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與家暴一線之隔,如何辨別“我是為你好”?

我們都知道,小孩的行為與父母息息相關,更讓人為難的是,這些受過來自家庭傷害的孩子,因為成長時期只觀摩過這樣的權威相處方式,長大後,面對自己的伴侶與小孩,很容易重複上一代的錯誤行為,即使努力剋制,仍然難以保證某天不會爆發,這不是推卸責任,而是行為模仿和無法揮去的童年陰影。

管教與家暴一線之隔,如何辨別“我是為你好”?

我曾經很怕自己,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

自發現懷孕開始,我心中就有一個警鈴默默響起:”雖然知道不能使用暴力,但從小隻看過這種管教小孩模式的我,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施暴者呢?”我想,很多受過家庭暴力的人,在面對自己的下一代時,都隱隱有類似的疑問吧!

我們都知道,小孩的行為與父母息息相關,更讓人為難的是,這些受過來自家庭傷害的孩子,因為成長時期只觀摩過這樣的權威相處方式,長大後,面對自己的伴侶與小孩,很容易重複上一代的錯誤行為,即使努力剋制,仍然難以保證某天不會爆發,這不是推卸責任,而是行為模仿和無法揮去的童年陰影。

管教與家暴一線之隔,如何辨別“我是為你好”?

我是從小被打大的孩子,說是孩子,最後一次被使用暴力已經24歲了。比較不幸的是,我大都不因為自己做錯事情被打,而是被盛怒的父親,當成發洩情緒的沙包,這點在我們家不只我受害,在打到僅剩我一人以後,還撐了1年多,實在受不了了才離家,並做好此生不再見的準備。

當女兒出生以後,孩子的爸突然疏遠我們,雖然住同一個屋簷下,但關係比室友還不如,我只能一肩擔起,面對她高需求寶寶的各種難關:晚上不睡覺、凌晨必吐奶,說真的,已經不是過勞可以形容了,實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但我仍努力剋制自己想兇孩子的衝動。

管教與家暴一線之隔,如何辨別“我是為你好”?

直到某一天,當時女兒約莫8個月左右,她凌晨2、3點還在床上爬來爬去,要媽媽陪玩,我已經累癱在滑手機鎮靜,她爬過來討抱,我終於忍不住,吼了她一聲:”妳到底什麼時候要睡覺?”

面對媽媽突然大吼,女兒只笑盈盈對著我,以為我在跟她玩,還發出呵呵呵的嬰兒笑聲,我怒火未消又再罵了一次,孩子這才意識到憤怒的情緒,從她臉上,我看到笑嘻嘻轉成疑惑,不到一秒,隨即哭了起來。

她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不友善,我永遠不會忘記那表情。

管教與家暴一線之隔,如何辨別“我是為你好”?

人家說:”有一就有二。”確實,在那天以後,我罵她的次數變多了,但我也提醒自己體罰與暴力的差別,正是”心態”!孩子做錯事,該管教就要管教,不過大人要先思考,”這件事的本質就是不行,會危害到安全,或對人不禮貌、不尊重!”還是”你這樣做,讓我很沒面子!”由情緒來判別是否處罰!

舉例來說,像孩子摸插頭、玩風扇等危險行為,若屢勸不聽,我真的會打屁股警惕,以保障她不會重蹈覆轍,如果是學習成績不好,很抱歉,我會把問題丟回給孩子,並且幫忙分析利弊,讓她自己去決定努力程度及承擔後果。

管教與家暴一線之隔,如何辨別“我是為你好”?

正因如此,我終於可以放下對自己的憂慮:因為我跟父親不一樣!

在我們家,”打”是沒有用的,女兒承襲我的倔強,都是吃軟不吃硬的人,雖然知道還是有不少父母奉行打罵教育,但我得說,打孩子只是讓他們學習陽奉陰違,不會有實質的激勵效果,縱使打下去收速效,不過30、40年後,當孩子說到這段,絕對仍充斥滿滿的埋怨。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雖然我不認為這樣可以阻止不當體罰的產生,不過創造一個記憶點也是好的,我要奉勸大家,小孩不是不能管教,但真的別因為情緒或面子問題打孩子,沒有人該被視為憤怒沙包。

管教與家暴一線之隔,如何辨別“我是為你好”?

下次快被孩子激怒時,先停個3秒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情緒上?別輕易在激昂時動手,這隻會讓孩子對您不信任,若您真的忍住了,孩子會因為這個頓點而變成更自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