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化境”与境界。

什么是道家的“化境”?

“道藏万物”“万法归一”,包括“琴棋书画”任何一事修炼到极致都会感悟到“道”的存在,“剑仙”“棋圣”“的称号即是赋予这一类人。练内功,武功也能悟到其中的“道”。对道的理解也能帮助你更好的练习武功,练武功也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道。互动互补的关系。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所有的事情都有“化境”

“读书读到乐处 观物观入化境”

我们观物的能力也有化境,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化境,做事的能力也有化境呢?

有的人观察一件事物,观察一件事情,一眼就能看穿、看透事情的本质,提出的解决方案直达病根,药到病除。我觉得这应该也是需要人������ 化境的功力的。

比如“山水”二字,你怎么看山水,就知道你有什么样的境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赤壁之战”水面偏能用火攻。

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宁留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艮卦》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艮其背,是指离得你很近。行其庭是指大环境把你包围了。丰厚的利益,好处来找你,但它所要求你做的与你的目标,你的道德标准之类的不一致,行其庭,不见其人。庭院里都是这种人,大环境都是这种和你理想,道德标准相违背的人,但跟着他们能给你丰厚回报的人;不见其人,出淤泥而不染,身在其中,但不跟他们同流合污。素书:乱政无善人,危国无贤人。大环境不利你,但也要坚守本份。

道家的“化境”与境界。

《坎卦》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坎者,险也,陷也。习坎者,通险也,卦德上坎险,下坎险,由此险而达彼险,险而能通,故谓习坎。

有孚就是心中有诚信,有信仰,坚信这些险只是暂时的困难是走向成功的阶梯,一步一个脚印的克服困难。

维心亨,人生中正因为有险才能把心守住,维持。众志成城。如果你一生没有任何险,那你的心必定是一盘散沙,不知自己来自哪里,去向何处。

行有尚,因为有险有困难,我们依然要去做它,不挑肥拣瘦,挑三拣四,嫌贫爱富。为了一个目标不离不弃,这样你的行为才能算得上是高尚。

诸葛亮北伐,因街亭是军事要地,派马谡镇守。马谡号称自幼熟读兵书,熟知兵法的精妙,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将人马驻扎在山上,居高临下,以一当十。司马懿带兵来攻时,围而不攻,将马谡困在山上,断其水源(水),最后并放火烧山,令马谡军队不战自乱,因此丢失了街亭。

同样的一座山,马谡对这座山的理解,和司马懿对这座山的理解,境界远远不在一个档次。

同样的东西,境界到了,稍微改一下,一山一水皆是你登天之梯,一草一木是你致胜的法宝。就跟那些顶级杀手任何东西都可以当做武器,任何东西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武功。甚至无招胜有招,杀人于无形。(例借刀杀人,反间计等)

“境界”在《易经》中和“”卦辞”“象”的功能作用一样。看卦的卦辞,象曰,就能看出作者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