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首選???當然是白切雞啦

相傳從前有一個讀書人,早年苦讀寒窗覓得一官半職,卻終因受不得官場黑暗,乃棄官務農。他樂善好施、性格豪爽,又有文化,所以深得村民擁戴。農夫生活清貧,年過半百,膝下無兒。這年中秋又到,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決定殺只母雞,一來祈天保佑早生貴子,二來打打牙祭。妻子剛將母雞剝洗乾淨端進廚房,忽然窗外有人呼嚎哭喊。原來是小孩貪玩燈籠釀火災。時值秋高氣爽,一些村民的家財眼看要化作灰燼。農夫二話沒說,揣起一個水桶就衝了出去,他的妻子也跟著去救火。

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火勢很快得到了控制,並最終被撲滅。農夫回家時灶火已熄,鍋中水微溫。原來妻子走得匆忙,只在灶中添柴,忘放佐料和蓋上鍋蓋。而鍋中光雞竟被熱水燙熟了!於是,白斬來吃。白切雞做法是水開時需開蓋澆淋雞體致剛熟,不加佐料。數百年來白切雞推陳出新,歷久不衰。廣東稱“無雞不成宴[3]”,主要便指白切雞。(故事內容來自網絡。)

白切雞又叫白斬雞,是粵菜系雞餚中最普通的一種,屬浸雞類。其特點為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 白切雞皮爽肉滑,清淡鮮美,馳名粵港澳。清平雞也是白切雞的一種。

吃雞首選???當然是白切雞啦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白切雞,雞非常關鍵!(母三黃雞 一斤左右為宜)

廣州人吃白切雞時,大多是以姜、蔥配製的調料佐餐,吃起來比較清淡,讓人容易接受,因此容易讓人覺得好像白切雞隻是蘸姜蔥汁料進食的。其實不然,可供白切雞點蘸的佐料還有很多,如:蔥油汁、醬汁等,極具特色,回味無窮。現介紹一下白切雞的改款,蔥香白切雞和酸辣白切雞

製作方法

1、將雞在滾開湯鍋內浸燙熟(不宜過熟,一般15分鐘左右即可)鍋內放入薑片、大蔥、料酒除去多餘腥味。

吃雞首選???當然是白切雞啦

2、取出晾涼後切成塊(晾涼再切雞肉不會散),裝在盤中

吃雞首選???當然是白切雞啦

注:條件允許最好(冰水透涼,這樣除來的雞肉切不易散,而且雞皮Q彈)

姜蒜蔥味料原料:薑末、蒜末、蔥末、香菜末各1勺,醬油2勺,鹽、香油適量。

做法:

1、薑末、山姜、蒜末、蔥末、香菜末拌勻。

2、將燒熱的香油倒入薑末、蒜末、蔥末、香菜末中,再調入醬油、鹽即可蘸食。

酸辣白切雞味料原料:

食鹽、姜蒜沫、東古一品鮮、小米辣、恆順香醋。調拌均勻即可蘸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