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王世國簡介:1957年出生於安徽壽縣,故自號“八公山人”,1986年於華南師大中文系文藝學美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主席、廣東省珠江書畫院名譽院長、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湖南省褚遂良書法院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等級考試考官。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作者:劉壽堂


王世國先生自號“八公山人”,這因為他的故鄉是安徽淮河之濱、八公山下的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縣城北面的北山因漢代淮南王劉安請來八位高人,在此修道煉丹,因此得名“八公山”。如此仙山在嶺南甚至全國卻鮮為人知。王世國曾說,他身在嶺南,常感念家鄉,遂號為“八公山人”,可見其拳拳之心。如今,“八公山人”名號隨著他的著述文章和書法傳播嶺南乃至全國,實為其故鄉之幸也。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許多人認識和了解王世國大概都是從閱讀他的書籍和文章開始的。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的《中國曆代書法家評述》一書便是開啟系統評論歷代經典書家先河;後來,他擔任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主席,先後在報紙上開設“書法辣評”“經典解密”“書法品鑑”“書法非常道”等專欄,指斥時弊,品評書家,論析書藝,傳播經典,連續數年寫下大量文章;同時,他勤奮筆耕,還出版了《中國書法家》《書法非常道》,產生了很大影響;另外,《當代書法評鑑》一書也即將付梓。

當然,王世國並不滿足於自己在書學研究和書法評論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他曾說:“為學者當有實踐,為藝者應明藝理。”學藝同參,明理悟道,他是要在書法創作的實踐中,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而他那豪縱奔放、流暢圓融的狂草,正是他審美理想的生動呈現。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一、驚蛇入草,飛鳥出林

孫過庭《書譜》中談到草書的審美標準時指出:“草貴流而暢”。筆勢和筆姿的流暢迅疾,無疑是草書最本質的審美特徵,是草書不同於正書的節奏韻律。王世國草書大有飛動之勢,流暢奔放的行筆、飛揚四射的點畫、盤桓曲折的線條,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的確,這種飛動正是書法能夠成為生命的形式所在,它表現了生命的活力、節奏和姿態。

王世國的草書走筆如驟雨旋風,迅疾駭人,而且常常一筆書數字,連字連畫,隔行不斷;縱有不連處,也是上下映帶,筆斷意連,氣脈相貫。無論是他寫九條屏《杜甫·飲中八仙歌》這樣的大作,還是《孟浩然·春曉》這樣的斗方小品,都是一氣呵成,如大河奔流,一洩千里。顯然這是繼承了張芝“一筆書”的藝術特色,“如行雲流水,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張懷瓘《書斷》)。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書史上,如此這般的連綿大草為後世的張旭、懷素、黃庭堅、祝枝山、徐渭、傅山、王鐸等人所傳承,但書家往往興致所至,一往無前,結果顧此失彼,有速度而無節奏,有線條而無點畫,用筆拖拉。所以,如何處理好行筆中的行與留、疾與澀、提與按的矛盾,達到“中和”之美,這是對草書家的大考。難能可貴的是,王世國並沒完全沉醉於這種快速行筆所帶來的酣暢痛快的氣勢之中,他在“一氣行走”之中,又不忘“時時提起”,節節換勢;一字之中,主畫重而次畫輕,點畫分明;一畫之間,提按起伏,衄挫豪芒。

