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内心敏感易受伤:专注自我的人才强大

小柔是“丁克一族”,这在几年前是很时髦前卫的选择,很多人都觉得她超乎普通的洒脱。

深聊之后我才知道,她之所以选择不要孩子,有一个并不算时髦的原因:她不想成为自己的父母那种父母。

小柔的妈妈是老师,从小对她要求很高,不光学习成绩要好,礼仪礼貌也要周到,总之所有一切她都只能比别人好,不能比别人差。否则,不光是批评责骂,严重还会体罚。

重压之下,到初中时她的心理防线崩溃了,失眠,脱发,例假不调,出现了抑郁症状。虽然经过中医调理,逐渐恢复,但是心病却没有去除:她感觉自己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控制之下。

高考时她想要从大东北去南方读大学的,然而母亲要求必须报考离家一小时车程的学校,方便他们去探望。她也只能顺从,否则又是无休止的“爱的战争”。

大学毕业,她去了南方工作、生活,并且在那里恋爱、定居。几年之后,她完全像是南方女孩了,说话温柔,做事利落,是洒脱成功的职场女性。

但只要扯上父母的事情她就没办法淡定,面对他们的要求她会暴怒,哪怕是普通的沟通都会让她抓狂,她内心中的小孩,一直倍感委屈。

他们是肯定不会说“对不起”的,她嘲讽似地笑着说。

尽管如此,可是她依然在期待;既然还没有等到,她于是决定,自己不要做父母,因为她不知道正常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


“完美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内心敏感易受伤:专注自我的人才强大


每一个成年人,都是伪装高手。

伪装自己从未受过伤害,假装内心没有沟壑纵横的伤痕,亦或者装作早就忘了年少时受过的伤,流过的泪,努力装作“正常人”的样子。

他们装作在自己情绪稳定,即便是在某些时候内心崩溃,也要不动声色。因为这才像是个“成年人”。

可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深深浅浅的伤痛,在等待面对,等待疗愈。


“完美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内心敏感易受伤:专注自我的人才强大

不止一个女孩跟我说,父母是那种要求“完美孩子”的人,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恋爱生活,都会对自己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稍微没有做到他们的要求,就会遭到暴风骤雨般地指责。

“很痛苦,但是又没办法”,这是许多人的共鸣。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不但依然没办法,还有可能无论多大年纪,都生活在父母的这种“完美要求”中,惶恐度日。

因为父母是不可能改变的,他们顽固不化地认为自己那套是对的;而作为子女,若是没有跳脱出“他们要求我完美,我必须要努力做到”的思维方式,那也将在这条路上继续痛苦下去。

他们看上去与被人并无二致,工作,赚钱,结婚,生子,交际,他们是不错的朋友,很好的爱人,优秀的父母……可是,他们心里的伤痕,却很少有人得以窥见。

我至今还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无意中经过客厅,听到我爸跟客人聊天,随意地攀谈着,“她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不知道怎么长大就变成这样了……”言下之意,长大了是差了许多的。

我仿佛被电击,身体整个都紧起来,气血全都冲到了头上,委屈,愤怒,难过,悲伤,所有的情绪都一涌而上……虽然我知道那只是一句“家长谦虚式”的闲聊,也早就熟悉了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里”那个年代堪称标准的家庭教育模式,可是,我依然非常敏感非常难过。我快步走回了房间。

过去多年,那句话、那个场景以及那个瞬间的感受,始终可以分毫不差地被回忆起来。

有许多时候,他们并不是有意伤害子女的,可是,伤害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完美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内心敏感易受伤:专注自我的人才强大

经常有十几岁的孩子问我,说跟父母关系不好,又或者受不了父母的指责,非常痛苦。

无论是十几岁的他们,还是早已经成年的我们,这些内心隐秘而深切的伤痕,想要治愈,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面对它——

我的确被伤到了,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一件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有人可能说小题大做,但是它真的曾经伤害到我,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痕迹。只有面对,我们才能解决。

其次,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专注自己、强大自我。

争执、对抗,往往结果就是争吵不断,硝烟弥漫。我们专注于“他这样做都是不对的”,是在关注我们无法改变的外因,结果就是于事无补,陷入僵局。

不妨,将更多关注放在自己身上,更关注自己的需求、感受,更多想一想自己该如何变得强大到不受伤害,可以无视他们的尖刺。

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疗愈伤口,抵御伤害,成为自己。


“完美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内心敏感易受伤:专注自我的人才强大

看电影《真相》的时候,我曾惊讶女主妈妈——那个老派法国影星的自恋与自私,她大多数时候真的只是关注自己状态好不好,自己的事业是否能有突破。

现在才明白,她内心也有伤痕的,好朋友的意外离世,失败的婚姻,逐渐走下坡路的事业……可是所有这些,没有把她变成一个怨天尤人的祥林嫂,哭哭啼啼说自己活得有多惨,人生有多难,主要原因就是她真的是“关注自我”。

关心自己美不美,在乎自己是否有高质量的感情生活,全力以赴拼事业,她把自己的一切都打理得很好,当然也关心女儿和前夫,关心私人助理,但是她从不会围着他们转。

而我们大多数人,就是缺少这种自我意识和精神,内心的自我不够强韧,哪怕没人在意,也会要求自己看周围人的眼色,看别人是否愿意,却很少问一问自己:我自在吗,我愿意吗?

太把别人当回事,尤其是太把父母当回事的结果就是,往往会谨小慎微,颤颤巍巍,最终变成傀儡一般的存在,为别人的评价所左右,看别人的脸色来决定自己该高兴还是难过,这又何尝不是最悲哀的人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