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5年的10倍速閱讀法

我是一個著迷於產品和運營的技術人,樂於跨界的終身學習者。歡迎關注我喲~

每週五早6點 按時送達~

我的第「73」篇原創敬上~

最近和團隊裡的小夥伴1對1聊的時候又聊到了關於怎麼讀書學習的問題,這已經不是第一個人問我了,所以我直接先問他現在的讀書方式是什麼。

才發現大家平時的讀書情況是那麼的類似……

Z哥我先來猜一下,你平時是怎麼讀書的。

  • 懶洋洋的躺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翹著個二郎腿。然後呢,書架在翹起的腿上,手一頁一頁地翻著,逐字逐句看得認認真真。


  • 或者正兒八經地坐在桌前,泡上一杯茶或者咖啡放邊上,在瀰漫著香氣的空氣中認認真真的翻看著書上一字一句。


  • 又或者看的不是紙質書,而是電子書,邊看還要邊整理思維導圖。每次看完都覺得收穫滿滿。


你屬於哪一類?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哦。


不瞞你說,這三個場景都有過我的影子,可能你也是:D

其實這三種看書形式沒太大問題,哪怕是躺著。但是這裡的關鍵是,「閱讀」的方式是有講究的。

如果抱著生怕錯過什麼的心態,一字一句的看書,用業餘時間看完一本書最起碼經過一個月。

然後像Z哥這樣的愛書之人,每次看到有圖書活動就又忍不住買一堆回來。慢慢積壓著沒拆封的書越來越多

可能你會說,我也是哎!我們是同道中人!

哈哈,不好意思,Z哥已經走出這個“道”了:D

因為後來我發現,身邊的一些讀書達人,看書的速讀明顯比我快的多,向他們進行一番討教之後就開始不斷琢磨優化自己的讀書方式。

從目前來看,效率最起碼高了10倍。今天準備把它分享給你。

由於內容較多,打算分成兩篇。今天先花4000+字講講怎麼提高閱讀速度。


大腦的結構與記憶的關係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看書?

我想你必然是希望汲取書中有價值的信息,然後將它們存放到你的記憶中,以便將來為你所用。

那麼人的記憶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記憶」是存儲在我們大腦中一個叫「神經元」的玩意裡的。

而且,我們對一個事物的理解是具有多樣性的。如文字、圖像、聲音等等,這些多樣的信息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被分散存儲在不同的神經元中的。

當你想用到它們的時候,會經由一個叫做「突觸」的東西將多個神經元“連接”起來。這個過程中,相關的神經元像“路燈”一樣,被一個個“點亮”,然後形成一個像網絡一樣結構,最終得到的就是你對某個事物的完整理解

舉個例子。

什麼是“車”?你腦子裡可能會先想起,馬路上在開的汽車,又會接著想起它有4個輪子,有車燈,能鳴笛。然後自行車也算是車,不過它只有2個輪子。以及三輪車、大巴車、麵包車等等,甚至是英文「car」、「車牌」、「變形金剛」這些。所有的這些概念組合形成了你對“車”的完整認識,這個認識也就是一個「知識點」。

這樣的每一個知識點,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局部網絡」。用程序思維來理解,就好比一個大型軟件系統中的一個個模塊。所有模塊組成的一個最大而全的系統就是你整個大腦的知識網絡,也可以說是記憶網絡。

我珍藏5年的10倍速閱讀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顯然,在一張網絡上,一個節點被連接到的次數越多,也就越重要;與此同時,它被聯想起來、被喚起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而且每個節點後續的演化規律會和當下的互聯網比較像,會產生「馬太效益」。

因為一個模塊被連接的越多,越容易被想起來,被用到,導致基於它新增的連接也越來越多。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思維慣性」,有一句話很好的解釋了這個現象,“腦子裡有把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想敲一下”。


好了,再回到「記憶網絡」上來。

前面說到,大量的「局部網絡」整合起來,就構成了你的整張知識網絡。其實就是這張網絡的大小決定了你的知識面的大小

那麼,怎麼做才能儘可能多的將信息轉換一個個的節點放到網絡上去,豐滿你的整個知識網絡呢?

