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一個月,專家為考生心理“加時賽”充值

3月31日,在疫情影響之下,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備考的時間突然被“充值”了一個月,這就好像長跑選手在即將衝刺的時候,被突然告知要多跑一圈,選手們不同的反應會直接影響比賽結果。

要跑好這多加的一段賽程,平復情緒尤為重要,高三學子馬上就要返校學習,記者近日走訪市精神衛生中心,邀請專家為高三考生心理的“加時賽”充個值。

三月的最後一天,高考延期的消息衝上了熱搜。顯然,高考延期對於高三學子來說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情。

對於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多了一個月的時間調整狀態,進入複習衝刺,或許這一個月能夠改變一生。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可能就是一場延期的心理戰了。小吳就是今年百萬考生中的一名,她告訴記者,在得知高考延期後,自己感覺複習的計劃被打亂了,這段時間很難定下心來複習,隨著返校時間的確定,自己的心情就明顯焦慮起來,晚上睡眠質量越來越差,已經影響到白天的學習。

對此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杜亞松建議要調整好自己的作息時間,“比如,計劃晚上十一點睡覺了,那就睡覺,不要再去想今天覆習得怎麼樣,明天還要複習什麼內容,另外在睡前也可以喝一點紅棗水,有一定的安神助眠的作用。”

記者瞭解到,在得知高考延期的消息後大多數家長和學生是感到非常慶幸的,認為能夠更加從容進行備考,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出現一定的焦慮心理。而這一部分心態“崩”了的學生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寒假開始就非常拼,目前成績比較好,希望自己能一鼓作氣堅持到高考。如果高考延期,他們會擔心自己目前良好的狀態是否能一直持續下去;第二類出現煩躁情緒的同學則是基礎非常薄弱,高三的備考複習和頻繁的考試讓他們屢次受挫,感覺提升無望,希望高考趕緊考完,他們聽到高考可能延期消息也比較崩潰。

針對不同的情況,杜亞松主任告訴記者,考生備考產生的焦灼心理、疲憊情緒,都屬於正常現象,應當鼓勵他們將內心的焦慮與擔憂向親人、好友和老師及時表達,宣洩情緒,尋求慰藉。這個時候更應該發揮家庭和學校聯合教育的作用,注意高考生的情緒及心理及備考時間調節,同時針對7月相對炎熱的情況,適當做必要的適應性鍛鍊。

杜亞松主任表示雖然現在是複習的關鍵時期,但是也要注重張弛有度,“不要每天過分的學習,或者過分的放鬆,該玩就玩,該學就學,每天的生活要有玩有學,然後才是一個正常的一個狀態。”此外,他還提醒家長要尤其注意在這個階段不能將自己對高考的焦慮傳遞給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心情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這多加的一個月時間裡,可以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查疑補缺,簡單的來說就是“差什麼補什麼”,比如孩子最近覺得成績好像還不大理想,那就在課業上加強跟老師的互動或是調整一下學習的方向,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休息或者調整自己情緒不夠,那我們就要先調節情緒,如果說這個期間的衝突比較厲害,那就要先緩解衝突,而不能一味的追求學習成績的提高。

同時,考慮到考生即將返校,杜亞松主任也提醒學校要特別注意考生可能存在的焦慮心態風險,加強考前心理疏導,做好家校聯動,充分理解和接納考生此時出現的一些應激反應。家長和老師在情感上多支持、多鼓勵,多引導考生積極看待考試時間調整等變化因素,保持樂觀情緒,傳遞給考生足夠的信心,促進他們以飽滿自信的狀態,迎接即將到來的高考。

記者:姚麗敏

編輯:張康寧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