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痴”字在辭源中有這樣的解釋:“愛好至入迷”,是為痴。“痴”字是歷代文人雅士所呈現的一種高尚情懷,象徵著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中國藝術研究院唐建老師,性痴於梅,幾十年尋梅、訪梅、畫梅、護梅,堪稱當代“梅痴”。

梅,原產中國,我國植梅的歷史大約始於商代,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早在先秦兩漢時期就有與“梅”有關的詩文,自魏晉至唐時期吟梅之風盛行,梅花也逐漸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梅花的精神已經被看作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符號。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唐建老師從小就種下了愛梅的種子,大學期間受一代畫梅大師於希寧先生影響,開始了他的尋梅之路,2006年以來,他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和雲南的昆明、安寧、晉寧、永平、劍川、洱源、麗江、大理等地,尋訪唐、宋、元、明、清古梅,不僅豐富了對古梅的認識,同時也發現了很多未被記載的古梅,從而更加堅定了他尋梅、訪梅、護梅之路。唐建老師對永平花橋古梅情有獨鍾,他每年都會帶學生、朋友來到花橋,成為最早關注元梅的畫家之一。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手撫老柯辭老友,吾心護佑似鋼堅。”這是唐建老師在尋到一棵沒有記載的瀾滄江畔宋梅時,寫下的詩句,尋梅之路是艱辛的,當時交通不便,古梅往往都在深山幽谷,江水湍急,山路崎嶇,加之高原反應,一路顛簸起伏,至古梅時已是疲憊不堪,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擋唐建老師尋梅的步伐。唐建老師的團隊新發現了唐梅、宋梅、兩棵元梅及明清古梅十幾棵,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梅就有六棵。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2020年年初由於新冠疫情,唐建老師因畫梅滯留在永平,唐建老師以梅花精神鼓舞大家,師生共同尋梅畫梅,對所有新發現並保護的古梅進行深入的研究、剖析、併為每一棵古梅寫生創作,得畫稿百餘張。在疫情期間,唐建老師先後在博南、杉陽、北斗鄉和龍街等地又陸續新發現了十幾棵明清古梅,一個國內獨有的唐宋元明清古梅群呈現在世人面前。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唐建老師在繪畫上一直恪守“傳統與創新”並重的藝術理念,傳承了宋元以來文人畫的審美理想,師承楊無咎、王冕、徐渭、八大、金農、吳昌碩等。近年來,唐建老師畫梅獨闢蹊徑,走出傳統文人畫家的藩籬,走向田野、民間、大自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唐建老師首次以中國畫特有的藝術形式將古梅的神態呈現給大家。古人畫梅是一種疏、瘦、老、枯的審美趨向,唐建老師筆下的千年古梅表現出了高大挺拔、蒼勁繁茂、霸悍雄奇的氣象,表現了古梅的茁壯與新生,古梅雖歷經千年依舊枝繁葉茂、千花萬蕊,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是時代精神的象徵。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如今,在唐建老師的倡導下成立了由各界愛梅、護梅人士組成的“梅友公社”,形成一個保護古梅的民間組織。許多古梅在唐建老師和梅友的幫助下得以發現並妥善保護,蒼山洱海,老梅有知,這可能是對痴梅者最好的禮讚!

花橋元梅

永平縣博南鎮花橋元梅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梅”,位於花橋村元代普照寺舊址內,此處為博南古縣誌所在地,《永平縣誌稿》中有記載:“普照寺建於元……庭前有元梅一株,猗曲蒼勁,遍生蘚苔,每當歲首,花枝盛開,花皆重瓣,實則對生。” 民國元年李根源、趙藩途經普照寺,合題“元梅明茶之剎”匾額。明茶旱枯,元梅猶存。永平鄉賢竇居炎也曾為其題聯:“閱歷風霜,問爾幾生修到此;傳來錦繡,有誰千載豔如斯。”此梅距今約已有800多年曆史,樹基直徑402cm,也是永平縣唯一有歷史記載的古梅,屬於“厚葉梅”、“單桃粉”,花單瓣繁密、色淡粉妖嬈,古樸蒼勁、婆娑多姿,可謂“中國最美古梅”。“今朝幸為花橋客,坐待冰中雪夜開”…唐老師在元梅樹下有感而發。此後十餘年唐老師每年都會隨著花期的到來來到花橋,成為最早關注元梅的畫家之一。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易書考丨唐建庚子春訪梅記——花橋元梅

寫生局部


唐建雲南訪梅詩稿


元梅一首

何人十載博南客?

踏遍蒼山覓玉葩。

霜結千年香徹骨,

半生相識是梅花。


觀唐梅雨過現彩虹

雨霽飛虹見,唐梅分外清。

幾人修到此?雪樹筆端生。


田中偶遇

初生田野菜花新 ,

鄉路相逢似故人 。

堤上寒梅發幾許 ?

聲聲爆竹又迎春 。


晨起懷京

大理春來早,

山高初照遲。

客家依古木,

何日是歸期?


古道泥草塘觀枯梅有感

老梅獨立泥塘丘,

但見枝丫向暮愁。

寂寂疏花連晝夜,

錚錚鐵骨歷春秋。

月光徒作冰霜氣,

日色不隨車馬休。

幾度空嘆無覓處,

對君始悟此山幽。


靜夜思

蒼莽博南路,

愁心與客齊。

風隨白雲近,

泉入黑潭西。

樹老青梅小,

草香黃麥低。

披衣望夜月,

似有子規啼。


英雄花

倦客登高望日華,

遙知村舍兩三家。

期頤雷火疫除盡,

大地盛開英雄花。


芭蕉詠

久客異鄉且避疫,

初春夕照上南山。

半坡張合千家扇,

傲立風霜豈畏艱。


山中訪梅

家國因災疫,

滄江九曲腸。

車行幾暈厥,

遠見老梅霜。


步陳平先生韻

老友仍然別後容,

獨憐蒼莽古虯龍。

盤中偶落梅花跡,

佳節到來思更濃。


陳平 念永平古梅

猶念梅花別後容,

更思嶺上古虯龍。

家中頻閱勾留跡,

試問他鄉年味濃。

唐建簡歷

1965年生於山東諸城

文藝學博士

中國藝術研究院二級教授

花鳥畫創作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

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兼任山東大學教授、中國書畫美學方向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山東藝術學院兼職教授,甘肅政法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等


文/鳳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