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減糖”之旅,飲品要口感也要健康

近日,我國宣佈開展“減糖”專項行動,將敦促中小學、幼兒園限制銷售高糖飲料和零食,食堂減少含糖飲料和高糖食品供應。而高含糖量的飲品,如何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則成為關注的重點。缺少了糖的調劑,各種各樣的飲品依靠什麼來贏得消費者的喜愛?有業內專家表示,低糖、無糖飲品是未來相關企業研發的方向,怎樣既能滿足口感,又匹配健康需求,將成為整個飲料產業面臨的難題及挑戰。

開啟“減糖”之旅,飲品要口感也要健康

搭乘“減糖”之風

4月8日至9日,記者在走訪了北京多家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後發現,絕大多數的飲品都可以在其配料表中發現白砂糖成分。在北京市物美大賣場玉蜓橋店,記者向工作人員詢問含糖量低的飲料時,她說,可口可樂的產品有不少都是零糖的,還有一些蘇打水也不含糖,“很少會有人詢問無糖的飲料有哪些,大家都是直接看成分表購買,或者直接買零度。整體來看,無糖產品仍佔少數。”

儘管市場上低糖、無糖的產品佔據的份額並不多,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在購買時也漸漸開始關注產品的配料和營養成分表,挑選更合適的健康飲品。據瞭解,早在2016年中國健康生活方式大會上就提出“三減三健”。一些涉及中國市場的飲料企業,紛紛開始佈局無糖飲料的市場,頻頻推新。包括雀巢、可口可樂、達能、維他等產品都在採取各種“減糖”措施來順應市場潮流。

對於企業紛紛搭乘減糖政策佈局無糖飲品,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記者分析稱,隨著消費者的大健康意識以及相關知識不斷的深化,在整個消費品方面,企業對於高糖、高鹽、高脂產品來說基本上都在做調整,“在整個產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採用‘低糖’去打造獨特品牌DNA以及產品的賣點也是企業凸顯其差異化的優勢重要的手段以及工具。最近幾年,諸如三得利、東方樹葉、王老吉等低糖以及無糖的產品一一面市,整個消費端不斷的在倒逼產業端的升級創新,低糖以及無糖,已經成為消費者對於品牌的核心需求以及訴求。”他對記者說。

甜味劑成“減糖”主力

面對消費者的低糖、無糖訴求,和國家政府推出的各種減糖政策,各飲品生產企業也開始憑藉原料配方更健康的產品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其中,甜味劑成減糖主力。

在北京市定安路的京客隆超市,一位女士正在飲品區挑選,當記者和她聊到關於零糖飲料時,她表示,以前經常會購買零度或是“雪碧纖維+”等碳酸飲料,感覺比普通的碳酸飲料更健康,“在配料表中,沒有白砂糖的成分,相比而言多了一些添加劑,像是阿斯巴甜來提高甜味。”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瞭解到,阿斯巴甜屬於人工合成甜味劑。據業內相關專家介紹,甜味劑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甜味劑和合成甜味劑。目前索馬甜等高甜度天然甜味劑,原料來源有一定限制而且提取技術實現相對較晚,市場價格偏高;而低甜度的天然甜味劑雖然絕對價格較低,但是甜度較低。人工合成的高甜度甜味劑在保證較高甜度的基礎上,市場價格相對合理,甜價比優勢最為突出,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甜味劑產品。

據瞭解,目前國內每年人工合成高甜味劑產品的生產量不到10萬噸,根據最新的市場價格,預計國內人工合成的高甜度甜味劑市場規模不到70億,其中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的佔比最高,均達到31%。而在眾多的低糖和無糖飲品中,都可以找到甜味劑的蹤影,由它替代白砂糖、蔗糖等成分來提高產品的甜味也成為眾多企業生產研發新品的方向。

開啟“減糖”之旅,飲品要口感也要健康

必然趨勢下的探索

各種甜味劑的使用似乎為無糖飲品打開了創新之門,在營養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參考值為0%的產品成為眾多消費者的選擇,但無糖飲品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而保障產品的口感和營養也是企業追尋的目標。

朱丹蓬對記者說,“產品的口感是可以去攻克的,現在關鍵是消費者對於健康的核心需求。這樣來看,或許會讓他們在對口感的這個剛性需求方面有所降低。”他認為,無糖已經成為了勢在必行的一個趨勢,以及發展的方向,那這這種情況下,企業更多的是要解決口感與健康、營養美味這塊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如何能夠既能滿足消費者的口感,又能匹配消費者的健康的一個需求,那我想這個一定是未來整個產業都面臨著這個難題以及挑戰。

醫學相關人士表示,人造甜味劑可以通過刺激甜味受體和胃腸道中調節飢餓和飽腹感信號的激素來引起對糖的渴望,這時候也容易攝入含糖量的食物。通常用於很多軟飲料、甜點和酸奶中,以降低總熱量。患有苯丙酮尿症的罕見遺傳病患者難以代謝苯丙氨酸,即阿斯巴甜的氨基酸成分。專家建議人們應避免高劑量地使用這種甜味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