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遇上老年痴呆症患者

当艺术遇上老年痴呆症患者


由于银发心理科普知识推广的缘故,我看了很多国内外的老年相关新闻、创新,像是美国有一个非营利组织Music & Memory,就强调用音乐来刺激失智症长者,他们还拍了一部纪录片 Alive Inside,在片中,我们看到很多长者因为接触了自己喜爱的音乐,整个人就活了起来,完全看不出有失智的样貌。

其实时好时坏正是失智症患者的日常写照,特别在初期的时候,他们有时候的行为反应和得病之前,是看不太出差异的。若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对他们友善的环境,状态好的时间占的比例就会多一些;相对的,如果我们没有提供合适的环境,状态坏的时间就会占多一些的比例。

除了音乐之外,我们也看到了舞蹈、绘画、戏剧等艺术媒介,对失智症患者的影响。或许过去很多例子都是来自国外的例子,但并不表示台湾就没有在做。就拿音乐辅疗为例子,很多的机构都有很棒的音乐辅疗活动,我们只是没有系统性去了解以及作介绍。

艺术是很适合失智症患者的

失智症患者容易会有思绪混乱的状况,会容易搞错事情,分不清是非。当失智症患者思绪混乱的时候,一般都会建议要以拖待变,不要纠正他们,否则反而会有不好的后果。

一、因为艺术没有对与错

艺术因为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所以即便失智症患者在思绪混乱的时候,也可以尽情来参与艺术,只要不要危害自身的安全,那就没有甚么好担心的。当我们给他们自由的时候,他们的心也会是自由的,那个状态好的一面,就有可能浮现。

荷兰就有艺术家推出一套照片书,可以用来和失智症患者互动,这套书的用法,就是每次拿一组两张的照片,然后分享这两张照片有哪些相似的元素。


当艺术遇上老年痴呆症患者

图片来源:Photographic Treatment网站

他们也推出了团体使用的版本,就可以用卡片来作故事分享,或是其他的事情,是非常多用途的。

当艺术遇上老年痴呆症患者

图片来源:Photographic Treatment网站

二、因为艺术可以带来情感刺激

一般我们会认为艺术家都很多愁善感,想到艺术,我们确实也很容易认为艺术是很容易带来情感元素的。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不论从研究证据或是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到,当长者在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或是画自己喜欢的图,那些病痛都彷佛消失了一样。

这些因为艺术带来的情感,很有机会能够让他们回想起「自己」,而这件事情对失智症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且珍贵的。很多时候,当你还保有自我,那整个面对生命的态度,会是非常不同的。

该怎么让失智症患者参与艺术

对比较年长的那一代来说,艺术是比较有距离感的,他们会觉得一定要很美、很动听才算是艺术。但是,艺术真的没有那么了不起,艺术一直以来就是用一些媒介来展现自己的想法,仅此而已。

所以,当我们要鼓励失智症患者参与艺术时,我们不该把作品要多好看美观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而是要把重点放在怎么让他们可以主动参与,表达自我。当然只要聪明的规划,你可以让失智症患者随意的表达,也很容易就成为很有设计感的作品,这真的一点都不难。就像你准备好色系很搭配的素材,不管他们怎么搭配,作品都会是赏心悦目的。

若有机会挖掘失智症患者本身的偏好是更理想的,因为他们进入的门坎会更低,也更有机会能够享受沉浸在其中的感觉。照护者若能够一起参与也非常棒,让你们可以建立不同的关系,也能够舒缓照护上的压力,一举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