在快速行筆之中能做到“作草如真”,點畫分明,實屬不易。這當然需要謹記提按頓挫。對此,他曾有過一個妙喻:“書家行筆若不懂提按那就像開車不懂得剎車一樣。”他曾多年臨習王鐸草書,遺其體貌而得其用筆,講究提按,法度謹嚴。有了提按,這就有行筆的徐疾、點畫的輕重、線條的粗細、墨色的濃枯等諸多變化;更重要的是,使作品節奏鮮明,內在具有生命的氣息。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王世國作草中鋒行筆,線條渾圓、凝重、沉厚,通體飽滿,四面俱到,如錐劃沙,很有質感;特別是筆畫的轉折處,使轉圓渾,如折釵股;在筆勢的變換處,絞轉裹鋒,筋骨內含。書法用筆雖有中鋒、側鋒和逆鋒的不同,但是中鋒用筆始終是歷代書家的看家本領。宋代米芾將它看作是不得筆的關鍵所在,他說:“得筆則雖細為髭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褊。此雖心得亦可學。”中鋒行筆乃為篆籀之筆,寫出來的線條是圓的,有立體感,有厚重感,可以力透紙背,富有風骨。王世國的草書以中鋒為主,偶用側、逆鋒的筆法,可謂“得筆”,故“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全,猶如一佳士也”(米芾語)。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二、志在新奇,變動鬼神

與雕塑、繪畫等其它空間藝術一樣,書法也是創造形象的藝術。不同的是,書家要創造的形象是以漢字為素材的書法形象。而漢字之所以能夠成為書法形象的創作素材,其根本就在於在它創制之初,即倉頡造字時就是“以物類形”,一字一形,決不重複。

不重複、不雷同,這對於崇尚獨創性的藝術創作來講,十分重要。可是,這對於具有強烈的“程式化”傳統的書畫藝術來說,並不容易,一幅作品中相同的文字以及一個字中相同點畫,都會造成重複和雷同。為了突破這一難點,王世國的草書“志在新奇”,力求做到“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孫過庭《書譜》)。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草書中同一筆畫或偏旁部首,也儘量書寫出曲折、輕重、粗細的變化,實現“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豪芒”(孫過庭《書譜》)。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王世國主張草書特別是狂草一定要有奇姿,縱肆奔放。而新奇形象的創造僅僅是變化而不雷同,這還不夠,他在草書中還大量運用現代造型藝術的手法,即通過誇張、對比、變形、傾斜,在一幅作品中創造新奇的“字眼”即亮點,形成很強的形式感和視覺衝擊力,在審美心理中造成震憾,給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此,我們在他的草書中經常看到,被誇張到很大或很長的字如“何”“來”“神”“水”等,在同一幅字中它們比其它小字大出數倍或十多倍,非常搶眼,對比鮮明。他寫“聲”“時”“春”“如”“風”“夢”等字,也是運用變形的手法,或者出其不意地將某個筆畫突出張揚,或者將在行筆中的連帶虛筆實寫,創造出非同凡響的新奇形象。這些形象在王世國的草書,往往如奇峰突起,聳然醒目,令人難忘。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懷素自述草書所得,曾有“夏雲奇峰”之說(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如果說,王世國草書中那些新奇的書法形象就像是一座座奇峰的話,那麼這些奇峰卻並無定則,例如“春”“風”“聲”等字。它們往往根據作品章法構成的需要和前後左右的揖讓、補白的關係,在同一或不同的作品中隨勢賦形,變化多端。所以,這些“奇峰”是由變幻的夏雲襯托著的奇峰,它是書家心手相師,如行雲流水,隨勢轉奇的結果,雖詭形怪狀,變動鬼神,令人難以捉摸,卻又是恰到好處,俱合時宜。

王世國草書中新奇的書法形象的創造,符合人們“喜新厭舊”,討厭單調雷同的審美心理,是讓人反覆玩味的“有意味的形式”。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三、五色交臻,神融筆暢

