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天阅读挑战(《存在与时间》Day1)

4月24日 阅读内容:第一章第一~三节 P1-13

内容概要:

海德格尔在本书的首页就点明了本书的写作缘由、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论述的初步目标。“首先要唤醒对这个问题(存在)本身的意义的重新领悟。具体而微地把存在问题梳理清楚,这就是本书的意图。其初步目标则是对时间进行阐释,表明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P1)

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海德格尔的立足点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把重新肯定形而上学作为自己的进步,而渐渐地开始把存在作为已知的东西或者是理所当然的前提,而忽视了对于存在本身及其意义的理解与解读。第一章的标题便是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其内容之下的各节都是主次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节 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存在问题曾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苦思冥想的问题,但是到了古希腊人时期开始将存在作为最普遍而最空洞的概念加以蔑视。但是追问存在的意义在如下三个层面是必须的。“1.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当人们谈及存在时,其作为存在者的身份已经对于存在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把握。存在虽然是最普遍的概念,但是并不意味着就是最清楚的概念,这个概念虽然普遍但却“晦暗”。“2.存在这个概念是不可定义的”。运用传统的逻辑方法可以定义存在者,但是却很难定义存在。“3.存在[是]是自明的概念”。我们生活在对于存在理解中,却很难真正领会存在的意义。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海德格尔首先明确“任何发问都是一种寻求”,从对于发问这一行为的分析迁移至我们对于存在意义的理解过程中。问的对象本身就是存在,我们就是要通过问的形式来逼出存在来。在这里作者又引出了“此在”的概念,Dasein,Da就是这的意思,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主要是强调人不同与万物,人可以对自己的存在有所作为。此在就是“去存在” ,始终是未完成的动作。同时,“存在最本己的意义中就包含有发问活动同发问之所问的本质相关性”。

第三节 存在问题在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论的任务在于非演绎性的构造各种可能方式的存在谱系”,这恰恰需要我们对于存在这个词的含义有所领会。

三十天阅读挑战(《存在与时间》Day1)


金句摘录:

1.发问不仅包含有问题之所问,而且也包含被问及的东西。...此外,在问题之所问中还有问之何所以问,这是真正的意图所在,发问到了这里就达到了目标。P6

2.任何存在论,如果它不曾首先澄清存在的意义并把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无论它具有多么丰富多么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结底它仍旧是盲目的,并背离了它最本己的意图。P13

我的阅读感悟:

之前一直对《存在与时间》抱有畏难情绪,真正让我想去读这本书是那次看许知远的《十三邀》里面邀请陈嘉映老师做的一期节目,他谈起自己翻译的这些著作时的谦逊与从容,莫名让我又想去翻开这本书去看看。今天的内容之前看过一遍,对在、存在和此在的概念理解有所加深,但是第二节还是云里雾里,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究竟是什么,我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存在本身是一种显现,每个人都会和自己的存在融为一体,我们对于存在的领悟主要是通过将其作为生存活动的对象来认识。因为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所以当我们追问关于存在的问题时,其实已经被卷入了存在之中,而自身也变成为了存在者。

关于此在与存在的关系,在人民大学一位教授的讲座中他指出:存在需要通过人得以显现,就是此在。此在是存在的澄明,是去存在。此在是存在存在出来的境遇。海德格尔称“此在”的存在就是“生存”,即站出来存在的活动。这一点对我区别存在于此在还是蛮有帮助的。

我不理解的地方:

1.存在的不可定义性并不取消存在的意义问题,它倒是要我们正是这个问题。P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