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秦国究竟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在公元前635年的秋天,嬴任好就伙同姬重耳,两国联军进攻位于秦楚之间的楚国仆从国鄀国。这场战役以秦国大胜而结束,不但鄀国国都商密开门投降秦国,楚国的地方长官斗克和屈御寇也被秦军俘虏。姬重耳同样出兵南下,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应该是姬重耳利用此次机会对嬴任好报恩。

秦王扫六合:秦国究竟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不排除嬴任好和姬重耳之间有钩心斗角的举动,但他们首先代表的是各自的国家利益,为了对抗超级大国楚国,秦晋协同合作,救晋就是救秦,救秦就是救晋。在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战略性大决战——城濮之战中,嬴任好就派出儿子小子慭率兵来到城濮,配合晋军的正面作战。

一、嬴任好有长处也有短板

秦国与晋国结盟的九年时间里,是秦国战略生存空间最为舒适的九年,虽然秦国对外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但在有利的国际形势下,嬴任好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积蓄国力。

秦王扫六合:秦国究竟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不过嬴任好最大的战略短板是他的思维似乎有些跟不上形势的急骤变化,公元前628年,在位仅九年的晋文公姬重耳去世,性格强硬的晋襄公姬欢即位,而嬴任好依然沉浸在与姬重耳友好合作的迷梦中不能自拔。姬重耳对嬴任好感恩戴德,但姬欢对嬴任好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且姬欢急于在国内外立威,他不想活在嬴任好的阴影之中。

关于秦晋反目成仇,最典型的一次事件就是发生在公元前627年的殽之战,是役,秦军被晋军打得鼻青脸肿,秦军三大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被生擒活捉,秦军被全歼,一个也没逃出来,嬴任好在江湖上丢尽了脸面。

如果追究此战的责任,嬴任好是要负主要责任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嬴任好轻视姬欢,以为不过是个黄口小儿,就像五代十国的北汉皇帝刘崇轻视新即位的后周皇帝柴荣,结果在高平被打爆头。

事件的起因是嬴任好想趁晋文公去世之际,独吞郑国,在当年出重兵准备奇袭郑国。对于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百里奚和蹇叔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千里袭人,罕有得利者。

秦王扫六合:秦国究竟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嬴任好急于灭郑,应该是对姬欢即位后的晋国外交政策不太放心,但嬴任好最大的失招还是他不应该在灭郑失败后顺手牵羊般地灭掉了晋国的属国滑国。这极大地激怒了姬欢,因为晋文公刚死没多久,棺材还没下地,嬴任好就突然来这一手,自然会被姬欢认为这是对他的冒犯。姬允急于在国内立威,而且来自晋国统治层的压力也迫使姬欢不得不对嬴任好展示强硬手段。

这场殽之战,是嬴任好自出道江湖后遭到的最大一次惨败,这也几乎终结了秦国向东发展的势头,有晋国在,嬴任好在东线已经没有扩张地盘的机会。

嬴任好身上有许多让人欣赏的优点,其中一个优点就是他知错能改,而且很大度地把殽之战败的责任都全揽到自己头上,并通过外交手段把孟明视等大将从晋国捞了回来,真诚地向他们道歉,并官复原职,在最大限度上挽回了嬴任好因为殽之战而在秦国国内有些下跌的人望。

二、究竟是自我反思还是在作秀?

嬴任好的军事能力,不客气地讲,在春秋时代只能算是中等,比刘备好不了多少,但他最擅长的却是在队伍中搞思想政治工作。公元前624年,吃了三年苦胆的嬴任好率兵伐晋,以破釜沉舟之势杀入晋国腹地,将晋军打得落花流水,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不过最精彩的桥段还是在战胜后,嬴任好在殽山的旧战场为殽之战的秦军将士发丧招魂,并穿上丧服,痛哭三日。

秦王扫六合:秦国究竟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可以说嬴任好这是在作秀,但至少他对秦军将士发表的公开检讨是出自真诚的,嬴任好泪流满面地站在将士们面前,对自己当初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良言导致殽之败表示非常后悔,以后要听人言吃饱饭,并立誓为证,有再犯者,天人不佑。

