議論" 這一史學話語權 上 與官 方爭鋒 , 於 是就 只有採取迂 回的方式表達 自己 的思想"。

官方修史是常態,歷朝都有對前朝歷史的記述,記述興衰成敗以作為本朝的前車之鑑。就康、乾時期的官方修史簡單分析。我認為官方修史最能體現當時社會的統治思想,社會面貌,修史可以調動社會資源,修史人員知識淵博,資金有保障,較私家修史更專業。"清廷取法朱熹《通鑑綱 目》修纂綱目體史籍,是與自身所提倡的程朱理學這一官方學術形態相適應的,是清廷文化政策 的重要組成部分,是 清代" 崇儒 重道"基本國策的具體體現。"皇帝對修史的重視和皇帝本身的求證意識。"康熙皇帝認為"凡纂核史書,務宜考核精詳,不 可疏漏"。"清代帝王對史書紀實傳信、嚴密考訂 的充分肯定,以及親自撰文進行考證的活動,對史館修史重視考證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


對中國傳統社會修史的認識


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目的,會極力倡導對自己有利的思想,這些思想就會成為學術潮流,比如四書五經,科舉制度,學而優則士等。捨棄一些思想,有可能捨棄的思想中會有進步思想,比如明清時期江南出現的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科學思想就沒有受到重視。而大力提倡小農經濟,自給自足,愚民政策,女子無才便是德等。"通過具體史籍的編修,在義理髮揮和嚴密考證兩個方面佔盡先機,既壟斷了對歷史的解釋權,又披上了一層學術的外衣"。

"清廷借這種最 能 發揮官方思想 的綱目體,對歷史上的正統問題 、歷代善惡是非問題單方面作出裁定,以利於自己的統治 。清廷要壟 斷對歷史的評論 ,一 切由皇帝來"折衷",此其一 ;否定歷史上的史評類典籍 ,不容別人對歷史評論"置喙",此其二。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再加上大開文字獄,對私家治史觸及時諱者給予嚴厲打擊,私家只能在修纂綱目體史籍前止步,別無選擇。"

官方修史活動刺激私人修史,兩者的敘述可以相互印證,利於最大可能的還原歷史原貌,也有利於後代的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康乾時期的官方修史活動與漢宋之學 王 記 錄 (河 南師範大學 社會 發展 學院, 河 南 新 鄉 453007 )第 47 卷 第 4 期2007 年 7 月

2. 嘉靖萬曆時期私人史著發展概述 曹姍姍 (天津師範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天津 300387)

#歷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