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化境”與境界。

什麼是道家的“化境”?

“道藏萬物”“萬法歸一”,包括“琴棋書畫”任何一事修煉到極致都會感悟到“道”的存在,“劍仙”“棋聖”“的稱號即是賦予這一類人。練內功,武功也能悟到其中的“道”。對道的理解也能幫助你更好的練習武功,練武功也能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道。互動互補的關係。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所有的事情都有“化境”

“讀書讀到樂處 觀物觀入化境”

我們觀物的能力也有化境,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有化境,做事的能力也有化境呢?

有的人觀察一件事物,觀察一件事情,一眼就能看穿、看透事情的本質,提出的解決方案直達病根,藥到病除。我覺得這應該也是需要人������ 化境的功力的。

比如“山水”二字,你怎麼看山水,就知道你有什麼樣的境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赤壁之戰”水面偏能用火攻。

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寧留千滴汗,不壞一粒糧。

《艮卦》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艮其背,是指離得你很近。行其庭是指大環境把你包圍了。豐厚的利益,好處來找你,但它所要求你做的與你的目標,你的道德標準之類的不一致,行其庭,不見其人。庭院裡都是這種人,大環境都是這種和你理想,道德標準相違背的人,但跟著他們能給你豐厚回報的人;不見其人,出淤泥而不染,身在其中,但不跟他們同流合汙。素書:亂政無善人,危國無賢人。大環境不利你,但也要堅守本份。

道家的“化境”與境界。

《坎卦》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坎者,險也,陷也。習坎者,通險也,卦德上坎險,下坎險,由此險而達彼險,險而能通,故謂習坎。

有孚就是心中有誠信,有信仰,堅信這些險只是暫時的困難是走向成功的階梯,一步一個腳印的克服困難。

維心亨,人生中正因為有險才能把心守住,維持。眾志成城。如果你一生沒有任何險,那你的心必定是一盤散沙,不知自己來自哪裡,去向何處。

行有尚,因為有險有困難,我們依然要去做它,不挑肥揀瘦,挑三揀四,嫌貧愛富。為了一個目標不離不棄,這樣你的行為才能算得上是高尚。

諸葛亮北伐,因街亭是軍事要地,派馬謖鎮守。馬謖號稱自幼熟讀兵書,熟知兵法的精妙,不聽副將王平的勸阻,將人馬駐紮在山上,居高臨下,以一當十。司馬懿帶兵來攻時,圍而不攻,將馬謖困在山上,斷其水源(水),最後並放火燒山,令馬謖軍隊不戰自亂,因此丟失了街亭。

同樣的一座山,馬謖對這座山的理解,和司馬懿對這座山的理解,境界遠遠不在一個檔次。

同樣的東西,境界到了,稍微改一下,一山一水皆是你登天之梯,一草一木是你致勝的法寶。就跟那些頂級殺手任何東西都可以當做武器,任何東西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武功。甚至無招勝有招,殺人於無形。(例借刀殺人,反間計等)

“境界”在《易經》中和“”卦辭”“象”的功能作用一樣。看卦的卦辭,象曰,就能看出作者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