先得找到規律。


數量換質量

著名的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提出過一個「遺忘曲線」的概念。

他通過實驗研究了人的記憶、遺忘規律,在1885年揭示了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性曲線,即Ebbinghaus曲線。通俗的叫做「遺忘曲線」。

我珍藏5年的10倍速閱讀法

那麼你現在來思考一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記憶最終只剩下20%的話,前期投入的越多,其實後面損失的也越多。

比如,最終都剩下20%的話,投入100剩下的是20,50剩下的則是10,前者多付出50的精力,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的最終收益只多了10。

所以,與其追求記憶的「深刻」,讓每一個知識點“充分發芽”之後再裝入大腦。不如快速的“丟”大量沒有發芽的種子進去,「以量取勝」。(有點像在程序裡進行大量埋點的意思)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讓你做半吊子的事情,東一耙西一耙。而是說,學到的一個知識,如果當前你用不到,那麼大致瞭解一下這個框架脈絡就夠了,不需要扣細節

好比你通訊錄裡的成百上千號人,你不需要強求對每一個人的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像人家身高多少cm啊、臉上幾顆痣啊這種都記著,並不是說沒有價值,只是在當下對你沒有任何用處。

其實你只要知道一個大概,見了面能認得出,知道做什麼行業的,有什麼特點就夠了。

比如後續當你想組織一場籃球賽,缺一個人的時候。這時候,你在通訊錄裡掃一眼,會想起小Z,此時你雖然不知道小Z的身高具體是多少,但是你只要知道他在你印象中是比較高的就行。接下來直接去找他就完了。


讀書也是一樣的。比較理想的效果其實是這樣:回憶一個內容,雖然記不起具體講了什麼,但能模模糊糊記起在哪本書裡,知道大概在哪一頁,甚至包括頁面的排版、相關的圖片,等等。

也就是有一個圖像突然在你的記憶中能“崩”出來,達到這個效果的性價比才是最好的。隨後就是去找到這個原始出處,然後去看裡面的具體內容、細節是什麼。進一步達到所謂的「學以致用」的效果。


道理是明白了,怎麼做呢?兩個字,「速讀」!

閱讀的過程就是“播種”記憶的過程,閱讀的速度越快,從外界汲取的知識就越多,雖然不夠“深”,但是在大腦中所播種的範圍更廣、密度更高。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在很多時候,你更多的並不是「不會」,而是「不知道」

比如,別人花2小時能完成你8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背後的原因並不是你不夠努力,更多情況下是你完全不知道有更好、更高效的方法。

所以,擴大知識領土,到處埋下靈感來源的“種子”。等待它在某些場景、某些時期,不經意的從你腦子裡崩出來。


速讀,速讀,並不是單純的閱讀速讀的快與慢,本質是:通過減少無意義的損耗,提升閱讀的效率

首當其衝的就是一定要帶著目的去閱讀

拿到一本書,翻看一下目錄,問自己兩個問題:

  1. 對你有沒有用?
  2. 如果當下對你沒用的話,你從中想收穫些什麼?

如果這兩個問題答不上來,那這本書可以先放一放。

原因還是由於「遺忘曲線」。如果你長期用不到它,你就會慢慢淡忘它,最終無限接近於“沒讀過”。


如果決定要「速讀」一書的時候怎麼做呢?說起來很簡單,就兩步。

第一,不要讀出聲,包括不發聲的「默讀」,只靠眼睛“看”。眼睛快速移動,不要斟酌於每一個字,直接讓整段字句喚起大腦的理解行為。

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是計算機,它有一個類似“自動校準”、“自動補全”的功能。比如,下面這段文字,大部分單詞都是錯的,但是你還是能明白它是什麼意思。

