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4歲小孩補成腎結石?家長的過分關注正是孩子受傷的原因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健康問題,專家都在呼籲要營養均衡,注意補充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確實,在一系列的健康科普的視覺以及心理的衝擊下,大家都開始了自己的健康養生模式。但是,我們總是容易忽略量的問題。

我問過很多位年輕媽媽,你覺得營養均衡是怎樣的?

A:就是不挑食,什麼都吃。

B:就是什麼都吃點(跟上面的回答差不多...)

C:按時吃飯,有菜有肉

D:食材多樣化,蔬菜水果都吃

...

大概都是這樣的一個答案,很少有人說出:每週25種食材,每天12種食材;蔬菜每天要吃500g左右/人;水果每天200-400g左右/人;主食最好是粗細搭配等等這樣的答案。


意外!4歲小孩補成腎結石?家長的過分關注正是孩子受傷的原因


看過很多文章說小孩子要注意及時補鈣,以防個矮、出汗多或者影響孩子生長髮育的情況。妞妞媽媽就著急了。因為妞妞出生體重正常,但是後期跟其他孩子比總是差一點,所以妞妞的媽媽就去查閱書籍、瀏覽網頁,去買營養品的朋友那裡買了點鈣片,沒有專業的指導,妞妞媽媽自行指導孩子服用。

在自行服用了2年之後,4歲大的孩子在幼兒園就嚷嚷著肚子疼,結果去醫院檢查出了腎結石,腎臟中居然有1.2cm*1.0cm的結石。且在接下來的檢查中,孩子的血鈣量是正常孩子的好幾倍。

醫生最後結合綜合情況得出的結論就是:一個不缺鈣的孩子,在幼兒時期濫補鈣超過3年,最後就在小小年紀患上了腎結石。


意外!4歲小孩補成腎結石?家長的過分關注正是孩子受傷的原因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補鈣固然是很重要,但是濫用,後果也不小。不僅是鈣如此,其他營養素亦是如此。

跟同行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說到這樣一句話:不以量為前提的補充,都是胡扯。

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如果是要改善或者治療某種情況,那肯定就會有量變都質變的一個過程;

二、如果是食物或者營養素過量補充,同樣會反作用於身體,產生不好的效果。

那麼,重點來了,我們到底應不應該補鈣?什麼情況下需要補鈣?如何科學補鈣呢?

鈣——人體的建築材料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高樓大廈,鈣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如石膏(硫酸鈣)、石灰石(碳酸鈣)等。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座建築物,鈣就是建築物中的石子。


意外!4歲小孩補成腎結石?家長的過分關注正是孩子受傷的原因

鈣就是建築物中的石子


鈣是構成我們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是支撐身體的支架。另外,鈣會參與各種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如果人體內的鈣缺乏都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引起鈣缺乏症。嬰幼兒一般表現為佝僂病,成年人表現為骨質軟化和骨質疏鬆。

當你身體或習慣出現哪幾種信號時注意補鈣呢?

  1. 經常腰背痠痛和痛經的人需要補充鈣質,會改善症狀;
  2. 成長期神經痛的青少年多攝取鈣能夠使疼痛減輕;
  3. 血糖低和處在更年期的人應該攝取較多的鈣;
  4. 經常飲用碳酸飲料的人,要注意補鈣。

那麼鈣到底補多少合適呢?

如圖:

意外!4歲小孩補成腎結石?家長的過分關注正是孩子受傷的原因

不同年齡段,鈣的適宜攝入量會有所差別


哪些食物含鈣高?

高鈣的食物都有點黑。每100g食物中鈣含量大於300mg的食物有海帶、紫菜、髮菜、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物,有的鈣含量甚至高達上千毫克;牛奶中的鈣含量僅處在中等水平,每100mg的牛奶含鈣量在107mg左右。(特殊加工調製的除外)

  • 奶和奶製品是鈣的重要來源,其吸收率也很高。每天500ml的牛奶就可以滿足1/2的鈣需要量。
  • 豆類、堅果、魚蝦以及深綠色蔬菜也是鈣的來源,尤其是連骨吃的小魚、小蝦,鈣含量豐富。蔬菜中的草酸能與鈣結合而抑制其吸收,而焯水能去除草酸。合理的烹飪方式可以減少鈣的流失。
  • 強化食品和鈣補充劑也是鈣良好的補充品。不同的鈣劑含鈣量有所差異,吸收率也不同。
    碳酸鈣、乳酸鈣、醋酸鈣以及牛奶中的鈣在人體吸收率為31%-39%。一日一次的鈣質劑補充,最好在臨睡前服用,可使鈣劑得到充分吸收和利用。
  • 運動能夠幫助補鈣,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讓骨骼更加強壯。


意外!4歲小孩補成腎結石?家長的過分關注正是孩子受傷的原因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其實我們身邊鈣含量高的食物比比皆是。我國規定成年人每天鈣的攝入量為800mg。

在補充鈣的同時,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兒童長期過量的補鈣,不僅可能會有腎結石的風險,還可能產生以下危害:

  1. 導致軟骨過早鈣化,前滷門過早閉合,形成小頭畸形,制約了寶寶的大腦發育;
  2. 骨骼過早鈣化,骨骺提早閉合,影響身高;
  3. 腸道中過多的鈣會抑制鐵、鋅等二價離子的吸收,造成繼發性的缺鐵和缺鋅。

所以在補充前,一定要注意有量的攝入哦!

大家在平時給孩子買營養品的時候,是否會注意量呢?是否會定期複查寶寶情況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想了解更多母嬰健康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