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在门诊楼和住院楼之间设计连廊,用电瓶车缓解患者辛劳;在手术室正下方设计供应室,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的直运货梯实现手术器材消毒和无菌对接;在同一诊区的医生诊室设有“后门”,医生可快速通过走廊组成会诊小组,建造天井摆放绿植藤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人性化的空间环境,优美舒畅的自然景观,先进的医疗功能,安全高效的医疗流程,必将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品质高尚的现代化医疗中心。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医院建筑全景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有12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承载着服务济宁市及鲁西南周边地区百姓健康的任务。医院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所属巴可门医院,1932年改名为德门医院,1950年被山东省卫生厅定为省立三分院,1953年更名为济宁专区人民医院,1983年定名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目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包括本院区、东院区和西院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院区总体布局一览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设有门诊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专科门诊住院部、行政、公寓、教学科研、后勤等功能分区。

院内建筑分为两期建成,其中一期工程2011年9月奠基,包括门诊医技综合楼、一期病房楼、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餐厅及其配套工程,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床位1200张,于2015年6月投入使用;二期项目2016年11月开始建设,包括急诊中心、妇儿中心、高压氧科等项目,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2018年2月投入使用。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院区总体布局

从南侧主入口进入,院区的建筑依次是门诊、急诊大楼、医技楼、病房楼,楼宇之间以医院街相连。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门诊走廊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急诊病区

门诊医技综合楼采用模块化布局,围绕中心庭院布置医疗主街,在中心庭院南侧设门诊单元,每层有6个标准诊区,其间设庭院,以保证各诊室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急诊急救科室位于中心庭院西侧,采用集中式的紧凑布局,缩短了流线;在中心庭院北侧布置医技科室,每层设4个标准诊区,并布置小庭院。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急救直升机

室内的“医疗主街”从门诊大厅横贯医技部直至住院部,将整个医疗区的各个功能单元串联起来,从而建立了各部门之间紧密的功能联系,依托“医院街”还布置了绿化内院,既解决了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又增添了人性化的情调,对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医院的所有部门都围绕着一个大型中庭布置,垂直电梯、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植物、照明等都有序地设于中庭周边,创造了一个有静有动、构图丰富、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

诊室采用集中候诊、电子叫号的形式,诊室为单人诊室,医患分流,能够有效保护患者隐私。病房设有独立卫生间,设计了无障碍设施、医护呼叫系统、有线电视和网络系统,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门诊分诊台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病房护士站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合理布局院内交通组织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主入口设在孟子大道,入口广场十分开阔。在交通流线上,充分利用医院用地四面均是城市道路的交通优势,将院区主入口设在南侧,急诊急救出入口设在西侧,急救车可从该入口直接进入急诊大厅;东侧设行政、教学科研出入口;北侧设后勤出入口。

中心医疗区设立园区主环路,合理组织门诊、急诊、急救、住院入口,组织人、车、物流。各流线系统高效便捷,方便患者就医,方便医院组织管理。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医院西侧入口视角全景

在医院停车规划中,停车位总数多达2200个,除地下连成一体的中心停车库外,各区域都有独立充足的地上停车场。

功能相关科室互相关联

实现楼内交通流线清晰流畅

各楼宇内部之间通过医疗主街和次街、楼宇间连廊等实现连通,交通组织清晰流畅。主街、扶梯、电梯构成了水平和垂直的交通网络,综合医疗区配备了36部电梯、16部扶梯,人流、物流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各楼层。

分类设置垂直交通系统,清晰有效地组织各功能系统的人流、物流。垂直交通均沿水平交通网格相对集中设置。洁污分流分别通过分流的水平交通系统及分设的垂直交通系统实现。

急诊大楼将急诊与急救分区设置,急救的绿色通道,可保证危重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与放射科、手术部的便捷联系使急救功能更加完善。

在科室分布上,医院将人流量大的内、外等门诊科室安排在较低的楼层,以避免大量人流通过垂直交通上下导致的交通压力。医技部作为医疗支持体系,与门诊、病房各功能单元形成系统化的医疗体系,便于急诊、门诊及住院患者使用。同时,在医技科室的分布上,根据其与门诊科室相联系的紧密度,同层或上下紧邻布局,形成便捷的支持系统。

由内而外

营造人性化建筑空间

色彩

在环境色彩处理方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和特点营造了适宜的就诊氛围:公共区域以白色调为主,佐以淡蓝色的装饰,一体化产房采用了温馨的粉色,普通病房采用素雅的象牙白配色,塑造了宁静平和的疗养环境。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手术室(由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ICU(由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一体化产房(由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采光

结合国际医疗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从科室布置到公共空间的设计均充分考虑人性化建筑空间的营造。各门诊、医技科室独立成区,采光通风良好,并设患者二次候诊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实现人、自然、建筑的有机结合,创造有特色的医疗环境。

庭院

规划设计通过建筑的组合以及平面布局,医疗主街西侧形成开敞的南北两翼,东侧形成内庭院,既改善了工作和就诊环境,也改善了采光通风条件,降低了建筑能耗。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病房楼与医技楼之间的庭院

景观

对景观资源的充分创造与利用,是表达规划设计的特点之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在园区内充分利用地形创造良好景观,病房部分形成了连续而舒展的界面,使绝大部分病房都有良好的视景。院区内蜿蜒的水面、大片的绿地,构成怡人的景观。

合理组织医疗功能

减少迂回交叉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的设计十分注意人流、物流的分析与划分,急诊部、手术部、检验科、放射科等均按医患分区分流的原则以及医疗工艺流程进行布局,努力实现人流物流顺畅,尽量减少迂回和交叉,为降低院内交叉感染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东院区项目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采用绿色节能的建筑策略和生态化的环境设计,从功能和环境两个主要方面入手,通过医疗主街和绿化景观两条轴线,将建筑和环境空间组织起来,实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功能链。绿色节能的建筑群落和自然怡人的景观环境品质,体现了现代化医院人与自然、生命与健康的和谐主题。

项目信息

医院名称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院内建筑群

门诊医技综合楼、急诊大楼、病房楼、全科医生楼、后勤保障楼等

规划建筑面积

59万平方米

投入使用

建筑面积

28.5万平方米

规划床位

3200张

停 车 位

1500个

日门诊量

3200人次

设计单位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层高

门诊部地上5层,地下1层;

急救中心地上4层(不含设备层),地下1层;

医技部地上4层(局部5层,不含设备层),地下1层;

病房楼地上13层,地下1层

来 源:《医养环境设计》杂志,2019年第11期

原文记者:马志晖

摄 影:葛芮志

END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筑医台资讯邀请行业专家,第一时间对最新防疫相关标准进行专业解读,供各位同行交流学习,请在本公众号对话框输入“标准”查看专题。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往期干货

国内案例 国外案例

医建资料 医建干货

医建前期筹备计划书

医院建设人进阶手册

查找更多您需要的内容请按以下流程操作!

人、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