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老師如何評價這兩幅書法作品?

翰諾書法


兩幅作品相比較下來,我更喜歡第一幅。

第一幅第一眼就喜歡,這就是所謂的眼緣,沒有理由,這幅書法主要有了神采,活了起來,看似簡單,其實是書寫者幾十年的學習結果,把簡單的東西做好,體現了書者深厚的功力。

整幅作品取法高古,古風撲面,衝擊我的視角,洗滌靈魂。書寫流暢,乾脆利落,入木三分,蒼勁有力,沒有一點拖泥帶水,一氣呵成。墨法運用熟練,枯溼對比相輔相成,使人賞心悅目,既有大師風範。

第二幅作品運用幾種字體來組合,開創一種新的佈局,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思路,作為創新,值得肯定,也算是為書法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東西總有不完善的東西,給我的感覺有點雜亂無章,也許慢慢改進會變好吧!

書法的好壞是多種因素決定的,在多種字體組合,離不開字。一個人的經歷有限,同時要把幾種字體寫好,如果不是天才,是很難辦到的。由於不能同時寫好所以種的字,就會拉低整幅作品的品質。

所以創新要慎重,在能力沒有達到的時候,多寫一些自己有把握的東西,增加自己的信心。





墨道修者


第一幅字是言恭達先生的簡書,線條流動,結體恣肆,墨色變換明顯。如果說幾點不足,我認為一是線條過於單調,橫畫千篇一律,取勢雷同,姿態單一;二是用筆靈動不夠,通篇用筆沉穩有餘,動感不足,主要使用了平動筆法,而少提按,更沒有簡書特有的筆法——擺動,因此使這幅作品缺乏生命律動,對於一位書法大家來說,不能不說是遺憾。

第二幅字的作者不太熟悉,該作品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書法作品的規制,數體兼用,橫豎並施,大小參差,方圓雙呈,可謂獨具匠心,別出心裁。通篇作品圍繞火神山醫院建設這個大主題,統領各個局部,以參加建設的各類單位名稱組成不同形式的塊面,每個塊面中或篆或隸,或簡帛或詔版,大小字穿插,內容或是特意為之,亦似是平時不經意的記錄片紙,共形成了十八個面積等同的塊面,左右兩側以章草題跋落款,氣息通暢連貫,像是玩具模塊的邊框,一下子將中間十八個塊面緊緊地夾籠住,與上面主題大字形成呼應,使整幅作品分而不散,大而有神,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雖然是一張白紙作品,但看起來既像當代流行的拼接書風的作品,又像一張主題鮮明的報紙整版。總之,通篇看作者的書法功力深厚,對線條把控和寫的結構能力極強,當然最突出的還是章法,算是一種標新立異吧!


國文書院院長韓全義


第二幅更有創意,幾十年後都會有意義的,不用百年千年的。可謂開先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