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别人那样开开心心的,没有什么烦恼,而现在的我,居然连笑容都是那么牵强,怎么办呢?

宋祖椽


一个人开心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主观上的思想认识,其二是客观上的环境因素。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向好的变化,都可以使我们产生愉悦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感到的开心。因此,开心取决于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关事物两个因素。

在我们的人生认知里,大自然应该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事物。春有花开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不同季节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是不同的感受。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儿时的纯真、青年时的勇敢、中年的沉稳、年老时的睿智,不同的人生阶段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意义。无论我们的人生在时间的长河里如何穿行,我们的外貌如何变化,永远不变的是我们的“本心”,那个与生俱来的初心!

“初心”一词源自《华严经》,初心又称为“初发心”,是菩萨修行的开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觉得“初心”就是本自具足的“人性”。再进一步说,“初心”就是我们做人的标准,人生里我们时刻用来衡量自身“思、言、行”的总原则。有了这样一个人生的总原则,客观上我们在面对生活里的任何事物时,就不会慌乱、不会迷茫、就会正确地对一切事物进行合理的判断,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我们收获的一定是快乐的生活感受。所以,我把生活看做是一场真对“人性”进行的“修炼”。外在的一切事物,既为我所用,也是对自身“人性”的考验。

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物质是丰富的,同时给予人类的身体和头脑是智慧的。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基本要素。在“我与世界”这两个互为影响的变量里,“我”是一切生活感受的主体,是生活里一切事物的原发者,是主观因素。外在的世界和其他的人和事物是相对独立的另一方,是与“我”相互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事物时,产生的身心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几个人一起吃同一份食物,有人说咸、有人说淡、还有人说正合适。如果我们没有亲自去尝试,那么我们对于“食物是咸还是淡”的评价,说出来就是“无中生有”,会严重脱离实际情况。然而,就算我们亲自去尝试了,又能改变什么呢?该说食物咸的还是说咸,认为食物淡的还是淡,我们根本无法改变别人的感受。这份食物就相当于我们的生活。在人生中的“我与世界”的关系里,改变其中两点的任意一点,带来的结果都会使我们内心对生活感受发生变化,生活里出现不同的滋味。因此,做为人生主宰的“我”才是生活的主宰者和一切感受的承担者。

所以,一切客观上的因素都是为主观的“我”服务的。“我”是我们看待世界的主要角度,但世界不会是因为“我”而单独存在的。因此,想要追求快乐人生,需要发生改变的一方一定是“我”。个人以为,用“人性”的角度看待生活里的一切人和事儿,虽然不一定是个聪明的好办法,但应该尚可以应对一部分人生事物,更何况人生不就是人的生活吗?离开了人谈何人生呢?别人不是我,我也不是别人。生活就像饮水,无非冷热自知罢了。仅供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名字已在线


日渐成熟………

生活的责任压力不如意袭来就是这样,

你眼里的别人也不一定是你眼里看到的,

眼见为虚,有些人比你会伪装,

无法让人察觉她/他内心的痛苦或伤心💔,

事实他/她不一定比你好多少,

所以调整心态展露自己最佳状态吧



泛泛之一


钱多了烦恼,没钱也烦恼,胖了烦恼,太瘦了也烦恼,心态最重要。毕竟咱不是人民币,不能让所有人喜欢,既然这样,想开点,何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