我珍藏5年的10倍速閱讀法

▲截圖來源於《程序員的思維修煉》

其實中文也是這樣,一段話中出現幾個錯別字,或者多了幾個字,少了幾個字,大部分情況下都不影響你對其含義的理解。

所以,速讀只是利用了大腦的這個機制來節約時間。


第二,注意力集中。這點配合第一點,你會很快進入到一個「慣性狀態」。因為你大腦中的神經元、突觸需要不斷的活動,才能從你的大腦中檢索關聯信息幫助你理解上下文。因此,你根本沒有機會“開小差”,所以很容易進入形成慣性。


這兩步說起來簡單,但還是需要刻意練習一段時間的,畢竟之前的閱讀習慣已經養成了好多年了。

因此,一開始不用強求自己一定100%不“讀”,只要有意去剋制就好。

記得我剛開始這樣練的時候,一頁內容還是要默讀個30%左右的內容,實在忍不住啊。要不然會導致的另一個結果就是,步子邁的太大,看著看著注意力就飄出去了,都不知道內容是啥。

所以,「刻意練習」也要慢慢來,循序漸進。


相信我,認真練習之後你的閱讀效率會越來越快的,因為除了熟練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 往大腦裡儲備知識的速度也在變快。

思考一下,你看中文書會比英文書快,為什麼?因為你對中文更熟悉、瞭解更多啊。閱讀效率的公式是這樣:

閱讀效率 = 所積累的知識 / 新知識難啃程度 * 閱讀技巧

大多數時候,一本書裡的內容對你來說並不是100%陌生的,隨著你對相關知識瞭解的越多,閱讀起來會越輕鬆,自然速度也會更快。

所以,在短期內專門讀一個領域內的書也是一個事半功倍的辦法,因為此時你在該領域內「所積累的知識」會持續增長,並不斷創新高。

不過,事半功倍的辦法還不止這一個。


高階小技巧

再送你兩個壓箱底的高階小技巧吧。它們也可以幫助你事半功倍。

第一個,預判法。對於認為自己已經懂的內容直接跳過,跳過的內容大小不限,可以是幾個字,也可以是幾行,也可以是幾頁內容。

大部分的情況下,哪怕你仔仔細細去看了,最終大概率和你的理解也是一樣的。唯一的好處是多了一份記憶存儲,多了一個後續能想起的“線頭”。

但是導致的結果是,你的知識儲備最多隻能「線性增長」,永遠達不到「指數增長」的效果,因為已知的知識沒有進行“複用”。

所以,做好預判法,重要的就是你的心態要調整一下,不要心疼自己會不會錯過什麼有價值的信息。因為時間是有限的,“撿了這個芝麻就少撿了後面更多的西瓜”。


第二個,

具象法。將書上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小短片,將情節在大腦中演繹。

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是,讓你花一樣的時間,卻能同時在你的大腦裡存儲更多維度的信息,語氣、表情、動作等等,使得你對這個知識點的認知更加豐滿。

並且這是利用你的右腦在思考和記憶,右腦的檢索雖然效率不高,但是比左腦持久的多。因為它不是“內存”,而是“硬盤”。


總結

好了,來總結一下。

這篇呢,Z哥先花了很大篇幅講了記憶到底是個什麼鬼。然後,讓你通過刻意練習速讀來達到「以量取勝」的目的。最後還分享了三個事半功倍的技巧給你。

濃縮成一句話就是“不用記住,只求留下印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過要提醒你的是,這些速讀技巧只適合文學類書籍,重邏輯的理科書不太適用。接下去會再和你分享理科書的閱讀方式~

我珍藏5年的10倍速閱讀法

推薦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就麻煩給個「」或者「分享」一下吧。

鼓勵我的創作 :)


既然看到這了,送我一個「贊同」吧,支持我的創作。也可以「關注」我,帶你以技術思維看世界~想更進一步和我一起玩耍,歡迎「搜索微信公號:跨界架構師」。

內容包括:架構設計丨分佈式系統丨產品丨運營丨個人深度思考。

更多原創精品,歡迎加入小圈子,請戳【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