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可邑村,是我去过的最可爱的地方之一,这里住着彝族的一个支系,名叫:阿细。而可邑村就是阿细族一直栖息和生活的地方之一,直到现在都保留着阿细族的大部分传统,其中有一个传统是关于爱情的。
当我们刚走入这个村头的时候,就能看到在村头的墙面上有一些反应着阿细族生活的画面,这些画面生动地表现着阿细族自有的文化传承与习俗风格。
这里的人们一直以最朴实的方式生活着,而他们的爱情和价值观更加朴实和真挚。
在阿细族的传统习俗中,有一个每年中秋例行的习俗。当在这一天到来时,各村塞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都会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围着篝火跳起阿细族独有的舞蹈,这个习俗就是:“阿细跳月”。
这一个独特的活动中,姑娘们和小伙子们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动作和眼神向自己爱慕的人示意。并在之后的对歌环节,可用更直接的方式以歌声的方式,向自己爱慕的人表达自己的倾慕。
上图右侧字:“跳月林中 初相识”,表现的是两个相互爱慕的人儿,相互吸引在一起的画面。
上图右侧字:“同心共愿 成一家”,两个相互吸引的人想要最终走到一起,是需要同心共愿的。画面非常生活的展现着阿细恋人一起劳作的幸福场景。
随着姑娘和小伙子恋爱关系的确定,还需要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同,才可能真正走在一起成为一家人。那怎么才能得到对方父母的认可呢?
小伙子如果要得到姑娘父母的同意,则需要自己担两桶水,与姑娘一起送到姑娘家里,以表示向姑娘家提出求亲。如果姑娘家人将小伙子担来的水加入到了自家的水缸,则表示同意小伙子的求亲。
如果姑娘希望得到未来婆家的认可,需要自己上山打柴,并将柴扎成一大捆。再自己背着这捆柴,在小伙子的陪伴下,送到未来的婆家。如果未来的婆家人接受了姑娘送来的这捆柴,就表示小伙子的家人同意姑娘踏进家门,成为家里的一员。
正因为可邑村里的住着这么可爱的阿细族,愈发让人感叹,这里的确是一个拥有着质朴爱情的地方。而阿细族人的爱情,是那么的活泼热烈而真挚无华,又那么的美丽与委婉,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