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脱贫增收是我的心愿”——记沅陵县凉水井镇六都坪村联合党支部书记谭爱兵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苏春生 瞿云 沅陵报道

“谭书记,你又来我家走访了,我真是有福啊。”“黄大姐,这是我应该做的,您要注意身体,有什么困难随时打我手机。”

4月10日,谭爱兵和驻村工作队员刚走进凉水井镇六都坪村黄家坪组,村民黄五尔就高兴地和他打起了招呼。

“村民脱贫增收是我的心愿”——记沅陵县凉水井镇六都坪村联合党支部书记谭爱兵

谭爱兵(中)看望贫困户。

谭爱兵是县人大机关的一名普通干部,2019年4月被派驻到凉水井镇六都坪村担任驻村联合党支部书记。

而黄大姐则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黄五尔, 黄五尔今年70有余,老伴去世,儿子意外身亡,儿媳离家出走,只剩下8岁的孙子和她相依为命,当了解到她家孙子户口没有上,没有学籍,加上家里困难,也没有钱上学,谭爱兵不仅帮她孙子及时办好了的上户手续,还帮助在张家滩九校落实了学籍,同时还经常给他家送米、油、肉、棉被、衣服和学习用品等,一年来到她家里走访看望十多次。2019年帮助她家申请低保,今年又为她家实行危房改造,目前60平方米新建房已开工,现在她见人都要讲,共产党好,谭书记比她亲人还亲。

六都坪村地处凉水井镇东南部,由原六都坪和瞿家两村合并,属深度贫困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48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437人。谭书记驻村以来,他不负组织重托和群众期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9年底,实现115户、429人脱贫,整村顺利出列。

一年多来,谭书记在县人大常委会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和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支两委、结对帮扶干部一道,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为村里谋发展、解难题、惠民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世雄也多次深入该村,现场检查和指该村的扶贫帮困工作,先后为全村修通了20公里水泥路,实施9个组8900米的入户便道硬化,实现组组通水泥公路,户户通水泥便道,确保群众出行更方便;多方筹措资金三百多万元建好了黄家坪、马蹄坳、西毛塔、下毛塔等4座过溪滚水坝,解决5个组涨水不能过溪难题。安装了150盛太阳能路灯,修建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后盾单位筹集30万元,配齐配全办公桌椅、电脑、文体器材等,方便了群众办事。

“村民脱贫增收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谭爱兵常说的一句话,谭爱兵带领全村村民,在补齐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引导成立了同星蔬菜种植合作社,发展大棚蔬菜18亩、高笋54亩;引导成立西毛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高产辣椒12亩,2019年销售鲜辣椒3万多斤,贫困村增收近10万元。

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引导成立西毛塔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山羊400多只。

依托中蜂养殖大户成立了蜜源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2019年初,村集体入股中蜂120箱,由向仁龙大户集中养殖,收益按4/6分红,通过近一年时间,到年底中蜂养殖已达到了300多箱,全村119户入股贫困户户均分红增收105元。

同时,大力扶持东毛塔组和杜家组的瞿继仁、李云观、黄谢老等5户贫困户养殖山鸡6万羽,扶持下毛塔组李全国、李泉水养殖山羊400多只,2019年实现全村贫困户分红达13.4万元。

以融资分红形式发展飞地经济,2019年,该村筹资100万元投入当地蛋鸡养殖产业和特色果蔬种植产业,年分红达10万元,不仅保证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村民的困难就是谭爱兵时刻的挂念。村里有了产业,集体有了收入,脱了贫摘了帽,村民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了,村里“大头”事项落地见效后,谭爱兵就着手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在日常帮扶工作中,谭爱兵把群众当家人和亲人对待,杜家组贫困户黄初家结婚10年,因没有办理结婚证,妻子、女儿一直没能上户口,不能购买农舍,女儿也没有学籍,谭爱兵在走访了解情况后,到县公安局户政大队帮助落实其妻女户口问题,同时帮助其女儿到张家滩九校落实学籍,带领夫妻二人在民政局补办了结婚证,并根据实际情况,为他家落实了贫困帮扶措施,让他们一家感受到“阳光下的温暖。”

在开展驻村工作中,谭爱兵注重把握好角色定位,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团结班子,凝聚战斗力,指导村里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他还通过微服务,共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94个,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村班子全时轮岗值班,筹备防控物资。同时,走商场进超市推销农产品,解决了村里大棚蔬菜、山鸡和蛋“卖难”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