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性格內向,求職門口遲遲不敢進入面試,怎麼辦?

Mrs君知


01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這個問題誰來主動回答一下?這時候你會怎麼辦,你會不會心想:可別叫到我呀,那個二牛比我學習成績好,叫他吧。我可不回答,要是答錯了太丟人了。


工作會議上,老闆問,這個工作項目誰願意主動負責?這時候你會怎麼辦,明明想去做,卻害怕別人的眼光,你會不會擔心萬一項目失敗了,在公司抬不起頭來呢?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自己能行,有的人覺得自己不行呢?


這是因為每個人自我效能的不同,才出現了不同的態度和結果。


02


自我效能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完成某項工作或任務的自信程度。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曾和朋友做過一次實驗:他們把一隻狗,放進無法逃脫的籠子A電擊它。他們發現,這隻狗在開始被電擊時,會拼命想逃跑,但嘗試多次逃不出去,這隻狗就不掙扎了;

接著他們把這隻狗放進籠子B,籠子B分成兩部分,中間用隔板遮擋。這隻狗被電擊只要逃跑就能輕而易舉的穿過隔板跑出籠子。但實驗發現,被點擊後的狗只是絕望地忍受痛苦,不去嘗試穿過隔板。最後把沒有經受過電擊實驗的狗直接放進籠子B,實驗發現沒有受過電擊的狗都輕易逃脫了。


塞利格曼通過實驗提出了“習得性無助”的觀點:人或動物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於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


這個經典的實驗證明了自我效能低的人更容易放棄努力。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曾經提出:自我效能高的人,把失敗歸因於自己努力不夠;自我效能低的人,把失敗歸因於自己能力不足、天資不夠。


比如說,自我效能低的人經常會這樣想:你覺得,我選擇上什麼樣的學校比較好;你覺得,我選擇學什麼樣的專業更合適;你覺得,我選擇做什麼樣的工作更賺錢;你覺得,我選擇交什麼樣的伴侶會更幸福?


自我效能低的人總是對決定沒信心,害怕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也不敢承擔選擇的後果。他們都習慣將這些選擇交給其他人來決定。


03


好,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提升自我效能呢:


第一:多嘗試,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據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類大腦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舒適區,恐慌區和學習區。

舒適區:記住一個詞叫做熟悉。比如說你已經掌握的知識,包括你學的挖掘機專業、考過的駕照、看過的書等等;你知無不言的好朋友;再比如說你做起來毫無難度,這些都能讓你處於舒適的心理狀態;

恐慌區:記住一個詞叫做陌生。就是說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知識或者工作,假設你不擅長講話,突然要在千人的會場發表演講,這時候你會感到憂慮,恐懼;

學習區:介於兩者之間,就是說你做一件事情雖然有難度,但是隻要你努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假設你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英語翻譯官,你就需要練習發音和語法,通過不斷學習可以掌握一門外語;

比如說你愛好攝影,你會更傾向於研究拍攝技巧,看看攝影書籍,瞭解攝影器材,讓自己更專業;

比如說某些特定工作崗位需要熟練掌握編程,製作精美的PPT,製作專業的EXCEL報表,這個時候通過練習你也能成為特定領域的高手;

再比如說你擅長溝通,設想一下你作為一名銷售人員會更大程度放大你的工作價值。

心理學研究認為:一個人最理想的狀態是處於學習區,人們在掌握了某些知識和技能、顯示提高自己能力的時候,會提高自我效能。

對於你喜歡做什麼事,當你想到幾個方向時,你要試著多去嘗試,嘗試後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只有嘗試過了才知道什麼是最適合你的,什麼才是你想要的。

第二:多傾聽,學習他人的經驗。

獵豹CEO傅盛有篇著名的文章《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裡提到:一個人的認知有四種狀態:第一種叫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處於這種認知狀態的人,佔了95%;

第二種叫做知道自己不知道,處於這種認知狀態的人,佔了4%;開始有敬畏之心,開始空杯心態,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

