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多留意“腹股溝筋”,調整結構多體會

琴中有天地,一曲話山河。古以琴音酬知己,感情說出來,就沒意思了,貴在含蓄,彼此相知,以技交心。好朋友,無需天天見面,心裡都有。人都自己圈子,相互啟發,融通共進,是幸福的。山呼風嘯,巨鯨向海。看高手打拳,似有風雲氣象。剛結婚時,沒事兒就去東華門,找岳父練拳,他們人多,場子非常熱鬧。其中有一個小個子,別人休息,他不閒著,一趟拳連撞帶掄,反覆的盤,似跑如衝,速疾勢驚,勁如瘋魔。我問岳父,這是什麼,說是行劈。我給他算著,他來回走趟發力,四百多米有了,強度登峰,體能強悍。完美技術,到最後成了藝術。提柳拆壩,笑借寶刀一舞。此人刀法彪悍,刀長三尺半,厚背刃薄,刀沉四斤,無躥蹦跳躍,直接衝出,刀圍著身子掄滾,一路趟出去,水潑不進。有沒有兵器,他依然那樣,快起來無我。伶人多寂寞,武人是孤獨。東西對的,下大功夫,得大東西,這是不二法門。能堅持下來,並非靠忍,關鍵是要熱愛。人一旦熱愛了,什麼都忘了。學會熱愛,活出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練拳多留意“腹股溝筋”,調整結構多體會


劍中留手,刀下留人。勁可以強悍,別把心練狠了。觀念上一絕對,人容易固執。運勁情緒緩和,別緊張,莫生氣,柔能化淤,松沉自如。兩臂抱圓,中含擰勁,混元樁的臂環,並非直接抱合,腕肘肩關節筋腱,有擰勁含著,肌肉放鬆。掌根通丹田,鷹嘴通雙肋。掌根一碾,丹田小點轉勁。丹田轉,肋骨動,打起拳來。鬆緊小腹容易,丹田力點自旋不易。螺旋的根,就在小腹。開始不行,於是用腹腔自旋牽動它。偏如蹬兔,奪似懼虎。衝也好,蹬也罷,蹬力胯要吃勁,爆發力翻倍。包羅萬象,拳法歸一。再看八極,發力錯步,其實不為錯步,而是調胯。爆發力,就是爆發胯。又說形意,炮拳橫拳,走斜角,閃偏門,蹬地跟步,大轉子一轉,擰自重軸。內腔牽動腹股溝筋,襠看著含蓄,實則開胯如拉弓。關鍵時刻,速度一快,不見腰,只見胯。腰幹嘛去了?抱著丹呢,這樣會更整。練腰時很活,用腰時則整,優勢在於核心強大。

練拳多留意“腹股溝筋”,調整結構多體會


虎藏深洞,龍潛於淵。腹股溝筋是個統稱。長短收肌,縫匠肌,股溝韌帶等等,大小筋肌彙集此處,相當重要。勁巧在哪裡?調換重心。重心不靠腿換,抽換溝筋換髖,這個活兒是好的。丹田牽動鬆緊,溝筋騰起抽換,運胯換骨盆,重心位移短,用時更短。骨盆運動,並非故意走小弧,實則是抽換襠勁。內角支撐,襠下靈了,步法會越來越靈。裹腿拽筋,撐開髖空間,中盤一活,滿盤皆活。故而說,丹田鬆緊彈跳,腹股溝筋靈敏,周身勁細,會愈發靈巧。什麼是巧,弧半徑小了。好比說閃通背,同樣這一招,兩個不同的人,轉身半徑是不同的,通過速度能看出來。不光腰有勁,骨盆調動速度十分關鍵。誰決定骨盆慣性?丹田啟動速度與腹股溝筋切換。調尾椎平衡,要靠換胯調盆腔。從後面看,尾椎一閃一閃的,那是在切換溝筋。大腿根深處,有兩條粗壯大筋,手插進去能摸到,這裡不好練,要靠丹田抽動力,與臀肌鬆緊力,訓練啟動它們。溝筋有勁靈敏了,丹田就能控制胯了。丹田點火,溝筋牽引,用胯走勁。骨盆上翻叫兜盆,一掖一旋叫調盆,都不離股溝韌帶。虛襠不是沒勁,而是開髖拽筋拉彈簧。盆腔分量足,距離重心近,駕馭了盆腔,就駕馭了自重,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練拳多留意“腹股溝筋”,調整結構多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