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②|對價格戰的這些看法,統統錯了

來源:中童觀察

價格戰②|對價格戰的這些看法,統統錯了

文 | 中童傳媒特約撰稿人 劉春雄

在中國,每一輪價格戰發生,輿論和業界都會有一輪情緒化的口誅筆伐,而且其表現驚人的相似,基本上可以概括為道德審判和專業誤判。基本結論大致是:價格戰是低水平的競爭,導致自相殘殺的雙輸結局。

道德審判與專業誤判的結果是價格戰被汙名化了,以至於發動價格戰都需要極大的勇氣。

1.跨國公司不打價格戰

這是典型中國人的臆想。在產業競爭的初期,西方企業也打價格戰,只不過在多數行業形成寡頭格局後,原始形態的價格戰少了,隱蔽的價格戰多了。

比如,沃爾瑪就天天在打價格戰。沃爾瑪創立之初,就確立了“天天平價”的原則,普通商品比對手便宜20%,名牌商品便宜50%。這樣的價格戰,比中國企業打得還慘烈,還把大賣場打成了主流零售業態。

2.優秀企業不打價格戰

麥當勞和肯德基不打價格戰嗎?

他們幾乎天天在打價格戰,只不過他們對價格戰包裝得非常巧妙,比如套餐比單點優惠很多,比如“第二杯半價”,都是很厲害的價格戰。

3.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對價格戰不感興趣

一分錢的價格優勢,能夠打敗品牌忠誠。這句話就是西方人說的,說明價格在全世界都有巨大的穿透力。

折扣店就是美國人發明的,這是把價格戰當常態。西方聖誕節期間的零售佔全年的1/4,除了節日消費外,折扣(價格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主因。而且西方聖誕節期間價格戰之狠,遠超國內,真的是不計血本。

4.價格戰最終要損害消費者利益

價格戰會降低企業利潤,企業為了確保利潤,一定會降低質量,降低質量就會損害消費者利益。

這種現象或許短期內出現過,但長期看,這種現象不存在。

在採訪一家行業龍頭企業時,老闆提出“低價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確實讓我大吃一驚。老闆的邏輯是:社會上一定有對價格敏感的低收入消費者,他們往往會購買一些質次價廉的產品。行業龍頭的低價就讓那些生產質次價廉產品的企業喪失了生存空間,間接也就保護了消費者利益。

5.價格戰是惡性競爭

只要產品品質沒問題,價格戰通常是良性競爭。價格戰很殘酷,會讓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死掉,但殘酷競爭不一定就是惡性競爭。

第七屆CBIS中國嬰童產業大會

第七屆CBIS中國嬰童產業大會即將在12月13-14日北京昆泰酒店與大家如約而至,目前大會的品牌合作、參會報名及原點獎評選工作已全面啟動,大家可以點擊公眾號菜單欄或者給我們留言參與活動,期待與您的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