嬴任好的自贬,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代雄主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以刘彻的强枭性格,能在晚年反思自己的错误,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有些帝王也假模假样地下诏罪己,但尽说些不疼不痒的废话,逢场做戏而已,嬴任好和刘彻都是发自肺腑地对自己进行反思,他们所考虑的不是所谓维护皇权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让天下公众监督自己,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嬴任好待人真诚,不掺杂私货,他的表态让士大夫们非常感动,"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更不用说心地纯真如明月的三军将士了。当然,嬴任好知道此次认错,会在江湖上增加对他的印象分,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不能说他是在表演。

孟明视是秦国的超大号重臣,以孟明视的能力,放在晋、楚等国都能找个铁饭碗。但嬴任好不惜血本把孟明视从晋国救回来的举动,彻底征服了孟明视。

三、统一之路的开辟

嬴任好对高端人才爱护有加,不像《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摔孩子那么虚情假意,这是他用人的一贯思路。在孟明视回国后,秦国舆论都要求嬴任好杀掉殽之败的头号罪人孟明视,嬴任好主动揽过:"是孤之罪也!"为君如此,怎能不让人倾心竭力以死效忠?

如何才能用好人才?做好两点就可以了,一是给予人才充分的施展空间,不要疑人还用;二是勇于担当,替下属揽过。正如《左传·文公三年》称赞嬴任好的那样:"嬴任好用人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孟明视之所以尽忠于嬴任好,是因为嬴任好能反思自己的错误。"

三国大博弈的历史证明,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刘备之所以能鼎足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人和",最大限度地巩固国内执政基础,这也是蜀汉能屹立五十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在春秋中前期,晋、楚、秦小三角格局中,晋类似曹操得天时,楚类似孙权得地利,秦类似刘备得人和。嬴任好深知这一点,秦国力偏弱,如果内部再乱七八糟,那干脆就别玩了。

秦国的发展战略和蜀汉非常相似,曹操得中原,孙权得江东,刘备只能朝西南方向发展,得南中,遂霸一方。嬴任好面临着同样的局面,向东有晋,向南有楚,根本没有力量进行战略突破,嬴任好只能向西发展。

秦王扫六合:秦国究竟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本篇开头讲过,秦国的西线只有犬戎等部落,由于还没有形成国家化,整体实力不如秦,所以嬴任好避开晋、楚之锋,主攻犬戎的战略是正确得当的。史称:"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在灭戎之前,秦国的军事实力偏弱,这可能和秦人的农耕习惯有关系。但自灭戎之后,秦军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犬戎部落民风剽悍,作战勇猛,是冷兵器时代非常受欢迎的兵源之一。一百年后,吴国灭楚,楚臣申包胥哭求秦国出兵复楚,如果秦军没有融入犬戎兵的强悍作风,是很难想象能把当时最为剽悍的吴人打退的。对于秦国由弱小变强大,史家多归功于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伐蜀,使秦国一跃成为一线强国,实际上嬴任好的"霸西戎"起到了同样的效果,只不过不为后世所重视。

秦国的统一之路,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由后往前说,分别是秦昭襄王百战削赵、魏,秦惠王用商鞅变法、伐蜀扩地,秦穆公向西辟地千里。从这层意义上讲,秦穆公才是秦国拉开统一大幕的第一人。

秦王扫六合:秦国究竟是如何走向统一的?

虽然嬴任好在公元前621年去世时,按照旧制杀了一百五十七人陪葬,特别是三位贤臣奄息、仲行、鍼虎的殉葬,受到了历史的集中炮轰,当时人就作诗讽刺,就是《诗经·黄鸟》。

不过按西汉人匡衡的说法,这么多人给嬴任好殉葬是他们自愿的,"秦穆公贵信,而士多从死"。一般奴隶主挂掉后会杀奴隶陪葬,但匡衡所说的"士"显然不是指没有独立人格的奴隶,而是春秋时的士阶层。

再者,奄息等三人殉葬是因为他们在和嬴任好喝酒时,嬴任好说了句"生共此乐,死共此哀",所以奄息等人许诺等公死后殉葬,并非强迫。清人赵翼评价这件事时说:"(三人)皆从死,则是出于三子之自殉,而非穆公之乱命矣。"

退一万步讲,即使给嬴任好陪葬的是被强迫的奴隶,也不能一味炮轰嬴任好残忍好杀。杀奴隶殉葬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大家都这么玩,最多是五十步笑百步,谁也不干净。

结语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天下,但仅仅只过了16年秦王朝就彻底的覆灭了。

参考文献:

《春秋》

《三国志》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