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家規也比不上這一個好習慣: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

很多教育學者站出來說:一定要給孩子從小就要立規矩,尤其要從那些生活細節的角度出發,給孩子們明確規定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這樣才能夠幫助他們走向獨立、優秀和自律的未來。

其實,給孩子培養一些好習慣,的確能夠幫助他們的成長。

但是家長們應該要知道給孩子們列100條家規,不如給孩子培養一個優秀的好習慣。

而在所有的好習慣當中,做家務這一條尤其不可缺少。

再多家規也比不上這一個好習慣: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

記得曾經有一則朋友圈軟文是這樣寫的:有一位留學生他要去參加聚會。

由於這個聚會在發送邀請的時候,就明令要求說每一位參加的受邀者都應該要帶一份食物,而這位中國留學生他就想到了中國的經典美食:番茄炒蛋‘

但是呢,光是想想雖然是美好的,但是做起來好像自己又心有餘而力不足。

那麼該怎麼辦呢?這位中國學生就趕緊打電話給自己的家長,但是兩地之間隔了12個時區,所以孩子這邊可能還是白天,但是媽媽那邊太陽還沒有升起來,所以媽媽一邊披著薄薄的外套,就給孩子親自演示起了如何製作中國經典的美食-番茄炒蛋。

再多家規也比不上這一個好習慣: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

這時候有網友評論說:孩子在中國長大卻不懂得中國美食的製作方法,也不知道生活當中的柴米油鹽是什麼滋味,對他們自己來說是不是一種欠缺呀?

其實從這則故事當中也可以看出來,不論是孩子本身,從不知道生活的柴米油鹽滋味或許是一種欠缺。還是從家長的角度出發,沒有及時讓孩子體會生活,可能也是對他們的教育欠缺:你為什麼要剝奪孩子去感受生活的權利呢?去適當的親近生活,做一些家務,甚至是做一些美食,真的就是讓他們過分勞累嗎?不一定吧。

無論是讓孩子去做家務,還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親近生活或自然,其實都是讓她們發展心力的一個過程。

如果我懂得生活,那麼我將能夠更好的去面對生活。

如果我不懂生活,那麼我在面對生活時,將心有餘而力不足。

曾經有一位學者說,很難想象那些所謂的優等生,他們把書練得透徹了,都理解書中每一個知識點的含義了,但是他們連煎荷包蛋或者是剝水煮蛋都不會,那他們又用怎樣的方法來懂得去做實驗呢?

再多家規也比不上這一個好習慣: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

奧巴馬曾經在正式當選總統之前,就已經給他們的孩子列下了幾條生活習慣的計劃:

第一:你一定要學會自己去鋪床,不要只是把床鋪得看起來感覺很整潔而已。

第二: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自己去做,比如說給自己倒一杯水喝,或者是沖泡一杯麥片,自己去設置鬧鐘叫自己起床或者是穿衣服。這些小事、力所能及的事情你都應該自己去做,而不是指望著爸爸媽媽或者是身旁的阿姨。

第三:你擁有玩玩具的權利,但是你也也有保持玩具房周邊環境的乾淨和整潔的義務。

第四:你可以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而且我會給你一些獎勵,比如說每週一美元的鼓勵資金。

再多家規也比不上這一個好習慣: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

不論是家規的明令要求,還是家長給孩子指出的好習慣計劃,都可以側面看出孩子未來養成的品性方向,甚至是能夠折射出家長的教育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