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夜幕下襬攤賣貨的農民,在小雨和寒氣中熬到天明

要問世界上最辛苦的是那些人, 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說是農民,一是農民的數量和群體太龐大了。二是農民確實辛苦。種田人一年四季和土疙瘩打交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汗流浹背,冬天寒風刺骨。但是,就是這樣,如果莊稼豐收了,而且農產品的價格好,那麼農民辛苦一年的汗水沒有白流。要是遇到霜凍、冰雹、暴雨、大風,或者是久旱不雨,地裡就會減產甚至是絕收,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真的是欲哭無淚啊。

凌晨夜幕下襬攤賣貨的農民,在小雨和寒氣中熬到天明

圖為賣羊奶的女人在路燈下擠羊奶。

農民產了農副產品,就要變成錢,如果是大路產品,當地或者是村裡有客商收購,那麼就可以就近賣掉,省的拉到集貿市場上去賣。要是沒有客商收購,或者自己種的那個品種就很少,沒有外地的客商收購,就要拉到縣城或者附近村鎮的集貿市場上去賣。

凌晨夜幕下襬攤賣貨的農民,在小雨和寒氣中熬到天明

夜幕下賣棗的農民,由於沒有顧客 ,只能相互說說話,打發無聊的時間。

當地的早市政府放的很寬的,只要是農民進城賣自己的農副產品,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都允許農民沿街道擺攤設點的賣貨。但是,這些早市的攤位是靠來的早的人佔的,如果來的遲了,可能就沒有好的攤位了。所以,當地的農民都會在四點鐘來到早市上佔地方的。現在的天明是六點半鐘,農民在寒風中或者雨中要苦苦等待幾個鐘頭的。

凌晨夜幕下襬攤賣貨的農民,在小雨和寒氣中熬到天明

圖為等待天明賣貨的農民。

這些賣貨的農民大多數是老年人居多,一般的家庭都是兒女們出去打工掙錢 ,家裡種地就是這些年紀大的老年人 ,最大的年紀還在種地的有八十歲的,大多數年紀都在六十多歲到七十多歲的人。別看他們的年齡大了,但是都是家裡的頂樑柱。種地、賣貨都要靠這些老年人。

還有一些年紀大的老人來到早市上是為了賣掉自己院子裡種的蔬菜,如:韭菜、香菜、蘿蔔、南瓜等, 哪怕一早上只能賣幾元錢,都會來賣貨的,因為自己家裡吃不了,就要變成錢的。

凌晨夜幕下襬攤賣貨的農民,在小雨和寒氣中熬到天明

圖為賣葡萄的農民在夜幕下。


這些前來賣農副產品的農民,都是凌晨就在地裡採摘,然後到市場來賣貨。比如葡萄 ,一般都是凌晨兩點到地裡採摘葡萄,為了能夠看見,他們的頭上都戴著礦燈。採摘完了後,就直接把電動三輪車開到縣城的早市上來賣貨。

現在的已經是深秋了,凌晨的天氣還真有點涼,加之老天更更下了雨,更使得空氣中的寒氣加重,這些賣貨的農民都穿上了棉衣或者是皮衣,在寒氣中無奈的熬到天明。

凌晨夜幕下襬攤賣貨的農民,在小雨和寒氣中熬到天明

圖為凌晨的早市上。


現在在早市上賣的農副產品都是水果和蔬菜,水果主要是蘋果、葡萄、冬棗、酥梨、獼猴桃等,都是農民們自己地裡出產的,也有一些商販,但是很少。蔬菜主要是菠菜、蘿蔔、胡蘿蔔、大蔥、西紅柿、辣椒、韭菜、南瓜等,這些蔬菜農民都是自己地裡或者院子裡的,其中不乏沒有農藥的無公害蔬菜, 所以,城裡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愛買農民自產自銷的蔬菜。還有老年人用傳統的陶器生的豆芽、用傳統的辦法盤的酵子。這些越是傳統工藝生產的食品,越是受到城裡人的青睞。

凌晨夜幕下襬攤賣貨的農民,在小雨和寒氣中熬到天明

圖為等待天明的農民。攤位上的蔬菜有的還沒有打開包裝。

看著農民,特別是年紀大的農民為了賣掉自己的瓜果或者蔬菜,凌晨兩點就要到地裡採摘,四點鐘就到早市上去佔地方,他們在寒冷中要苦苦等地幾個鐘頭,實在是令人心痛。但願農民的生活一天天的好起來,大家都在小康的道路上奔跑。

凌晨夜幕下襬攤賣貨的農民,在小雨和寒氣中熬到天明

這位農民的大蔥和紅薯都是自己地裡出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