唐代孫過庭《書譜》中談到,要寫好一幅字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時,有“五乖”“五合”之說。只有“五合交臻”時,方才“神融筆暢”。王世國曾說:“我把它改動一下,也可以這樣說,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要有墨法,墨分五色,只有做到幹、溼、濃、淡、黑‘五色交臻’,方才有豐富的美感,‘神融筆暢’”。
書法最初只是文人的日常書寫,進而成為文房雅事。早期人們用黑墨甚至黑漆在簡帛、木牘上書寫,後來又在白色的紙張上揮灑,留下黑色的點畫線條,黑與白交相輝映,其色彩雖不斑斕,卻也是反差強烈,對比鮮明。更何況,黑與白猶如《周易》中的陰與陽,兩卦至簡,但能生出萬般變化。正如王世國所說:“書法中濃墨破水,亦可潤色開花,乾溼濃淡,能夠變化多端。”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書法家整天與筆墨打交道,都是筆墨玩家,王世國深悟用墨對於草書藝術表現力的重要作用。他寫狂草全用陳年生宣紙,墨色層次豐富。因此,觀賞他的狂草作品就像是在欣賞一幅文人水墨畫,墨色氤氳,煙雲繚繞,有涓涓流溪,有野花點點、有孤峰突起,有藤蔓盤曲……這正如他所說:“畫到極至就是書,書到極至亦是畫。”欣賞其作品,內心情感總是能隨其墨韻的變化而起伏流動,時而凝重、時而輕快;時而充實、時而虛淡……他營造出的是“細雨霏霏遠煙溼,墨痕落紙虯松禿”這樣一種“五色交臻,神融筆暢”的墨色世界。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書法用墨原本無意,至明代董其昌“偏幹喜淡”,這才有了自覺意識;清初王鐸始有“漲墨”,而且書寫中常常一次蘸墨之後,寫至筆幹墨枯這才重新蘸墨;清代中期鄧石如提出“計白當黑”,明確注意到書法中“黑”與“白”的審美關係;當代林散之則在書寫中以清水破墨,然後書寫,他是把繪畫的墨法運用到書法之中,使得書法墨色更加豐富多彩。從此,對墨色變化之妙的追求已成為當代書法家的自覺意識,墨色之美也成為衡量書法家墨法水平高低重要標準之一。

王世國顯然是繼承了以上各家的墨法技巧,融合各家之長,更加註意一幅作品中墨色調和,對於何時點水、何時蘸墨、何時必須枯淡等,都是細心安排,力求傳達出詩的意境,讓作品情景相發,氣韻生動。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四、亂石鋪街,浪裡撐篙

王世國的家鄉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國書法之鄉”,名家輩出。他的書法有家族傳承,從叔著名書法家王家琰就是他的啟蒙老師;而他草書的章法則受當地草書大家司徒越的影響,是“滿幅”章法,通篇看上去,雲煙滿紙,既“點畫狼籍”,又“使轉縱橫”,氣勢連貫,左奔右突,展現出“一瀉千里入汪洋,落筆是岸意徜徉”之審美意境。


