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陰陽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那麼抽象

一、什麼是陰陽

什麼是陰陽呢?火至熱,騰上而中空為陽;水至寒,凝下而內實為陰。天運行不息為陽,地直方大靜而不動為陰。男剛健為陽,女柔順為陰。故靜動,凝散,寒熱,實虛,柔剛陰陽之性也。

萬物以性質論陰陽。具靜、凝、寒、實、柔之性者為陰;具動、散、熱、虛、剛之性者為陽。

中國哲學的陰陽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那麼抽象

剛與柔

靜與凝、寒、實、柔,動與散、熱、虛、剛。並非沒有聯繫。

從物理角度看。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物體的寒熱,其本質是物體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分子運動越劇烈,物體溫度越高,則越熱。分子運動越緩慢,即分子靜下來,物體溫度越低,則越寒。物體分子運動越劇烈,則分子越容易脫離物體,物體趨於擴散;物體分子運動越緩慢,分子間就越相互靠近,物體趨於凝聚。譬如,水在極寒之時為冰,此時分子運動極其緩慢,若使分子運動加快,則冰的溫度逐漸升高,快到一定程度(即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冰開始解體(融化為水)。分子運動再加劇,水溫繼續升高,快到一定程度,水變為水蒸氣。從冰到水再到水蒸氣是一個由凝到散的過程,也是一個由寒到熱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實質是分子由靜到動的過程。反過來,分子由動到靜則物體由散到凝,由熱到寒。此種關係上升至宇宙間星體等宏觀物體之間的關係,下至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之間的關係,都是如此。故靜動為根本,寒熱、凝散、實虛、柔剛等陰陽屬性皆為表象,皆生之於靜動。

中國哲學的陰陽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那麼抽象

運動與溫度

物體與物體之間,物體內部各部分之間都存在著凝聚和離散兩種傾向。大體而言,運動使得物體或物體系統傾向於離散,而引力則使得它們傾向於凝聚。

任何一個穩定的物體或物體系統,都是離散與凝聚的平衡體,也就是運動與引力平衡。這也就是陰陽平衡。譬如太陽系的各大行星。它們繞日運動就會產生離心傾向,而萬有引力又會產生向心傾向。離心傾向和向心傾向平衡,太陽系才能穩定存在。如果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爆炸之後所有物質高速運動同時相互作用,在引力和離心傾向作用下,漸漸地達到平衡,凝聚成星球,星系……最後所有物質都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凝和散是一直伴隨著宇宙的演化,這也就是陰陽,或者說太極生兩儀。(當然,這並不是陰陽概念的全部,除了宇宙演化以外,所有的事物演化都是陰陽的演化。)

中國哲學的陰陽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那麼抽象

行星運動的散河萬有引力的凝

以靜動分陰陽,只是考察自然的一部分情況。更廣泛的陰陽,則可以以靜動延伸出的一些抽象特性來區分。

如男為陽,女為陰,男子多動而女子多靜。天為陽,地為陰,天道運動不息,地道靜止安寧。故而《易經》雲“天行健”,“地勢坤”。居於上位者為陽,居於下位者為陰,上位者主動,下位者從屬。人體的氣血,氣推動血運動,氣依附於血而存在,故而氣為陽而血為陰。 革新者為陽,守成者為陰。革新者推動變化,為動。守成者墨守成規,為靜。

萬事萬物都可以按靜動進行對比分類,也就是陰陽。

二、陰陽的本質——陽氣

既然陰陽的屬性生於靜動,要窮究陰陽的本質就得探究動靜的原因。

宋朝理學家朱熹的朱熹認為,陰陽的推移乃一氣的消長,陰陽只是一氣,長時為陽,消時為陰。(一氣消長並非朱熹一個人的理論)。

中國哲學的陰陽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那麼抽象

朱熹

以靜動論陰陽。物體能動是因為有陽氣。陽氣愈盛則運動愈劇,陽氣越弱則運動越弱,趨向於靜,靜則為陰。故陽氣弱則自然為陰。

譬如一年四季,自冬至之後,太陽至南迴歸線北返,北半球漸漸吸收陽氣(此處為熱量),此是一個陽長的過程。至夏至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吸收陽氣的過程結束,陽氣達到極致(準確地說陽氣停止增長在大暑以後)。太陽南移,陽氣開始散失,陰自然增長。

故陰從於陽,陽為主動,陰為臣屬。物何以能動,因其具有陽氣。陽氣充足則動,陽氣不足則靜。

譬如人,陽氣充沛則精神飽滿,身體矯健。陽氣不足,則萎靡不振,行動遲緩。陽氣過亢是為病態,則五心煩熱,臉紅心跳,聲重息粗。人之所以活著,能思考,能活動,是因為有陽氣,陽氣一散,人即死亡。不能思考,不能活動,靜如一物。故萬事萬物的運動莫不需要陽氣。明代方以智父子方氏易學研究五行獨重火。“方氏認為,五行說到底可以歸之為水火二行……這是因為水火二行乃陰陽二氣的代表……關於水火二氣方氏更推重火氣……就人的生理而言,形骸五臟六腑十二經絡,獨以心火為君,命火為臣,方能助生化食,滋養骨肉。此火不調則百病生,此火一散,則百骸廢。人初死時形骸俱在,獨此火一去,則構成形體的四大要素土金水木都潰散了。這是以火為五行的宗主,並視其為事物運動變化和生命的源泉。”——朱伯崑主編《易學基礎教程》第三章第六節“方氏易學的陰陽五行觀”

中國哲學的陰陽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那麼抽象

陽氣消長,陰陽變化

所以從一氣消長來看,陰陽並非兩物,只是事物演化的兩個階段。當然陰陽本身就有對立和流行(也就是一氣消長)兩方面含義,不能只以流行來看陰陽。後面會詳細介紹。

陰陽是事物內部矛盾的兩方面,互相依存互相制約。類似於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論。

中國哲學的陰陽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那麼抽象

譬如任何事物內部總存在兩個力量,一個推動事物發展變化,一個維持事物原態。前者為陽,後者為陰。因為有陽的推動,事物才會有變化發展,宇宙、社會才不會一潭死水。因為有陰的存在,事物才能維持一定的穩定,才不至於瞬間解體。因而陰陽是不可或缺的,是廣泛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