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后周江山社稷,柴荣弥留之际设机关,不料却是一场竹篮打水

#历史冷知识#

柴荣回到京城大梁后,病势愈发加重了。往事又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柴荣的第一任妻子,是在汉隐帝时期,汉隐帝在杀郭威一家时,顺带也把他的妻室儿女全杀光了。柴荣登基后立了重臣符彦卿的女儿为皇后,称宣懿皇后。

这位宣懿皇后贤德、有才气柴荣非常宠爱她,也很听她的话,她帮助柴荣事业的发展,纠正他许多的缺点。并且在柴荣登基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做出了许多贡献,成就了柴荣的帝王伟业。

宣懿皇后的前任丈夫叫李崇训。因为谋反,被郭威击败,在郭威破城时李崇训自杀。当将士们抓到宣懿皇后时,她镇定地告诉抓她的将领说:我的父亲是郭威的老友。

郭威得到这个报告后,将她交还给了符彦卿。柴荣妻儿被汉隐帝杀后,由郭威做媒将符氏嫁给了柴荣。柴荣登基后封符氏为他的第一任皇后。

柴荣出征南唐时,符皇后担心柴荣的火爆脾气易出乱子,她得时时刻刻在他身边提醒他,压压他的火爆脾气,同时也为了更好地照顾好柴荣,坚持一定要随驾亲征。因征途艰难酷热,劳累过度,符皇后染病,公元956年去世。之后的三年,柴荣一直没有再立皇后。

现在柴荣突然有种感觉,必须在几日内安排好后事,为后周江山社稷,为政权平稳过渡,他得设计出一个精妙的机关,来确保他的后周王朝。

为确保后周江山社稷,柴荣弥留之际设机关,不料却是一场竹篮打水

立皇后,是枚重要棋子

柴荣自符皇后死后,三年内没立皇后,主要是为了感念符皇后对他的情意。那时的柴荣正置壮年,当然可以不用急着立皇后。

可是今日不同往昔,在将要离开人世之前,柴荣必须为他7岁的儿子,设计出一个稳定的机制,来保障后周政权平稳地过渡。

于是,柴荣下诏立宣懿皇后的妹妹为后周皇后。这次立皇后。对后周王朝有着重要意义,符皇后的父亲符彦卿,当时是天雄军节度使,也是魏王。

天雄军在唐朝时期是“河朔三镇”(今河北省北部、中部、南部)之一的魏博,后来改名为天雄军。因其地跨河北省北部和南部,又是中原政权与契丹接壤地,因此对京城的安定起着重要作用。

还有此地盛产皇帝,叛乱事件频发处,五代时期的13位帝王中,就有李存勗、石敬瑭、李从厚、刘知远、石重贵、郭威,6位皇帝是从此地生产出来的。

天雄军的一举一动,将严重影响后周都城大梁。因此,它更是重要的军事番镇。可见符彦卿对于后周来说,当属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将家子,勇略有谋,善用兵。

《宋史》

柴荣希望通过立符皇后,笼络住符彦卿这位将门之后,智勇双全,擅于用兵的重要人物。

不仅如此,符家集团在后周还有着庞大的势力,有众多的兄弟子侄都是后周的文臣武将。选他做皇亲国戚,一来可以降低符彦卿的兵变危险。二则符彦卿身负重任必定会竭尽全力防御契丹的侵略,保卫后周的江山社稷。

945年,一次在与契丹的阳城大战中,符彦卿以少胜多大败契丹军10余万人,当时的契丹君主是靠骑骆驼逃回幽州的。从此,符彦卿这三个字就震响契丹整个朝野,契丹上下,听到符彦卿的名字都会哆嗦哆嗦。

能够震慑契丹朝野的魏王,在后周朝野上下,当然威望也很高。这样的人物一旦成为皇亲国戚,对于那些想篡位的人同样也有震慑力。

为确保后周江山社稷,柴荣弥留之际设机关,不料却是一场竹篮打水

遴选顾命大臣

所谓机关,就是设计出一个相互牵制的连环扣,如此权力才能平稳过渡。那么柴荣面临的第二个机关,就是选谁来做顾命大臣?

