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一個夢——讀《跨越甲子的童年時光》有感

作者:熊正紅(作家、詩人、書評家)

在2020年這個不平靜的庚子之年,金秋時節,我在江門珠西會展中心的4號館,先是觀賞了一場高規格的任溶溶童書節的開幕式。在充滿著童真書香氣息的開幕式結束之後,我收穫了一本特別的書,那就是由楊曉、楊樹權、蔣海燕三人合著的《跨越甲子的童年時光》。

之所以說特別,因此書,濃墨重彩撰寫的是一家三代人的生活故事,書的第一作者楊曉,是壯族人,是與我年齡相仿、認識多年的朋友,音樂家朋友。這種三代人合著一本書的書籍,在我的近萬冊藏書中,可以說,是第一次收納。故於我而言,它的特別勾引起我翻讀的興趣。

曾在不同場合有幸聆聽過楊曉唱歌,他那一把高亢、有氣勢的嗓音,高低起伏、宛轉迂迴間,彷彿有一種能擊穿屋頂的力量,讓我能瞬間像站到了連綿起伏的廣西桂林那特有的喀斯特風光的山水邊,而眼前則有一排穿著壯族服裝、身背揹簍、歡樂地一邊歌唱一邊勞作的男男女女一樣。是的,楊曉的歌聲,我是這樣感覺。

當然,作為相識多年的朋友,我知道楊曉是能寫字的。我曾讀過他發表的散文。但這些文字,卻在今年終於變成了一本書——以這種我最為喜歡的方式出現在我眼前,卻無疑是我的一個意外收穫。它給了我一種暖意——嗯,在這個年代,一直有人像我,像我知道的一些朋友和作家,傻傻地為文字痴狂,傻傻地願意出書。大家像是在進行接力賽,每個人都是接過前人遞過來的幽暗火種,再接著傳給另一個人,就這樣一個個地傳遞下去,接過火種的人,都在竭力地想讓這來自古老年代的幽暗之火,永不熄滅。

我有這樣的慨嘆不無緣由。這個時代,各種各樣的聲音層出不窮,豐富多彩的生活也吸引了大多數人的目光,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們,都能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短視頻、快手、淘寶直播等各種網絡平臺,為自己的各種慾望找到宣洩的渠道和志同道合的同類。讀書,越來越變成一種奢華而得不到多少認同的生活方式,更惶論靜下來創作耕耘了。以楊曉奮鬥到現在,其實他完全用不著這樣逼自己坐冷板凳,在書房裡苦熬著去寫作,就能過一種相對舒適的生活。

但是,楊曉這樣做了。通過此書我們可以知道,楊曉的父親——這本書的第二作者楊樹權,已過花甲之年的楊樹權老先生,是一位老作家:楊樹權是廣西作協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已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共200多萬字,出版個人專著也有好幾本。經由楊樹權老先生之手傳遞的文學之火種,傳遞到了楊曉的手上。有一副天生好嗓音的楊曉,在不同崗位上經受過歷練的楊曉,從未忘記過父親傳遞給他的這道文學之火種。這是他在應對過不同賓客之後,深夜仍要伏案寫作、冥思苦想的底氣,也是他孜孜不倦、不厭其煩地教導自己的孩子的動力的由來。

這本書,寫的是三代人的童年,楊曉兒子楊凱驛的童年,楊曉的童年,楊曉父親楊樹權的童年。整本書穿插著楊凱驛充滿童趣的插畫,連封面都是出自楊凱驛之手。

關於楊凱驛的童年,是楊曉和夫人蔣海燕共同完成。讀著書裡寫楊凱驛——"小豬"的童年,我是時不時要莞爾。原來天底下父母,特別是有文藝氣息的父母,教導孩子的方式,都差不多。我們會為他們的一點點進步、一點點不一樣,大驚小怪;我們也會盡力通過顯得有點傻冒的方式,去"笨拙"地引導孩子;我們會絞盡腦汁地去講述一個個故事,藉此"自認為隱秘"地向孩子灌輸一些理念,直到有一天孩子成功地轉變角色,由被動聆聽成為主動講述者;我們會為他們的童言稚語驚詫歡呼,甚至記錄,成為以後珍貴回憶的一個見證。而也就是在這種看似並不嚴厲的教育、引導之下,孩子們活潑潑地、伶俐俐地成長起來——楊曉的兒子楊凱驛,在他們夫婦倆的"師恩難忘 與愛同行"獨唱音樂會上,小小人兒,卻泰然自若、落落大方地當著幾百人的面主持了一整臺晚會,之所以能有那一天的驚豔效果,其實,這何嘗不是得益於日常生活中,楊曉夫婦倆對他們兒子點點滴滴、潛移默化的澆灌呢?

