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回憶倆篇》:楊絳筆下的三姑母楊蔭榆

楊絳的書,大多數我都不喜歡,少數喜歡的,比如《回憶倆篇》真的就只有倆篇文章。


讀《回憶倆篇》:楊絳筆下的三姑母楊蔭榆

楊蔭榆是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倆篇都是為懷人而作,一篇懷念父親,一篇懷念姑母。大概是因為寫的人熟悉,又有真實的感情,所以寫的平淡自然,不像《洗澡》收放都不自如,尷尬的很。

楊絳的姑母叫楊蔭榆,是近代史上的一個名人。我們不聊歷史,聊楊絳書裡的她這位姑母。

楊蔭榆長的醜,楊絳說她聽父母閒談,說是她的祖母有一次當著楊蔭榆的面指著她的照片說:“瞧她,鼻子向著天。”楊蔭榆聽她媽這樣說她,就氣呼呼的說:“就是你生出來的!就是你生出來的!!就是你生出來的!!!”

楊蔭榆很不幸,被父母包辦婚姻,嫁給了一個“老嬉著嘴,露出一顆顆紫紅的牙肉,嘴角

流著哈喇子”的少爺。楊絳說她媽媽因為孃家聽說過這個少爺,還和自己的婆婆反對過,結果白捱了幾句訓斥。楊蔭榆的媽看重的是門當戶對。

婚姻的不幸,是一個女性最大的不幸,嫁過去之後就是終日的吵鬧,後來發展成為動手,楊蔭榆就跑回了孃家。最後一次,她那個婆婆直接上門來要人,不過沒有像祥林嫂那樣直接搶,因為楊家畢竟是大戶,最後就是徹底撕破了臉,再也不回去。那一年楊蔭榆18歲。

之後就是開始上學讀書,像現在無錫景海讀了二年半,之後去上海務本女中,1907年考得官費留學日本在日本東京女子高等師範畢業,還拿了獎章。由此可見,雖然楊蔭榆長的不好看,但讀書是把好手。

楊絳還提到楊蔭榆在北京女高師工作的時候,她在女高師附小讀書,女高師演戲借她做“花神”,運動會又讓她和大學生一起表演,都是借了楊蔭榆的光,當時學生喜歡她,而她也不“怪癖”。

楊絳還回憶說1918年,楊蔭榆被教育部出資赴美留學,她跟著大姐一起去火車站送行,見到學校的老師還有學生也來送行,很多的人,還有人因為不捨得而哭了,讓她感到很驚奇。

“我現在回過頭看,那天也許是我三姑母生平最得意,最可驕傲的一天,她是出國深造,學成歸來,可以大有作為,而且還有許多喜歡她的人為她依依惜別。”

1924年,楊蔭榆做了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校長,按楊絳的說法是被打落下水,成了一條落水狗。但是究竟原因為何,沒說,估計也是不好說吧。

讀《回憶倆篇》:楊絳筆下的三姑母楊蔭榆

楊蔭榆因為女師大事件成了“落水狗”


楊蔭榆喜歡綠色,睡的是她自己買的小綠鐵床,床的帳圍是楊蔭榆畫好了竹子讓楊絳按著繡上去的,而且要求春節前必須完工,眼看時間來不急,她自己也來幫忙,楊絳說:“我連日成天在她屋裡做活,大除夕的晚飯前終於做好。”她的床頭還還掛了一把綠色的雙劍。

楊蔭榆從北京回來,住在楊絳家,要求小孩子進她的屋子必須要脫鞋,而她自己是解放腳,脫了鞋走路不方便,所以她自己不脫鞋,楊絳的倆個弟弟不服,去問他爸爸:“去旱船要脫鞋嗎?”他爸爸說不用,旱船是楊蔭榆住的房子---小孩子聽了爸爸的話,再去就不脫鞋,楊蔭榆就不高興,倆個弟弟索性不去了。

楊蔭榆整天和小孩子作對,楊絳有很多隻貓,其中一個貓好好給它吃東西,它必然一爪子搶過去,所以被稱為“強盜貓”,家裡人都不喜歡,唯獨楊蔭榆要和強盜貓一個陣營。楊絳的三姐結婚,按規矩像她姑母這樣的“畸零人”應該回避些,楊蔭榆進去就大說倒黴話。楊絳的母親因為憐憫楊蔭榆早年嫁傻子的遭遇,也佩服她努力讀書,“個人奮鬥的能力”。所以並不和她計較。

楊蔭榆住在哥哥家裡,不幹活的,衣服破了,是楊絳媽媽親自買了料子給她在縫紉機上趕出來,想吃什麼菜,也是楊絳媽媽去廚房裡做好端給她,有好幾次楊蔭榆飯後故意回到飯間去看看,楊絳的媽媽就對他們小孩子說:“她是來看我吃什麼好菜呢”。

時間長了,小孩子就和她鬧矛盾,總覺得她們好好一個家,多了二個姑母,而在姑母們看來,哥哥的家就是她自己的家,只覺得這樣的侄兒侄女驕縱,遠不像她們自己童年的時候了。

楊蔭榆喜歡熱鬧,有時候帶楊絳姐妹去看電影,但是堅持只給他們買半票,說她們都還是小孩子,其實那個時候楊絳已經18歲,馬上要上大學了。電影演到中間,查票員命令他們補票,這個時候楊蔭榆就上去和人家爭,搞的小孩子們都“窘”的很,不再願意和她出去。

後來楊蔭榆就從楊絳家搬出去住,按楊絳的說法“當時我大弟得了肺結核,三姑母也許是怕傳染,也許是事出偶然。”

楊蔭榆僱了一個車伕,一個女傭,還問楊絳的大伯母要了一個孫女還養,楊絳說“她竭力要拼湊成一個像樣的家”,她很愛那個孩子,孩子也天真可愛,可是經過她的精心教育,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小童養媳,大伯母看了,又把孩子要回去了。

楊蔭榆不會照顧自己,雖然是自己住了,可是有事情還是打電話找楊絳的媽媽幫忙,楊絳和錢鍾書結婚,楊蔭榆穿了一身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別的賓客都很詫異,而楊絳對她姑母的“怪癖”反而不以為意了,習慣了。

三八年的時候,楊蔭榆住的盤門地方深受日軍蹂躪,楊蔭榆因為在日本留過學,日文講的好,就去同日本軍官“講理”。指責日本軍官縱容下屬。軍官就勒令下面的士兵退還財物,許多“花姑娘”也躲到楊蔭榆家。

讀《回憶倆篇》:楊絳筆下的三姑母楊蔭榆

楊蔭榆就是在這個橋上被日本兵殺害的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倆個日本兵到姑母家去,不知用什麼話哄她出門,走到一個橋頂上,一個兵就向她開一槍,另一個把她拋進河裡。”

楊絳的媽媽和父親都把楊蔭榆的一生悲劇歸結為她早期的經歷,經常說:“她如果當初嫁一個好丈夫,會是個賢妻良母。”

不過楊絳不這樣看,她說:“她脫離蔣家的時候,還年輕,儘可以再嫁人,她是不屑再做什麼賢妻良母,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對戀愛和結婚全不在唸......她留學美國,大約也自信能有所作為,可是她多年在國外苦讀,沒看見國內革命的潮流,不能理解當時的形勢,也沒有看清自己所處的地位。”

我覺得楊絳說的是有道理的,當然對於自己的親人,不管怎麼不喜歡,也會情不自禁的替她找很多理由。

“提及而罵她的人還不少,記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

如今楊絳也已經仙去。就真的沒人知道了。

我們想了解,就只有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