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其名,艺其艺,亨利·摩尔的雕塑《斜卧的人体》


名其名,艺其艺,亨利·摩尔的雕塑《斜卧的人体》

亨利·摩尔《斜卧的人体》1969 - 1970

名其名,艺其艺。

给予艺术品一个名字,就是确定其概念的范畴与内涵。其目的是为了艺术品?当然不是,名字的目的指向只有一个:他人。

艺术家创作艺术品的目的是探索内心世界对于外部物质世界的一种反应及反映。起码最先是这样的,但随着文明的逐步复杂与深奥,艺术品的目的也随之变化。

现代的艺术品不仅是人内心对于外部物质世界的反应,有时更多是对外部的内部形而上的反应,即现代艺术针对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外化后的物质。这里所谓的精神外化我们还可以有一个似乎更容易理解的解释,即形而上的想象。

人类艺术不再拷贝自然后它就不再拷贝了吗?没有恰当的模型何来恰当而准确的构型?因而我们还是在拷贝的,只是拷贝转换了一个目标,由外部的物质转向内部对于物质反映后所形成的思想以及随之而来的形而上,这就是人类的精神外化。

一旦精神外化后,艺术品便有了拷贝的对象,一如从前的大自然。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艺术的作品总是难以理解,因为其拷贝的东西本身就是难以理解的事物。名字的被给予,就是把这着实很难的事物赋予一个可以拿来与他人沟通勉为其难的中介之物罢了。

亨利·摩尔的《斜卧的人体》不像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那样有着极为鲜明的模特。即便米开朗基罗的圣母与基督并非一定是真实模特的影像,但有一点我们是必然明确的,米开朗基罗的想象一定是基于物质的。

亨利·摩尔的雕塑则不一样,你去哪去寻找一个那样斜卧的人体,无论你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你都不能找到,因为你当然是必然找不到的,因为亨利·摩尔拷贝的是他对于人体处于空间的情状之思考之精神外化后的空间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