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的诸多变法,哪次最成功?

青玉案967


首先我想说的是,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变法,例如最早的就是春秋时期就开始了,甚至更早,比如有管仲的齐国变法,鲁国的初税亩,王安石变法,汉武帝的改革,戊戌变法等等,最成功的变法当数秦国的商鞅变法,要看变法是否成功,当首先看的就是变法的目的是否实现,毫无疑问,秦国从穆公到孝公之间是积贫积弱,国力衰微,被山东六国锁在函谷关内,无法与各过争霸,被视为蛮夷,且在这期间秦国内乱不止,导致在孝公时才稳定下来,而且在孝公期间,差点被魏国所灭,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完成了蜕变,从老年变成了青年,开始了吊打六国之路,从强国目标来说,它是成功了。

如果从变法的彻底来说,他也是最彻底的变法,从政治来说,完成了中央集权的雏形,一切权利归国王,打击了贵族阶层,加强了国王权利,可以有效的提高行政效率,动员能力,形成全民皆兵,从五个手指头变成了拳头👊,从经济上来说,就是奖耕,废除了井田,实现了土地国有到私有转变,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加大了粮食产量,保障了军队供给与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奖励织布,等有利于恢复经济措施。从地方制度,建立郡县,废除分封制,是权利更加集中到国王的表现。从官职上,奖励军功 ,增加了阶层流动渠道,老百姓只要杀敌人数越多,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军职及爵位,和土地奖赏。这让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六国生畏 。从法律上,制订了严苛的法律制度,比如男子到了成年,必须独立出家门,自立门户,否则罚款,女子到了结婚年龄,必须结婚,否则也罚款。为了保障人口数和税收,连坐制度,保甲制度,车裂,腰斩,砍手砍脚,习以为常,有时秦国鞋子卖不了,拐杖卖的很好。使百姓都畏惧秦法,忠于国家。商鞅变法是全方位的改革,是彻底的,是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型,所以是成功的。

其实其它六国有变法,但都没有秦国这么彻底,要么是齐国单纯的吏治革新,要么半途而废,要么路子不对,但必须说一下秦国的变法是法家的变革。但法家强调国王,而忽略百姓,过与剥削百姓,这也是秦国灭亡的原因之一。不过无法掩盖商鞅变法的成功。

历史上比较成功的还有汉武帝的变革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可以关注我欧,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


丗之画


中国人一直求变的,为了富强的生活环境,几千年一直在不停的变法中,《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我们因穷而思变,因变而通,因通而能长久,这一切上天都会眷顾,所以是大吉大利的。从有历史记录以来,比较有名的几次变法。春秋:管仲改革。战国:商鞅变法。汉朝:晁错政改。宋朝: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清明:戊戌变法。还有很多的政改与革新。

这次的问题是,哪次最成功。

我个人认为是商鞅变法,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贯彻最深的一次变法。我们来分析一下,商鞅变法的成功之处。

  • 改变旧的习俗。原来秦国是,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就是与游牧戎狄差不多,父与子同居一室,男女老少住在一起。从商鞅变法始,儿子要与父亲分开住,男人和女人要有性别之分,使秦朝向半原始的风俗习惯向礼仪文明迈进了一步。人类的改变都要从生活习俗上进行变革,虽然是小事,但其实是大事,因为这样生活让社会有了次序。
  • 民众变成帝国争霸机器运转里的一员。也就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方针,统一听从指挥。秦帝国之所以强大,就是战争机器时刻在运转着,全民皆兵。商鞅变法规定:令民为什五,而相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是中国最早的连坐刑法,以后灭九族的由来。就是五家成立一个单位,这个单位里任何人一个犯法,大家都要连坐。如果你举报别犯法,受到奖励。隐藏犯人从重处罚。等于大家都相互监督,相互告密,人人都是特务。这样谁敢不听从朝庭法律,人不再是人,是机器。秦帝国可以任其侵略其它国家。只要秦王一声令下,没有人敢反对。
  • 重新建立秦帝国的威信。在没有公布法律之前,商鞅先立木为信。弄一块木头竖在门前,说谁能从南门扛到北门,赏金五十。有一个人试了,结果真的赏了五十金。民众立马相信朝庭的法律政策了。就开始公布新的法律。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太子犯法。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只能刑他的老师公子虔与公孙贾,然后贴布告示天下。这让民众相信,在法律面前王子与庶人同罪,谁还不敢遵守。朝庭威信立马提升。使秦帝国下的任何命令都能有效的执行。
  • 取消井田制,鼓励开垦土地,设立郡县制度,统一度量。井田制度,就是一块田分成九份,里面是王田,外面八块是民田。要统一种植管理。由于井田制,使田中多仟陌。废除后,以税赋向王交粮。并鼓励个人开垦荒地,减免税赋。实行郡县制,使秦帝国再无士族大夫,一次都由秦王决定谁当郡县领导,由分封制度一下迈向秦王集权制。这是中国最早的郡县制度,后世秦始皇一统六合后,实行的郡县制度,就是延续商鞅变法。郡县制度彻底消灭了中国的封建制度,消灭了中国贵族,变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一种平民挑战,才有后世的大汉、盛唐、大宋、大明等王朝的建立。这就是商鞅变法成功之处。

