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王之渙

未去過之前,對於西北的印象,多來源於詩詞。

大漠、戈壁、風沙、駱駝……

這些風物一點點拼湊起了對西北的想象。

在我的心中,如果用一個顏色去形容西北,那就是——赤金。

而在旅行之後,這趟橫跨甘肅、青海兩省近6000裡的大環線,讓我在一週的時間內,看到了從未想象過的西北景緻。

原來,西北不止有赤金,還有靛藍與蔥青。

也許大自然之美,只有親臨,才有震撼。

01 靛藍:沉醉於靜謐和安寧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青海湖,藏語名叫“措溫布”,意思是“青色的海”。

初到青海湖,天色由晴轉陰,絲絲小雨也開始落在肩頭。

一片廣袤的油菜花田後,就是期待許久的青海湖。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本以為陰天會讓湖景遜色不少,但至湖邊時,卻發現些許陰雨讓青海湖的藍變得更加深沉、更加悠遠。

湖面泛起陣陣浪濤,細雨隨著微風輕柔撲扇在臉上,涼颼颼,卻不覺得寒冷。

陰雲散去,天空的藍、湖水的藍,終於短暫相接。

在湖邊佇立良久,思緒被深深的湖水、連綿的濤聲拉住,不捨得離去。

城市的喧囂、工作的煩惱,彷彿早已消逝得無影無蹤。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想到一路上,關於青海湖,很多人談起讓人遐想的傳說。

有的說,青海湖是當年東海龍王的小兒子,召喚一百零八道湖水,匯成這青海湖。

有的說,青海湖是西王母最大的瑤池,二郎劍景區內就設有王母娘娘雕像。

還有的說,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唐王怕文成公主思念家鄉,便賜予一日月寶鏡,可以照出家鄉景緻。文成公主行至此,拿出寶鏡,果然看見朝思暮想的家鄉,但想到自己的使命,便棄鏡而去。

而這鏡子,便成了青海湖。

我想,每個神話、每個傳說,都蘊藏了人們的美好希冀。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當然,由於天公連續不作美,行至茶卡鹽湖時,同樣是陰天。

回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的“天空之境”,晴天日光下的茶卡鹽湖,湖天一色,彷彿真的光潔得如一面聖白的寶鏡。

陰天下的“天空之境”,便多了幾分靛藍。

這份靛藍,來自於遠方的群山、來自於陰雲後的天空。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茶卡鹽湖一直被稱為中國的“天空之境”,也被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為 “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 之一。

“茶卡”是藏語,意思其實就是“鹽池”。

通過景區的導覽板,得知茶卡鹽湖的形成過程是由於板塊運動。

原被海水所覆蓋的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逐漸隆起為青藏高原。

在青藏高原的形成過程中,部分海水積留在低窪地帶,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第一次看見鹽湖的我,不禁有些小興奮。

忍不住脫了鞋,一腳踏進冰冷的湖水中。

雖然湖水中的鹽塊略微有些硌腳,但還是一路朝湖心走去。

天然去雕飾,這就是大自然讓人神往的魅力。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鹽湖,曾經通過資源聚攏了歷代在此生活的人們,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裡又通過美景吸引了無數神往的遊客。

人與自然,自然與人,也許就是這樣一個互相成就的過程。

背後忽然傳來汽笛聲,景區定時開出的小火車,給鹽湖又增添了些童話色彩。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02 蔥綠:徜徉於生機與勃發

“萬畦香稻蓬蔥綠,九朵奇峰撲亞青”。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行至敦煌,歷史的厚重感愈發增加,尤其是參觀完莫高窟後,感嘆於文明之奇蹟。

傍晚時分,轉車來到離敦煌市區不遠的鳴沙山。

八月的敦煌日照時間很長,雖說時間已經是傍晚,但天色依舊很耀眼,回想起在北京的時候,這個時間點怕已經臨近天黑。

其實,這也是我第一次親身來到沙漠。

印象中的沙漠是無邊無際的黃沙,植被很少,也就是僅僅的仙人掌之類。

但鳴沙山的景色卻讓我有些驚訝,因為黃沙中竟鋪滿了一片片蔥綠。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走進這片蔥綠,才發現蘆葦叢竟如此葳蕤。