宰臣范质、王溥并参加知枢密院事,以枢密使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依前充枢密使。

《旧五代史》

柴荣在最后的时刻,重新组织了宰臣集团,由范质、王溥、魏仁浦组成。也就是说他重新组织了一个顾命大臣集团。

柴荣遴选的这几位顾命大臣,虽然各有不同,却都有重要的共同点。首先是忠诚度,其次是人品,因为没有忠诚,又善于结党营私,那他7岁的儿子是稳不住阵脚的。

比如说,有人曾向柴荣推荐过李涛。但柴荣说:李涛为人轻薄没有大臣风度。其实李涛还真有前瞻的本事。还在晋高祖时期,张彦泽滥杀无辜,李涛就屡次上书请求杀他,那时他就认定张彦泽是国家的祸患。汉隐帝时期,李涛也上书说要解除郭威的兵权。

柴荣也知道李涛有安邦定国之才,但他不喜欢李涛随意说笑,不拘小节的性格,所以从来没有重用过李涛。

从柴荣选择人才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柴荣选人是非常挑剔的。他要的是能安邦定国、从政经验丰富、有品行并且不结党营私的并有优秀习惯的好干部。

为确保后周江山社稷,柴荣弥留之际设机关,不料却是一场竹篮打水

谁掌握军权

五代十国时期,军权当是第一重要的。谁掌握军权,谁就有可能兵变当皇帝。所以柴荣必须找个既忠心耿耿,又文武双全稳妥可靠的人,来掌握军权。

后周最重要的军权是点检,当时后周的点检是张永德。同样,柴荣把他所知道的张永德每个细节,在脑海里又回放了一遍。

柴荣在回放过程中,想起了几天前张永德做的一件事。事情是这样的:

柴荣准备攻打幽州时,因身体发生状况,只好返京。在返京的途中路过澶州时,柴荣停了下来。因为这里是他曾经战斗和发迹的地方。

澶州的节度使正好是他的亲戚加生死好友的张永德,所以,柴荣打算在澶州多住几天。

柴荣的身体状况实在是令随臣们担心,可是又没人敢劝柴荣早日返京。随臣们见张永德与柴荣关系好,又是亲戚就鼓动张永德劝去说柴荣早日返京。

张永德当真就跑去劝柴荣。柴荣当场就问:“是谁指使你说这些话的?”张永德便老老实实地将随臣们怎么怎么样地鼓动他来劝皇上返京的过程说了一遍。

柴荣听完张永德的讲述,自言道:“我知道你必定是被人所教,难道你不懂我的心意吗?看你做的这叫什么事,哪点像点检的样子?”

柴荣并不是为张永德劝他返京而生气,他气的是恨铁不成钢。张永德是他的心腹,可是这么没有主见,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怎么挑得起后周的大梁?遇到政变的事,他又怎么会有主见地反政变?

为确保后周江山社稷,柴荣弥留之际设机关,不料却是一场竹篮打水

于是,柴荣将张永德点检的职务撤换给了,他的另外一个有勇有谋的心腹赵匡胤。为什么柴荣那么相信赵匡胤就一定会忠诚于后周,把这么重的军权从亲信手上夺出,送给赵匡胤呢?此时,柴荣想起了赵匡胤过往的两件事。

1、赵匡胤在追随柴荣征代南唐时,一天夜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路过滁州。赵弘殷想儿子了,于是来到滁州城下叫门。

赵匡胤听话父亲来了,当然是欣喜万分。但是,赵匡胤当时是将领,他不能破坏规矩。于是他站在城上说:“父子虽为至亲,但是,开关城门是公事。我不能因为私情打开城门坏了规矩,请您老人家原谅儿子。”那夜赵弘殷在城外等了一夜,结果被冻病了。

2、赵匡胤打起仗来是拼了命的战,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加上他会挑选人才,所以赵匡胤的兵各个勇猛,他的军队所向披靡。

征伐南唐时,李璟听了他的大名就害怕。于是,李璟想出个离间计来陷害赵匡胤。李璟派使臣给赵匡胤暗递书信赠金银,企图给赵匡胤扣顶通敌罪的帽子。

为确保后周江山社稷,柴荣弥留之际设机关,不料却是一场竹篮打水

赵匡胤是个光明磊落人,他把书信财货全部上交,当面向柴荣汇报了情况。而且他还有个更令人佩服的品质:

功业日隆,而谦下愈甚。

苏辙《龙川别志》

也就是说,赵匡胤无论立多大的功,总是一付卑谦忠顺的姿态。绝不给任何人留下功高震主、悍将难制的坏印象。所以柴荣在弥留之际,选择把军权交给了赵匡胤,将他提升为点检。

柴荣以为他的这种以外戚制约顾命大臣,以大臣制约军队,以军队保卫朝廷的机关设计的非常精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算错了。

柴荣死后没多久,赵匡胤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非常无奈的当上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后周仅存10年,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读历史,总是有许多疑惑供我们深思。比如说,柴荣设计的机关问题到底出在哪呢?依柴荣的睿智,他真的没看出赵匡胤的忠诚是装的?一个人到底要装到多象才能骗过所有人呢?再说了,赵匡胤怎么知道柴荣39岁就会死?身强力壮的柴荣到底患的什么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