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变法只用五年了,秦帝国富强起来,连周天子都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发来贺电。

为什么商鞅变法能成功呢,是因为遇到秦孝公,他想变。秦孝公看到秦国落后,厉求变革,同时重用商鞅,给商鞅很大权力,去执行变法。在秦朝贵族反对中强有力的站到商鞅的身边。这是商鞅的幸运,或者秦帝国的幸运。

然而有变,就会动,动会患。变法也带来很多遗。也有失败的地方

一,尽用法,无人性。一切用法衡量所有,那么在社会中没有人性可言,连最基本仁爱之心都丧失了。在商鞅没有变法之前,是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根据王的要求对民众进行教化,不需要用刑法量身。就是因为天下大雨耽误,陈胜吴广不能及时赶到命令的地方,从而犯死罪,横坚都是死,就在大泽乡反了秦。秦兴于法,也亡于法。不是法不好,是法用酷刑,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感受,无人性可言,这样的法律最终也被民众抛弃。

二,连带坐,相诬告。因为连带责任,造成大众如惊弓之鸟,虽然路不拾遗,其实那只是表面现象。大家都成诬告者与被诬告者,人与人之间信任丧失。从商鞅变法始,帝王的特务机关开始建立,酷吏盛行。我们来数一数,汉武帝的巫蛊之祸、武则天的酷吏、朱元璋的锦衣卫、大清朝的文字狱,这一切都可以找到源头。因为帝王需要,可以灭族连坐,这是使法变成杀人工具。最可笑的是,商鞅就死在自己的刑法,秦孝公死后太子登位,因为没有人支持变法,而有人诬告商鞅谋反,商鞅无奈逃出秦国,在途中想住旅店。主人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因为怕连坐,无人敢收留商鞅,秦惠王车裂商鞅,灭其族。商鞅死在自己亲手制定的法律中。

后世的我们如何看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支持与反对都有理由。我们今天来看变法,无论他的变法的观点多么正确,也无非为帝王服务,所有变的法都针对普通民众,没有一项是对帝王的,除非帝王自己能主动认错,或者帝王是圣者,但现实太难了,帝王也是普通的人,他有着人正常的欲望与思维,因为没有法的约束,而可以让自己为所欲为,可以随意改变自己法,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变法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帝王的权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为了帝国强盛,可以拿百姓当刍狗,当炮灰。这就是商鞅变法的悲哀。

参考书目:《史记、商君列传》


梦话春秋



古代历史诸多变法,后世公认比较成功的变法就是春秋时期的商鞅秦国变法。从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40年,商鞅一共实行了两次变法,他利用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法制等手段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面貌,也为后来嬴政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做了那些变法呢?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第一次变法。第一次变法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对人民的统治,促进农业生产,并削弱贵族特权,进一步加强国君对贵族的掌控,主要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为了加强君主对人民的控制,商鞅实行什伍连坐法,邻里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察,一家有罪,什伍连坐同罪。这是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严格的将人控制在一定的土地范围之内,不仅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会接下来的各项变法的实行提供了基础。

(二)废井田开阡陌。商秧将原有井田制,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使普通人民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获得土地,使土地由公有化改为私有化。法令规定了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由各人所占有的土地的多少来负担,这样不仅破坏了原有落后的奴隶生产关系,还促进了封建关系的发展。同时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保护农业生产力。为鼓励劳动人口积极垦荒,商秧建议秦孝公颁布了垦草令,推出了鼓励人民积极垦荒务农的 20 多种办法,使得秦国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奖励军功爵制,移风易俗,改变社会不良风气。商秧再对经济政治改革的同时,也对军队进行了改革。他规定“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田,”在军官中能得一甲首者,其赏赐与士兵相同,这大大提高了军人在战场上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战争中没有战功或逃跑的士兵也进行了严厉的惩罚。这样的制度让秦国士兵勇于上战场而“怯于私斗。

(四)为了重建社会阶级,又规定“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贵族的依据是军功,而不是靠关系。明确了爵位尊卑等级,每家占有田宅奴隶的数字和服饰也按爵级而不同。


公元前350年,商鞅实行第二次变法。第二次变法,主要从经济上和政治上进一步剥夺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强化了秦国的统治力量。

(一)“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彻底革除残留的戎狄旧习,加强封建统治。这种习俗改革,可能就是商鞅所说的“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古代秦国公社内部的家庭生活,家主对于公社的年轻妇女,特别是对他的儿媳常常滥用他的地位,而且往往把她们作为后房;商鞅所谓“为男女之别”可能是改革了这种落后的风俗。

(二)“平斗桶权衡丈尺”,由中央统一度量衡,结束春秋以来“公量”、“私量”的不同,便利了赋税的征收和商业的经营。

(三)“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封建,行郡县。县制的普遍推行,是为了把全国兵政大权集中到朝廷,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政治体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进一步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权利。

商鞅变法一共在秦国实行了二十一年,“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但由于变法严重侵害了宗室贵戚的利益,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遭人诬告后被车裂!商鞅虽死,但变法成果仍然沿续不变,使得秦国走上了强大的道路,奠定了其后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