第三種叫做知道自己知道,處於這種認知狀態的人,只佔了0.9%;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第四種叫做不知道自己知道,處於這種認知狀態的人,佔了0.1%.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

我自認為自己是第二種人:知道自己不知道。有一次我在工作上遇到了問題,苦思冥想啊,想的腦瓜子嗡嗡地疼就是想不出解決辦法。內心極度糾結的時候心想:反正情況就這樣了,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先冷靜一下吧,我就去找行業的一位老師請教,結果幾句話就讓我恍然大悟,順利解決了問題。

有時當我們遇到問題手足無措時,可能就需要有這麼一個人去點播我們一下。試著走出去,看看自己行業裡面做的好的人都在做什麼,瞭解他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問題,他們都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只有走出去,我們才能獲得更多不同的認知,才會發現更大的世界,才會嘗試著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希望你能夠越來越自信!


小鵝通總部負責人


你好,我是#活出不平凡的自己#,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面試的時候適度緊張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但過度緊張面試效果就會很差。所以要要通過一些方法來改善過度緊張的情況。

第一,多參加面試正視緊張。緊張是客觀存在的,你越逃避他,就會越緊張,不如面對他。在面試場合鍛鍊自己,當你在面試場合緊張的一句話說不出來,你可以對面試官說你很喜歡這個崗位,但太緊張了,不知道該怎麼說,面試官都會安慰你讓你不要著急慢慢說,這樣你的情緒會稍微的有所緩解,當多次面對自己的這樣的情景時,你的情緒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不會那麼緊張了。

第二,為面試做好充分準備。你之所以緊張是因為你怕面試過程中出現你不能應對的情況,所以做好充分準備就不會那麼緊張了。首先你得對自己的簡歷爛熟於心,面試官問你的任何有關面試問題,你都可以應答如流;然後你得對面試崗位要求的專業知識比較熟悉,多看看專業知識,這樣不易在專業知識上卡殼;最後對面試公司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面試之前多瀏覽一下面試公司的官方首頁,一些基本信息要比較清楚。總之,當你做好了充分準備,對所有的面試問題都能談出自己的見解,這樣自然而然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第三,要充滿自信。你之所以緊張的深層原因是你不夠自信,你沒有把握能夠得到面試崗位,但你內心深處又渴望得到這個崗位,這種得失心態讓你比較緊張。你要相信自己自己才是最優秀的,面試的崗位一定可以拿到手,這樣你在面試的時候,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態才不會影響你,你也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實力,最後如你所願,得到offer。

總之,面試緊張不要逃避,要勇敢的面對他,同時做好充分準備和充滿自信 ,這樣就能如償所願,工作崗位盡歸己手了。


活出不凡的自己


這得需要鍛鍊。說一下我的面試經歷,或許能夠幫助到你。

2011年第一次準備跳槽的時候,我也是被“趕鴨子上架”。但是,幾輪面試走下來後,我突然發現:面試不就是聊天嗎?大家看對眼了,機會就來了。

我並非面試高手,所以只要有公司打電話給我,我就去面試這些都是學習的最好機會,不用去過分計較成敗得失。反而,經過這麼多場面試,可以幫助自己找到不足之處。

一方面,面試多了,自信心就會穩步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樣這麼膽怯,膽怯到都不知道如何敲開對方公司的大門。同時,無論是自我介紹,還是小組討論,都是遊刃有餘。甚至有時候在面試的途中,都會在想:為什麼這個問題我沒有答對?為什麼別人的自我介紹都那麼井井有條?

另一方面,面試多了,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緊張情緒。不再讓我們變得猶猶豫豫、焦慮不安。面試是互相的,不單單是公司面試我們,同時我們作為應聘者也在面試公司。

因此,在我看來,性格不應該成為我們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反而應該是必要的助推劑。大膽地去投簡歷,去面試,我相信三場下來,你就變得有經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