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很近,美國太遠,臺灣看清現實了嗎?

親綠媒體《自由時報》今天報道稱,解放軍軍機從9月9日開始,至今不斷地出現在臺灣附近空域,3日上午9時許再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也是10月以來連續第三天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該報道宣稱,臺空軍照例使用廣播進行“驅離”。而在10天前,該媒體就曾表示:它們對“廣播驅離”完全不在意。

臺防務部門自9月16日起,每日“圖說”解放軍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的航跡圖以及機型,可以說 局勢邁入了一個“新常態”,而這種“新常態”顯然隱含了較以往更高的緊張與危機感。

臺媒:

所謂“防空識別區”,並非法律、更不是領土概念,與主權無涉,真實意義比較接近“安全”範疇。事實上,與空域相關的法律、政治、軍事概念本屬繁雜,一般民眾根本無法清楚掌握,最多也只瞭解臺灣海峽中間似有一條心理上的“海峽中線”。

不過,9月21日,臺外事部門在回覆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時表示,臺灣與大陸之間以海峽相隔,多年來兩岸對“中線”的默契,成為避免軍事衝突、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象徵。換言之,臺灣方面其實也心知肚明,所謂的“海峽中線”實際上是“無中線”。

日前在臺北市建市百年活動上,曾任臺北市長又當過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陳水扁、 均出席並講話,陳水扁一番期待“朝野”和解、兩岸和解的話,令人省思;而馬英九“只要相互尊重,海峽中線就會存在”這句話,則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民進黨當局目前的困境所在。他很巧地提供了兩岸和解的答案,就是“只要相互尊重”。

臺媒指出,在全世界有衝突的國家或地區,喊得最響亮的口號都是“和平對話代替軍事對抗”,但這麼簡單的道理,就是有一些國家或地區總是做不到,必須搞到軍事衝突的地步。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互之間缺乏尊重。

從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臺灣開始,海峽兩岸曾經一度處於“分隔並敵度”的狀態,這二、三十年來,臺灣與大陸開始逐步消除“分隔敵對”,走向交流平和,可以說這是經過兩岸幾代領導人的努力。

可悲的是,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先是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接著又連連制定各種打壓兩岸間交流的條例,提升對大陸的敵意;最近更是通過各種手段,包括增加對美軍事採購,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換取美國政府官員訪臺等等動作——從內務到外事,處處挑起事端,卻又欠缺解決問題的足夠能力,不懂得想“和平對話”,就必須和大陸建立“相互尊重”的關係,兩岸應該像一家人一樣。

打仗打的是一個地區整體資源與人力,比的是糧草和後勤。在“大陸很近、美國太遠”的地理限制下,臺灣一面倒向美國,妄圖靠民進黨幾百億、數千億新臺幣對美軍購換取“馳援”,只能說這是民進黨當局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民進黨也沒膽宣佈臺灣全部男女都應服幾年的兵役,如此他們必將在大選中被選民唾棄,兩岸局勢的緩和也就沒辦法找到契機。

無論是民進黨當局妄稱的“防空識別區”還是“海峽中線”,都相對是個“軍事概念”,既不具法理基礎,也沒有“領土主權”意涵。早期臺灣軍機也曾來大陸“看看”,現在解放軍軍機“光臨”臺海,證明這些所謂的框框線線不過是實力的“化身”。當 呼籲大陸自我剋制“不要挑釁”的同時,臺灣自身看清現實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