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壯闊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有一個與宋北宋抗衡,讓北宋聞在之喪膽的政權出現遼國。遼國的前身是契丹國契丹"在其族語中的含義是"鑌鐵",即為堅強,寧死不屈的意思。這個民族在兩個世紀裡,曾經揮斥長城內外,輝煌一時。但令人驚異的是,如此個強大的民族竟如同過眼煙雲一般在地平線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契丹人建立遼國後確實曾經創造契丹文,然而,契丹文字早在七年前就失傳了。
其實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契丹作為一箇中國北方民族就已經出現在《魏書》裡。他們以遊牧為生,以車馬為家,遷徙無定,勇猛善戰。公元916年,部落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於公元916圖年建立了契丹國,947年改國號為遼。大遼王朝最強盛時期,曾經雄中國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線,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這個善戰的民族在中國北部持續存在了二百多年,與宋朝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在此期間,中國中原地區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被阻斷,以致亞歐大陸中西部國家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契丹的統治之下,錯誤地將中國稱為"契丹"。探險家馬可波羅在其遊記裡第一次向西方介紹東方時,就是以契丹來命名中國的。
史學家們通過陸續出土的契丹墓葬,以及對契丹文字的識別,對契丹的神秘消失漸漸形成了幾種推測:
第一種推測,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據考證,幾百年前,一支契丹軍隊來到位於大興安嶺和嫩江之間的呼倫貝爾草原修築堡壘,經過長時間地駐守他們就繁衍生息在這個地方不再離開了。他們後來被稱為"達斡爾人"。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達斡爾源於契丹,也有現代學者通過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找到了大量證據表明,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但這些只是間接的證據,是不能給出定論的。
第二種推測,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通過伊朗克爾曼地區的部分墓喪形式與契丹民族的相同這一點基本可以肯定這一推論。
第三種推測,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中擴散到了全國各地。據歷史記載,一代名將阿蘇魯就是投靠蒙古的契丹裔,他的先祖曾參加西南平叛的戰爭。
第四種推測,契丹部落最後流落到了"雲南地區"。他們的根據是:在雲南施甸縣,發現了一個仍在自己祖先的墳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統稱:"本人。"在施甸縣由旺鄉的一座宗祠裡,還發現了一塊上面篆刻著"耶律"二字的牌匾。據"本人"介紹,這是為了紀念他們的先祖"阿蘇魯"並表明他們的契丹後商身份。歷史上確有記載,阿蘇魯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後裔,他的先祖曾參加西南平叛戰爭。但這並不能證明這些"本人"就是阿蘇魯的後代,畢竟漠北和雲南相隔萬里,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學術界始終未能給這個自稱契丹後裔的族群正名。
後來專家們利用DNA技術與發現的契丹民族的骨骼等進行鑑定,發現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係,因此達斡爾族應該是契丹人的後裔。而云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另外,有報道稱,經有專家考證,生活在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七賢鎮甘石溝村和上林鎮申明亭村的近三百名谷姓居民也是古代少數民族契丹族耶律氏的後裔。為什麼本支耶律氏改為谷氏呢?
可能因本支興起於上谷郡,故以祖籍地名為姓,以示紀念但是這些說法還有待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