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生活的意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我們都生活在“意義”的領域中。人的一生並不僅僅只是經歷事物本身,更為重要的是,體驗這些事物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意義。我們接觸事物時往往都是以自身立場作為立足點對其加以衡量的,無論事物本身有多簡單。比如,“木頭”就是“與人類本身有關聯的木頭”, “石頭”便是“作為人類生活元素之一的石頭”。有些人想僅僅生活在單純的環境中,跳出意義的範疇,那麼,他一定會很不幸:這樣的行為將使他失去與外界進行溝通的基礎,因此,無論是對他本身,還是對其他的人,這樣的行為都是無效的,都將失去意義。我們通常會以自己賦予現實的意義作為標準來感受現實,所以我們感受到的是現實被我們賦予的意義,而不是現實本身,或者說我們感受到的是自己對現實的理解。因此,可以這樣說:因為意義原本就是一個充滿謬論的領域,所以,我們所感受到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

如果我們問一個人:“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他很可能回答不上來。一般來說,人們不願意讓這個近乎於無意義的問題來困擾自己,因此,他們會循規蹈矩地找一些書面化的答案來搪塞,或是乾脆就認為這是個沒有任何意義的問題。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從人類歷史開始的那一刻起,這個問題就已經存在了。在我們的時代,不僅青年,甚至連一些年歲已高的老人們也會時時為之困惑:“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活著有什麼意義?”而根據上述事實我們可以斷言:一般情況下,人們只有在遇到巨大挫折的時候,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假如一個人的一生都平平淡淡,毫無波瀾,那麼,這也就不是個問題,當然也就沒有討論的意義了。

生活的意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在通常情況下,人類只會通過自己的行為來詮釋他所認為的生活的意義。假如我們只關注一個人的行為,而完全不理會他的言辭,我們可以發現:這個人的動作、表情、態度、習慣、特徵等都是他個人對於“生活意義”理解的表露。他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蘊涵著對這個世界的態度,而他自己似乎也對此深信不疑。我們彷彿能聽到他向世人宣告:世界就是以這樣的形態存在的,而我就是這個樣子。這些就是他對自己及生活究竟是何種意義的最好詮釋。

現代人生活在這樣一種錯覺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實上他追求的,不過是別人期望他去追求的東西罷了。

★弗洛姆

生活的意義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這是因為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我們會發現,其實每個人的生活意義當中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錯誤,沒有誰的生活意義是絕對正確的。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對於任何一種生活意義,只要有人持相同的意見,它就不是一無是處。世界上一切的生活意義都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變化的。這些所謂的變化,也就是不同的人賦予其生活不同的意義,卻是有著高低之分的。它們有的錯誤較多,有的錯誤較少;有的很糟糕,有的卻很美妙。我們還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較好的生活意義具有某些共有的特徵,而這些正是那些較差的生活意義所缺乏的。因此,通過不斷的總結,我們得出了一種相對來說更科學的且足以讓我們應對所有現實情況的生活意義,它便是真正意義的共同尺度。在此,我們必須記住一點:這裡的“真實”,是指除了對人類而言的真實以及對人類目標和計劃的真實以外,再沒有別的所謂“真實”。倘若還存在其他的“真實”,也是與我們毫無關係的,我們無法認識它們,它們對於我們來說也沒有任何意義。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下面這三個重要的事實。這三個事實構成了我們生活的現實,並且制約著我們。因為這些事實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我們,所以,我們註定要不停地解答由此而引發的一連串問題,而從一個人的回答中,我們將瞭解到他是怎樣理解生活意義的。

其中的一個事實是:由於我們是在這個被稱為“地球”的貧瘠星球上生活,因此,我們是無法脫離它的。這樣的一個事實限制了我們的行為,我們除了依靠它所提供的各種物質資源來不斷地繁衍之外,是無處可逃的。為了確保人類的生生不息,我們必須不斷髮展個人的靈魂和軀體。這個問題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個體索取著答案,至今還沒有誰能夠逃得過它的挑戰。我們做的任何事情,其實都是對人類生活情景的解讀:正是它們,反映出我們心中所認為的哪些事實是有價值的、合適的、有可能性的、非常必要的。而這些解答,又不得不被一些事實所限制,比如“我們居住在這個地球之上”以及“我們是人類”。

人降生時並沒有動物所具有的適應某些行為的機制,人對父母的依賴比任何動物都多,對環境的反應能力也比受自發本能行為調節的動物差得多。他忍受著因缺乏本能機制所引發的所有危險和恐懼。但人的這種無助恰恰奠定了人發展的基礎。人在生物學上的弱點,恰是人類文化產生的條件。

★弗洛姆

生活的意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弗洛姆,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

為了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及全人類的幸福生活,我們必須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為我們的答案做出最合理的詮釋,從而使它們前後保持一致。之所以這樣做,是考慮到我們人類的肉體是極其脆弱的,而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卻存在著很多安全隱患。這就像當我們遇到某個數學難題時,必須要努力地尋求答案一樣。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地去尋找正確答案,而不能靠主觀臆想或者心存僥倖。雖然無法尋找到絕對正確、永遠完美的答案,然而,要找出相似的答案,我們就必須不斷地努力和進取。因此,我們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不懈,以便不斷找尋更加精確和完美的解答,而這一答案必然要遵循“人類是被地球這一併不富饒的星球所制約的”這個事實,以及人類所處的環境將給人類本身帶來各種各樣的災難和利益糾葛。

本文摘選自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作

《自卑與超越》

瀋陽出版社,2012年

版權歸作者所有

編輯 | 王玲蔚

歡迎合作 | 投稿

生活的意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