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銀行理財的那些坑

很多人都認為,銀行=安全,所以買銀行理財產品很放心,但是!不瞭解清楚這些,你同樣也可能栽坑!

1.不是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都保本

很多人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因為,一方面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很多,二是出於對銀行的信任。但其實銀行理財分為三類: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類和非保本浮動類,從名稱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並非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保本的。

購買前一定要看清楚產品說明,瞭解是哪種類型的,理財產品的穩賺只是傳說,有的理財產品到期時,有可能得不到預期收益甚至連本金也不保。

說說銀行理財的那些坑

2.時間在攤薄你的收益率

這個時間就是:認購期、募集期和節假日。通常情況下,銀行一般會聲稱,銀行理財產品在認購期、資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或者不計息。如果我們買入時間較早,而那個產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較長,那麼我們的實際收益率就會被拉低。

比如:一款預期收益率高達5.5%的3個月期限理財產品,從9月26日開始銷售,10月7日才結束募集,10月8日起算利息,90天到期後,又有10天的清算期,也就是說,購買的這款產品,空檔期是22天,其它時間才是計算收益的,這20多天的空檔期,實際相當於“攤薄”了我們的理財收益。

此外,如果產品說明書中有“遇到節假日,則順延到工作日“,那我們就要好好計算一下資金的實際佔用時間。

說說銀行理財的那些坑

3.銀行理財產品的評級不一定靠譜

在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相關的風險評級。

說說銀行理財的那些坑

比如中信銀行一款產品就在說明書中顯示為PR2級(穩健型,黃色級別)。其實都是銀行自己給自己評定的,並非是第三方機構評的,意義並不大。

4.看清產品是銀行自發還是代銷

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通常有三類:

一是銀行資產自銷的理財產品,二是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的產品,三是銀行代銷其他金融機構發售的理財產品。所以在購買之前一定要看清楚產品的發行方和管理方。

如果是第3種情況,一般在產品說明書中,明確寫著“銀行作為投資者的代理人……”這樣的聲明,這種就是銀行只承認是代理關係,若出了事,銀行不負責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在銀行購買的都是值得百分百放心的,代銷產品一般是佣金高的,但其實跟銀行關係並不大,只是把別家的產品放在了銀行出售而已。

說說銀行理財的那些坑

5.銀行理財的隱形費用

銀行理財的相關費用都會在產品說明書中有明確註釋,常見的包括託管費、管理費、銷售費等。一般給出的預期收益率是扣除了這些費用之後的淨收益率。而預期收益率不等於實際收益率,大家一定要心中有數。

以上問題,如果大家在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都能夠弄清楚,就可以避免栽很多坑了。此外,很多朋友不清楚如何挑選銀行理財產品,在此介紹3種銀行理財產品查詢和比較的途徑:

1.各大銀行官網。

根據你持有的銀行卡,直接登錄對應銀行的官網,裡面會有完整的產品說明書,但是因為各家銀行相互獨立的,不方便我們跨行比較。

2.中國理財網

這個是銀監會批准設立的非常權威的一個機構,數據真實準確。

3.金牛理財網。

隸屬於中國證券報旗下,界面非常簡單好用。

另外溫馨提醒: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需要完成風險評估。如果還沒有的話,需要攜帶身份證親自去銀行線下網點完成一次風險評估,然後在一年之內都有效。

說說銀行理財的那些坑

關於銀行理財,你都清楚了嗎?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