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鄉村看脫貧丨合興村:種下“黃金葉” 奔向致富路

走鄉村看脫貧丨合興村:種下“黃金葉” 奔向致富路

走鄉村看脫貧丨合興村:種下“黃金葉” 奔向致富路

合興村位於水城縣南開鄉政府東北部,距離鄉政府駐地2公里,國土面積12.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9567畝。轄13村民小組,共1076戶4597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31戶1535人,現已脫貧303戶1431人,未脫貧28戶104人。


走鄉村看脫貧丨合興村:種下“黃金葉” 奔向致富路

合興村村民在勞作

陽光下的合興村一派祥和,老人們在屋簷下曬著太陽、聊著天,孩子們在院子裡嬉戲玩耍;成群的牛羊在山腳下吃著剛剛長出來的嫩草;通組路兩側林立的各式庭院錯落有致,十分潔淨,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戶戶;農戶的小院打理得很好,各式花木、盆景擺放整齊;易地扶貧搬遷點上,一輛輛小汽車整齊地擺放在明黃色的樓房前……好一幅新農村的生活畫卷。


3月下旬,正是烤煙平整土地的最佳時期,因為要不了多久,一棵棵翠綠的煙苗就會被移栽到這些平整好的土地裡。煙苗經過菸農們四五個月的精心培育,就會變成價值不菲的菸葉,這時候,菸農們辛苦大半年的付出也會迎來收穫。


饒應凡是合興村的種煙大戶,記者見到他時,他剛從地裡幹完活回到家。他家在合興村的易地扶貧搬遷點,這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明亮寬敞整潔的客廳裡,剛從地裡幹完活回來的漢子圍坐在一起吃飯,桌上擺放了十幾個菜。“他們幾個才從地裡幹完活回來,招呼大家來我家吃個便飯。來來來,和我們一起吃點。”饒應凡的妻子樂呵呵地說。


別看饒應凡家現在的小日子過得愜意,其實在幾年前,他家還是一個連溫飽都成問題的貧困戶。為了養育5個孩子,雖然兩口子都外出務工,但每月都是花光用光,有時候甚至入不敷出,“在外面樣樣都是錢,孩子又多,掙的錢根本不夠花。”饒應凡說。


眼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大起來,饒應凡覺得在外面務工不能解決家裡的問題,於是兩口子回到了村裡,想在村裡找點事做。


“我們村正在落實扶貧工作,瞭解到他的情況後,村裡建議他種植烤煙,菸草專賣局的技術人員還專門上門對他進行技術指導。”合興村支書馬敏義說,饒應凡稍加思考,便接受了他們的建議。


2017年,饒應凡種植了20多畝烤煙,當年就賺了二三萬元。“我在地裡幹活,媳婦在家照顧孩子,雖然辛苦,但是想著家裡的一家老小,我怎麼拼命都不覺得累。”嚐到了甜頭的饒應凡幹勁越來越足,2019年,他承包了村裡90多畝土地,全部用於種植烤煙,這一年他淨賺10萬元。


饒應凡的5個子女中,有4個在合興村的學校讀書,大女兒在貴州民族學院讀大二。因為政策好,饒應凡的幾個孩子讀書都免去了學費。“娃兒讀書不要錢,這就節省了一大筆開銷。每年我給大女兒的生活費是15000元,姑娘娃兒,多揣點錢在身上要方便點。”饒應凡說,如今,生活越過越好,不能虧待了孩子。而現在的這一切,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合興村支書馬敏義這麼說:


“我們合興村的烤煙產業總共有4534畝,覆蓋農戶112戶,其中貧困戶32戶,每畝產值4000元以上。合興村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種植烤煙,產的烤煙品質非常好,在全省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這裡不僅有著較長的烤煙種植歷史,還是‘玉溪’和‘和天下’等品牌香菸的菸葉生產基地,烤煙生產出來後都是訂單式銷售,不愁銷路。菸農們種植烤煙看得到希望,見得到效益,所以大家積極性都很高。”

走鄉村看脫貧丨合興村:種下“黃金葉” 奔向致富路


走鄉村看脫貧丨合興村:種下“黃金葉” 奔向致富路

除了種植烤煙,饒應凡還養牛


這兩年饒應凡種植烤煙不僅脫了貧,還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付出一定會有收穫。去年,他看到牛肉的價格很好,於是就在自家的烤煙房旁邊建了一個牛圈,並根據國家的優惠政策,貸到了10萬元的無息貸款,買了七八頭小牛崽,“種烤煙每年只要七八個月,剩下的時間就來養牛,家裡這麼多人,一定要多掙點錢才行,不苦點不累點哪裡會有收穫。”


饒應凡指著一頭肚子圓滾滾的母牛說:“這頭母牛馬上就要下小牛崽了,去年養的牛,算起來也能賺個幾萬塊錢。”


不僅如此,饒應凡家去年還搬到了村裡的易地扶貧搬遷點,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提起以前的居住環境,饒應凡連連擺手說:“哎喲,以前那個房子搖搖晃晃的,都快要倒了,根本住不了。還是國家的政策好,讓我們搬進了新樓房,不需要裝修,直接拎包入住,現在生活真是比以前好太多了。”饒應凡說,現在他的生活越過越好了,接下來他還要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合興村聚焦政策落實,除發動群眾種植烤煙4534畝外,還種植蔬菜1000餘畝、核桃6907畝、馬鈴薯2400餘畝,實施退耕還林1650畝,按每畝240元補助到戶,覆蓋貧困群眾159戶。合興村還積極引導群眾通過養殖增加收入,目前全村肉牛存欄326頭,出欄108頭;生豬存欄890頭,出欄1905頭;扶貧資金扶持貧困戶養豬126戶、養雞124戶。


同時,合興村全面實施危房改造及易扶搬遷,竭力改善貧困群眾居住條件。2014年以來,實施危房改造115戶,完成住房安全保障32戶,易扶搬遷38戶181人,確保全村群眾住房安全有保障。狠抓教育政策落實,全村義務教育階段890名學生全部就學,308名建檔立卡戶學生教育資助全部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免書費、學費,營養餐補助、寄宿生生活補助全部兌現。


走鄉村看脫貧丨合興村:種下“黃金葉” 奔向致富路

記者手記


好日子是幹出來的


貧窮不可怕,怕的是固步自封的思想和思路。群眾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改善了他們的精神面貌,讓他們堅定信心、積極進取,就能激發出貧困地區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解放思想,才可能化短處為長處,變劣勢為優勢。反之,如果扶貧變成了養懶人的政策,就算花再多精力和投入暫時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也不能持久,甚至還會陷入“越窮越要、越要越懶、越懶越窮”的惡性循環。


對貧困群眾來說,扶貧當先扶志。有了志氣,“輸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而合興村就是這樣,對於貧困戶,不是一味地“給”,而是授人以“漁”。對於像饒應凡這樣實現了脫貧的村民來說,他們也不是“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而是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


沒有脫貧志向,再多扶貧資金也只能管一時,不能管長久。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要想擺脫貧困,就要像饒應凡一樣,靠著堅定的脫貧意志、滴水穿石的韌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改變貧困的現狀。


來源:微涼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