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上海和南京居委會周到服務外國友人點贊

英國女婿輾轉多國來到上海,拒絕集中隔離,三泉路517弄居民區書記絞盡腦汁,多方運籌,把戰略指揮和戰術指導完美結合,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讓英國女婿的媳婦、岳母搬到親戚家住,英國女婿回家隔離,拒絕集中隔離的難題,被天才般的方案迎刃而解,英國女婿感受了禮遇、感受到了仁愛。

南京一街道為了服務好入境的684個外國人自願居家隔離,專門組建4個工作組,每個組配備翻譯、醫生、街道中層幹部。

老外一次只買4片面包,每天要吃新鮮的,工作組就天天送上門。老外要喝桶裝水,工作組就一次性買4大桶,一桶桶幫忙扛到樓上。老外買了大件物品,工作組硬是派人抬到4樓,送到家裡。

後來工作組還接到了新的任務,幫老外採購口罩等物資,寄回意大利、韓國老家。

外國人在中國,他們的需求,就是對我們的要求,周到細緻照顧他們,讓他們感受中國博大精深、高深莫測的仁愛。

這些故事讓大家深受教育,高手在民間,這種既嚴格落實政策規定,又滿足服務對象一切需求的偉大創舉,《新民晚報》《南京日報》報道的角度非常好,持續的力度還不夠,挖掘的深度待提高,宣傳的廣度有差距。

李蘭娟院士說,青少年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不能被明星帶壞了。宣傳就要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這種典型不能錯過,建議在《青年報》《少年報》進行深度報道,讓全國青少年學習居委會叔叔阿姨全心全意服務外國人的先進事蹟,寫讀後感,搞徵文比賽,對徵文獲獎學生優先送出國留學,號召願意獻愛心的培訓機構費用打折,少年強則國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