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话小米

小米,母体即是谷子。古称粟,位居五谷粟、黍、稻、麦、菽之首。《战国策》中苏秦以“粟支十年”强调国库充盈,粟是新石器时代到周代中国先民的主要食物。歌词“黄橙橙的谷穗儿就好像是狼尾巴”唱的就是小米;1942大灾荒,小米成了保命的口粮。

小米源于禾本科野生狗尾草,特别适合北方干旱地区栽培,上万年的栽培驯化,使之得到充分利用,民谚有云:人吃小米饭,牲口吃谷草,谷糠猪饲料,根茬当柴烧。经过历代筛选,各地孕育了众多优良品种,诸如甘肃的金花寨、河南的红旗渠牌、山西的沁州黄、山西的隆化小米、山西的东方亮、陕西的米脂小米等。

从植物培育来说,由于基因型与环境因子的互作关系,形成特定地理范畴的道地性,正如怀庆府的铁棍山药、文山的三七等,均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异自然禀赋。产于塞外桑干河流域的东方亮小米,因其蛋白质9.7%、植物油脂7.7%的含量,造就了顶级小米品质。

小时候,家住东方亮小米正宗产地——广灵县宜兴乡,小米饭是我家每天的早饭。十岁时,作为男孩子,上学前必须捡粪,交给生产队来挣口粮。每天清晨,我左手挎着藤条粪筐,右手拎着爸爸用八号铅丝做的粪叉子,赶到生产队院外,等候饲养员赶出大牲畜。畜群拥出来后,我追随在后面,密切观察哪一只扬起了尾巴,然后眼疾手快,蹦到其身后,用粪筐接住粪球球。塞外严冬,地都冻裂了,掉在地上的,很快冻住,要迅速捡起来。就这么追着、捡着,一直到井台边,饲养员开始用辘轳提水倒进石槽,吆喝着骡马饮水,这时粪筐已经满了,我赶紧踩踩,踩实了;骡马喝完水回程继续捡。当我气喘吁吁回到家时,妈妈会奖励我一碗热腾腾的小米汤,那四溢的新鲜米香、碗边油光可鉴的金色油皮,瞬间打散了我臂弯处的疼痛。说来很神奇,零下二十度的寒冬,并没有给我脸上留下高原红,小小少年的脸、手、脚都没有一点皴裂,靠的就是这碗东方亮米汤,那年我捡粪挣够了口粮。

后来学食品,知道小米味甘,濡养脾胃,补虚损、宁虚热、助睡眠,富含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物质,非常适合补气补血。在雁北地区,东方亮小米炒米粥,加上红糖、红枣,是很多产后贫血气虚的女性调养身体的标配。

《黄帝内经》载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先民食粟而生生不息,养育了世界最繁盛的家族。现代养生,五谷主食不可不食,小米是五谷之首,当为保健首谷。君不见,米脂出美女,民谚不虚;君不闻,一句“小米饭养我长大”,这来自希望田野的天籁之音,正道出了咱的北国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