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級響應調至二級,武漢小區還要封控管理嗎?

5月1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第90場新聞發佈會。

湖北省副省長楊雲彥在會上介紹,根據有關規定,經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按程序報批後,決定自5月2日零時起,將湖北省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調整為二級,並相應調整完善有關防控措施。楊雲彥介紹,對我省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全省疫情形勢和防控能力進行評估分析後認為,省內疫情傳播已達到基本阻斷。疫情發生以來,通過關閉離鄂、離漢通道,牢牢抓住救治、阻隔兩大關鍵環節,實行醫療救治、篩查甄別、小區封閉管理、公共區域管控等系列嚴格措施,省內本地傳播基本阻斷。

圖片

楊雲彥列出一組數據:4月4日起,湖北省連續28天無新增確診病例;4月18日起,湖北省所有市縣區均降為低風險;4月24日,武漢市重症病例清零;4月26日,武漢市住院病例清零。全區應急性超常規的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3月31號起,已連續32天無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月1日起,已連續31天無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

一級響應調至二級,武漢小區還要封控管理嗎?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成果來之不易。必須清醒地看到,城市重啟後,人員流動聚集風險明顯增加,居民防範意識有所鬆懈,社區防控力量也有所調整,加上還存在一定數量的無症狀感染者和康復出院後復陽患者,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保持防控成果的任務仍然繁重、防止疫情反彈的複雜性增加,因此,常態化防控這根弦必須時刻繃緊。為此,武漢市將有針對性地健全完善疫情防控長效機制,持續做好小區封控管理工作:一是充實防控力量。根據小區實際,動員組織小區居民、物業人員、安保隊員和轄區志願者,落實常態化防控力量;發揮網格員、居民小組長、樓棟長作用,深化群眾自治;組織街道社區工作力量,加強巡查督導。二是優化管控措施。繼續加強出入口管理崗位責任制,對進出小區人員嚴格落實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要求。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調整小區出入口,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制發小區出入證、提前掃碼等舉措,提高通行效率。鼓勵使用“武漢微鄰里”、電子測溫儀等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手段。三是強化宣傳引導。“武漢微鄰里”、居民微信群、宣傳欄、小喇叭等線上線下相結合,及時公佈疫情信息,加強防護知識培訓。加強小區巡邏守護,及時規勸不戴口罩和聚集扎堆行為。深入開展無疫情小區創建,增強小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四是深化基礎工作。持續開展重點人群的疫情排查,突出做好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復陽”人員、境外來漢(返漢)人員以及密切接觸傳染源後返家人員等特殊崗位人員的跟蹤排查,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深化愛國衛生運動,對電梯、樓道和公共區域等重點場所和設施設備進行通風和預防性消毒,加強小區垃圾清理,引導群眾樹立健康衛生理念,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加強對孤寡老人、殘疾人士、困難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幫扶工作,堅持每日以上門、電話聯繫等方式走訪探視,及時提供必要幫助,確保無遺漏。五是壓實防控責任。牢固樹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防輸出”意識,警惕不降低、要求不降低。建立常態化社區防控長效機制,區、街道(鄉鎮)、社區 (村)三級聯動。強化街道(鄉鎮)屬地管理,突出社區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引導居民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健全完善巡查督導,對失職失責行為嚴肅追責問責。

資料來源:長江日報等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