由於年齡相仿,讀楊曉回憶童年往事的文章,我也覺得親切。從他的字裡行間,我彷彿看到鄰傢伙伴,曾經在我眼前呼朋引伴,一起玩耍一起勞作。那是一段無憂無慮、苦中作樂的時光。現在回過頭看,那個天地很小,甚至連游泳的河,也並不寬闊驚奇,但在我們曾經的小身板裡,那就是一個天大地大的世界。我們都是在風裡雨裡、跌滾摸爬中成長。所不同的是,有人稍微引導一下,只是在我們的心地裡播撒了一小粒文藝的或者愛的種子,而經過歲月的培育,有一天它在我們的心中越長越大。

楊樹權老先生的童年,無疑,也是我父輩的童年。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身的他們,人生的命運,註定了是隨著國家命運大潮起伏不平。不管大浪還是小浪,在歷史的長河裡,都是充滿力量的證明。從楊樹權老先生的回憶文字裡,我藉以瞭解父輩的童年生活,從前我的父親只會寥寥數語地略有提及,而到了有文化的父輩的手下,這便成了今時今日我們穿越歷史風雲回到過去的魔力工具。——是的,文字就是有這般的魔力,它自帶穿越的功能,只要你走近它,它會帶你即刻抽離現實,前往它引導的那個世界。不管是十年前,六十年前,還是幾百年前,只要你願意接近它,它就會帶你前往。

當我翻完這本時空跨度很大、風格不盡然相同、但卻充滿真摯情感的新書,我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家族的三代人,會不約而同地寫"童年"呢?難道,僅僅因為童年美好,浪漫,值得回憶?我想,不盡然。楊樹權老先生經歷了有風有雨的童年,卻心懷美好,憑自己的才智為自己和後代闖出了一番天地;而他能教導給他兒子楊曉的,無疑便是自身的這種精神,這是真正的無價之寶,他在不知不覺間將之傳遞給了他的兒子楊曉;而楊曉,又是在潛意識中傳遞著這種精神的財富,傳遞給兒子楊凱驛。這似乎是一個家族的秘密,在芸芸眾生中,他們如何做到卓爾、閃亮?靠的就是這筆心懷美好、奮鬥不息的精神財富。不論從事何種職業,有何種身份,終歸是這筆精神財富,在人生長河中,滋養了這三代人,並將繼續滋養。

曾有教育專家說過,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既非"富養",也非"窮養",而是"用愛養"。從這本一個壯族家庭三代人共著的書中,我們看到了楊樹權老先生的叔叔給予孩子的無私的愛;看到了楊樹權老先生給予孩子的自由的愛;看到了楊曉夫婦倆給予孩子的歡暢的愛。這是一本有著三個不同時代烙印的關於"童年時光"的書,卻也是一本有著一個共同的愛的真善美、追求積極陽光理念的書。

從我書架上厚厚五本的法國年鑑經典《私人生活史》來看,我知道,若干年後,楊曉或者我們的後人來看瀰漫著個人生活氣息的這本書,會覺得它特別珍貴。這是道幽暗的文學記錄時光的火種,它傳承有自,即便生活再怎麼喧囂,也不會被熄滅,而是會繼續傳遞下去。

三代人,一個夢——讀《跨越甲子的童年時光》有感

作者簡介:

熊正紅,女,湖南漢壽人,1976年6月出生,廣東省作協會員,江門江海區作協主席,江門詩社社長。出版詩集《狼的歌謠》(珠海出版社)、《獨舞者》(花城出版社);獲廣東省第十屆魯迅文學藝術獎;獨立創作的《雲海悲心》一書由廣東省禪宗文化研究中心主推,即將由中國宗教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