沙丘之下,原來還能與蘆葦叢共生,矛盾而又和諧。

沿著木橋在蘆葦叢中緩行,風聲吹過,蘆花翩躚,彷彿以為來到了南方的某片溼地。

但抬頭往前看時,卻是屹立的鳴沙山。

穿過蘆葦叢,終於知道這和諧共生背後的“秘密”。

原來,黃沙與蘆花的“緣”便結於月牙泉。

這片野趣橫生的蘆葦地,緣於月牙泉的水源滋潤。而當蘆葦地茂盛生長之後,又反為月牙泉涵養水源,生命的奧秘便是這樣。

登上鳴沙山頭,風聲略有些喧囂。

鳴沙山和月牙泉彷彿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正如詩句所言,“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

太陽落山後,遠眺月牙泉,在燈光的映照下,月牙泉彷彿也變得如蘆葦叢般蔥綠。

黃沙與時間彷彿有種神秘的聯繫,就如同沙漏,此刻的“時之沙”變得慢了下來。

席地而坐,黃沙在指尖溜走,隨風飛揚,似有細語。

鳴沙,多麼動聽的名字。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另一抹蔥綠,則如同西方的油畫般,讓人沉醉。

這便是祁連卓爾山。

登山山頂遠眺,藍天白雲,綠茵蔥籠,挺拔蒼翠的青色松柏點綴其中。

景色引入眼簾時,竟有些恍惚,似穿越到了瑞士,滿眼的蔥綠竟有西方異域色彩。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卓爾山還比較小眾,遊人尚不如織,不過也讓登山之行更加清朗。

在木棧道上歇息時,環視四周,便看到了山腳下的祁連鎮。

突然很羨慕鎮子的人們,在這山青氣秀之地,偏安一隅,與世無爭,好不樂活。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其實,關於卓爾山也有一個帶有浪漫色彩的深化。

在山頂遠眺,對面雲層下的那個雪山叫牛心山,藏區也叫“阿咪東索山”。

傳說卓爾山和阿咪東索就是一對情深義重的情侶,雖然被八寶河相隔,但他們共同守護於八寶河兩岸,護佑著這祁連的山、水和人。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03 赤金:回味於壯闊和厚重

重一篋,香十株,赤金瓜子兼雜麩。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西北的主色,當然還是離不開那凝聚歷史感的赤金色。

有時流淌在張掖七彩丹霞的山峰間。

雖然天氣依舊是陰天,但依然能夠看出層理交錯、色彩斑斕的壯美畫卷。

那是一種無需修飾的自然美。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有的呼嘯在玉門關雅丹魔鬼城的古城中。

在距甘肅玉門關西90公里外,有一處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

這就是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荒漠之中,在長年累月的風力侵蝕下,這裡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地貌,彷彿一座巨大的古城。

傳言當風來襲時,風聲森森,夜行至此轉而不出,故名“魔鬼城”。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有的印刻在陽關的斷壁殘垣上。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的這句詩可謂千古絕句。

陽關同玉門關一樣,均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必經的關隘。

雖然眼前的陽關只剩下一座殘缺的城樓,但置身於此,“絲綢之路”之艱險已經感同身受。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有的守望在塔爾寺八寶如意塔的頂端。

緩緩行走在寺中,欣賞著酥油花、壁畫和堆繡的“塔爾寺藝術三絕”。

聆聽著菩提樹的傳說,讓心靈慢慢沉靜。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還有的深藏在莫高窟的每一寸縫隙中。

曾經的古時候,這裡一度成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匯流中心。建築、洞窟、壁畫、彩塑、經書……

無數瑰寶在這裡沉睡、長眠。

站在九層樓之下,更覺得自己無比渺小。

很有幸在這裡看了一場關於敦煌的舞臺劇,更讓人震撼於莫高窟深藏的歷史與文化。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漢朝,已深埋在沙下……唐朝,已深埋在沙下…

將軍、畫家,已深埋在沙下…商賈、僧侶,已深埋在沙下…

曾經的喧鬧,變成了一曲羌笛,

曾經的繁華,變成了一捧黃沙。”

6000里路雲與星,潑墨靛藍、蔥青與赤金的“西北大環線”之旅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

一週的大環線,從西向東、由南往北。

佛寺、湖水、晶鹽、黃沙、戈壁、青松、雪山……

這近6000里路的西北之行,彷彿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世間所有景緻都可以到這裡尋找到蹤影。

無奈時間總是如白駒過隙,當圓圈畫上終點時,已經坐上了歸途的飛機。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高山峽谷、流水潺潺,不知給了孤獨的靈魂多少撫慰。

我想,我們所愛的自然,必然因我們的呵護而更加美好。

你們,又去過哪些感嘆於自然之美的地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