王世國曾多次表示:書法不是文字抄寫,書法作品是有思想的藝術品,蘊含著書家的藝術理念和構思。對於草書章法,他反對“如排算子”似的呆板拘謹的形式,主張既“錯雜變化”而又“和諧統一”的美。而且,對此,他還有一個妙喻:“好的章法如君子,‘和而不同’;壞的章法如小人,‘同而不和’。”我們用“亂石鋪街”“浪裡撐篙”來概括他草書章法特色,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一方面,在他的作品中,字形大小不一、字勢傾左斜右、用墨蒼潤兼施、行款曲折蜿蜒,排列參差錯落,如亂石鋪街,其中一些點畫、使轉,以及字形又大開大合,誇張變形,對比衝突,充滿張力。更有甚者,他的草書明顯受到張旭、黃庭堅、祝枝山的影響,經常出現長撇、長豎、長捺、長鉤等極具個性誇張的筆畫,這些長畫個性鮮明,如浪裡撐篙,打破了原有佈局的均衡,撬動了章法的起伏變化。例如他寫“中”“何”“鬥”“行”“地”“聲”等字,最後一筆似“長臂探險”,伸展騰挪,展現出豪縱不羈、瀟灑暢達的情懷。這樣的長畫有時一筆貫底,石破天驚;有時楔入鄰行,親切粘連;有時旁逸斜出,獨佔天地。因此,他的草書不是平淡的,而是歡快熱烈的舞蹈,在飛旋中大跳大躍,點畫之間、字與字和行與行之間充滿矛盾衝突,形成要破壞平衡的張力,會在觀者的審美心理中產生緊張情緒,有視覺衝擊力。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另一方面,在張揚和表現每個字的個性形象的同時,他並沒忘記章法佈局的平衡,即整體的和諧。作品中一些點畫和字形上下牽連、左右揖讓、互相穿插、彼此映帶,潛氣內轉,這對作品章法的整體構成,起著貫通、點綴、呼應、補救、調節等重要作用,使得彷彿要被破壞的平衡能夠復歸平衡,猶如壁立千仞,險而不倒,觀者審美心理上覺得它在整體上仍然是和諧統一的。這樣彷彿渾然天成的“滿幅”章法,展現了書家謀篇佈局的功力和對自然生命的感悟。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王世國草書中極少出現大的空白布局,行筆和結字猶如見縫插針,隨機適意,布白均衡。這種“滿幅”章法,當然比那種“如排算子”的章法,要更難更高級,能夠給觀者帶來複雜多樣的審美感受,很耐人尋味。用西方美學家的話來說,它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美國美學家托馬斯·芒羅曾把藝術家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哲學型的藝術家”,另一類是“受衝動和情感支配的藝術家”。前者既精通藝術理論,又精通藝術創作;既能從這兩個領域中的一個來進行創造,又能把理論與創作的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創造。顯然,王世國先生就是這樣的“哲學型的藝術家”。他雖擅行書、榜書,但更鐘情於能夠自由表現性情的狂草。在接受《新快報》記者的專訪時,他曾不無感慨地說:“草書是書法藝術的巔峰。”他正是這座藝術高峰的勇敢的攀登者。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豪縱奔放 流暢圓融 ——王世國先生草書藝術研讀


王世國藝術簡歷:自幼習書,深得從叔全國著名書法家王家琰先生的教誨,筆耕數十年,遍臨百家,自成一家,尤擅狂草、行書、榜書,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省級書法展覽。專家評論王世國書法:有深含學識修養的書卷氣,其筆走中鋒,線條圓勁,有骨力;頓挫生姿、徐疾得當,有氣勢;結體奇逸,蒼潤兼施,有美感。總之,力、勢、美構成了王世國書法藝術風格的基本元素。

自1986年,王世國曾先後在華南師範大學、廣州業餘文藝大學、中國書法函授大學廣州分校等多所院校教授書法及書法史、書學理論、書法美學等課程,教授之學子遍佈嶺南。

王世國著作《中國曆代書法家評述》一書,謝稚柳、範曾、王家琰先生為該書題簽,遲軻和陳初生先生為之作序。該書1994年榮獲廣東省第四次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曾多次重印和再版。還有《八公山人王世國書法藝術》、《書法非常道》、《中國書法家》等;與人合著《青年美學嚮導》。另在全國報刊發表文藝學美學和書法論文百餘篇,近百萬字。

擔任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主席期間,王世國多次組織策劃並主持大型書法公益活動,如: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提名書法家作品展、第二屆全國新文人書法展、兩岸四地高僧書畫展、嶺南書法教育論壇、首屆"南粵杯"全省青少年書法大賽、深圳市中小學教師書法大賽等等公益書法活動,影響深廣,為廣東建設文化大省、促進廣東書法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做出了積極貢獻。

王世國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並擔任廣東省佛教慈善基金會、廣東省一心公益基金會、廣東省藍態幸福文化基金會顧問,以及廣東省南方閱讀公益基金會“愛心大使”;近年來多次向社會公益組織和為公益活動捐贈書法作品,截至目前,捐贈的作品通過慈善拍賣,總共為慈善事業籌得資金近兩百萬元。

省港和全國多家新聞媒體和書法專業報刊,如《羊城晚報》、香港《成報》《香港商報》《新快報》《信息時報》、廣東電視臺、珠江電視臺、《中國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報》《中國書法評鑑》《書鏡》《藝壇》等等,都曾對王世國做過專題採訪報道或者刊發其書法評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