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旅‖回家的路

一晃離家在外有二十年了,這麼多年,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回家的路。

初中的時候,學校是寄宿制的。由於學校離家有二十多公里,平時吃住都是在學校,唯有周末一天或者兩天可以回一趟家。

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過週末。一群學生相約坐一輛三輪車,晃晃悠悠的從學校出發。三輪車穿過三五個小村莊,最終停在柏油路的盡頭處。和幾個好友歡笑著分別後,再走四五里土路,回到想念了一週的家。

每逢週末回去,家裡都會提前準備點好吃的。有時候是餃子,有時候是燉雞塊,或者其它學校裡吃不到的。在那個物質條件還不是特別好的年月,在家有好吃的是留給我最大的念想。

高中的時候,去縣城讀書,離家又遠了許多,回家有一個小時的車程。當時外出打工正在興起,爸媽也去了沿海城市工作,週末放假就只好住在縣城的親戚家。當時的通訊條件還差,手機也未普及。有時實在太過想念爸媽,就只好寫信寄出去。

高中的幾年時光,回家的記憶總是冷冷清清的,沒有人做好吃的,也沒有爸媽在家時的熱鬧。高中期間,就算過年,爸媽為了省錢也只回來了一次。

每次回家,都需要提前一個小時到車站,然後坐上滿是汽油味的汽車,經過一個小時的顛簸,回到空蕩蕩的家裡。

對我而言,這個時候的家是冷清而沒有溫度的。想念的人遠在他鄉,這個家就只是一個容身之所。

再後來讀大學,去了省會,離家就更遠了,每年也只有放假的時候才會回去。此時的經濟條件稍微好了點,平常想念爸媽了,可以經常打電話。

暑假的時候,可以提前買好車票,一個人帶著行李去爸媽所在的城市,然後找一份暑假工鍛鍊自己。

爸媽依舊常年在外邊奔波,春節放假的時候才會回到老家,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說有笑。

家在這個時候是團圓的象徵,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畢業後最初的幾年一直在為工作忙碌,春節是一年裡最忙碌的時候,想回家而不能回。每逢春節,只能打電話短短的說幾句話。

這個時候,家是心底的牽掛,是魂牽夢縈的地方,是理想和現實衝突之時可以遮風擋雨的所在。

再後來結了婚,有了孩子。家就變成一種責任。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看看家人的照片或是視頻,然後調整好心態,動力十足的繼續努力。

臨近放假的時候,提前一個月買好了車票,安排好了行程。回家的當天,早早的收拾好行李,坐了地鐵去火車站乘車。一路上走走停停,經過幾十個車站。沿途的風景雖好,卻無心停留。

這個時候的家集責任、愛、希望於一體。是遠行千里之外,仍惦念的歸巢。

回家的路一直都在變,不變的是家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