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金戒指

一只金戒指

二00X年,正值兔子长尾巴,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知天命之年。那年也还走运,还清了一往所欠的债务外,荷包里还有几个钱涨着。为了犒劳一下自己,决定为老婆打对耳环,给自己打只金谷子来戴戴。也因为小时曾听逝去的父亲说过,他年轻当兵的时候,也有过一只金谷子,他因平津战役在天津被俘,行李又寄存在北京一朋友处。等平津战役一结束,朋友随残部去了宝岛,从此天各一方,直到九十年代才得重逢,寄存物资也就无法归还了。所以,我也就想打只金谷子来戴戴,究竟是什么滋味。

在武凌源街上商铺的隔壁就有家金首饰店,而且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是邻居,也就非常熟络了。把想法一向他咨询,他觉得不好意思的说:“怎么不早说,金子刚刚涨价一个来月,而且涨得很汹,将近一半,一个月前还只肆拾多元钱一克,现在要玖拾多元了,你要要,还有什么说的,搞个整数,玖拾元就可以了。”平时看邻居老板是老实人,不像卖关子。俩人商议了耳环和金谷子的重量,所保证999的成色,就算定做成交了。说实在话,是人三分防,我也到其它金店咨询过,都是如此说法,金子十几年没加价,这次加回多的,也就证实了邻居老板没有骗我。

在我过去的眼里,我看到的金银首饰是要通过银匠师傅的锤打、錾刻、烧制和千锤百炼慢慢制作而成,几件什物也应要点时间。谁知现代制作工艺已经革新了,只见他把材料用天平一秤,放入一只小钳锅,用液化气加热,没一阵工夫就使材料溶解成液体,只见老板拿出一个模具来,清理好后,把溶解的金液体倒进模具,经过一阵冷却,抛光,一件件金灿灿的黄金首饰就成功了。后来我仔细一想,每件金银首饰用手工打造,錾刻是孤品,无法复制,它的保存价值就高。用模貝铸造出来的金银首饰,它容易复制,就失去它收藏的价值了,而仅剩它本身的实际价值了。过后一过天平,金谷子18克,二只金耳环10克,共计28克,计币貳仟伍佰贰拾元。仅几个小时,自己的一个小小愿望就算实现了。

在本世纪初,那几年我下海,虽然生活在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区,从平时的观察中,说实在话,男子戴戒指的还不多。也许是大家旅游在外,怕露富带来不便。刚刚在无名指上戴上那金灿灿的黄白之物,还真觉得有点尴尬。就像我在一九七六年,还是当农民时就买了块壹佰贰拾元的“东风牌”表一样,整天藏在袖口里不露腕。戴戒指就不可能整天戴手套来遮挡了,但也只得硬着头皮,戴下去了。至使有一次碰见一个老熟人,看到我说:“你戴着一只咯大的金谷子。”我只得撒谎说:“不是金的,是铜合金的。”当然,他也不信,而我总觉得,撒谎还有点脸红了。

人就有个习惯,一接受了,就有点离不开它,所以,这只金戒子戴在手指上就没有退下来过,当年就随我游历了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西安历史博物馆、大雁塔、秦陵兵马佣博物馆,乾陵。与我共同见证了中华民族现代的首都一一北京,又和我共同见证了中华民族古代盛世时的十三朝古都一一西安。

近年又陪我去过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的热带水林。又同我游览过纳木措湖,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伦卡、日喀则的扎什伦寺。在西宁塔尔寺礼过佛,见识过藏北草原,唐古拉雪山,领略过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丰釆,和沱沱河、通天河、三江源及羌塘的广袤。

有些东西,好像一有了感情,就有了一种挥之不去,不离不弃的情怀。这只金戒子有两次差点离我而去,却又失而复得的经历。后来想起,的确有点不理解,仅在一念之间准备放弃时,它却又要在那一念之间,出现在你的眼前。

第一次,是我在河里流水的沙粒里洗手,可能是洗的时间久了,手指冷却后皮肤可能收缩了一点点,手指上的戒指不小心松落下来掉进了水中,水又有点混浊,看不清。但我清楚它的大概位置在那里,也相信金子在水底,水应该是推不动它的,我又是站在流水的下游,首先保证两只脚不移位,保持在原来站立的位置不动,再顺势把双手伸入水中,在流水的沙粒中慢慢摸索。

摸了十来分钟也亳无结果,后来,我一想,在以前曾经教授过的一篇《捞铁牛》课文中,怀丙和尚找铁牛不到水流的下游去找,而是到水的上游才找到沉没很久的铁牛。根据这个原理,我也随着戒指掉下去的垂直位置,往上游摸索,也摸了几分钟了,在潜意识里正准备只摸一下时,手就触碰到了沙中的金戒子,一下又失而复得了。

还有一次是喝醉了酒,当第二天早晨起床时,才知道金戒子掉了,穷尽记忆,只记得半夜时分,到垃圾桶边去用力甩过杯子里的茶叶,能否找到,有也是它,无也是它了。垃圾桶里垃圾又多,我只得搬起垃圾桶,把垃圾往河流上的一座石坝上倒开,然后用棍子慢慢地把垃圾爬开,等爬得仅剩一爬时,也产生一种是我的就能失而复得,如果这一爬冒得,也就不是我的了,我也不再重新爬了。谁知一棍子下去,它又从一张纸片里面跳了出来,你说奇怪不奇怪。都是最后一瞬间的念想之间,即将准备放弃之前,而且两次失而复得都是如此相似。

我并不是炫耀我如何富有,现今社会,各种男性首饰比比偕是,有一定重量的金项链,银项链更是出奇的粗。那些黄花梨、红木、金丝楠手链,动轧就是几千上万。而是我想与人们共同讨论的是它其中的偶然性,以及结果的同一性,何能如此相似,如此不离不弃,又有谁能解释!

2020.8.29.于家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