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要說起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紙幣最不值錢,很多人都會想到遠在非洲國家的津巴布韋。是的,這個國家為了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大面積印刷紙幣、提高幣種面額,結果導致整個國家惡性通貨膨脹,以至於造成現今80萬億津巴布韋幣兌換人民幣1元的尷尬局面。在這個國家,幾乎每個人都成了“萬億富翁”,但貧窮於落後的局面還是自始至終圍繞在整個國家的上空。

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一次統治階級為了追求經濟增長而大面積發行紙幣的惡性通脹事件,那一次更是造成百萬文只能買一碗麵,到最後千萬文才能得一餅的尷尬局面,以至於當時的百姓苦不堪言,名不聊生,更有民謠傳唱: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賢愚。哀哉可憐!”

這個被後世唾棄、甚至部分學者不承認的朝代,就是元朝。作為馬背上一統中國的外來民族,元朝先後滅宋、金等國,之後更是建立了歷朝歷代無法企及的統治版圖,但由於其混亂不堪的統治階層以及曇花一現的統治時間,更由於其對後世文化、經濟等領域產生的惡劣影響,這個滿是橫徵暴斂、民不聊生的時代只存在了九十七年的時間,便被明朝取代。

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作為馬背上征戰的民族,元朝在97年的統治時間,有75年是在對外擴張的戰爭中度過的。強大如斯的蒙古族士兵,一路從亞洲打到歐洲,一度讓整個歐亞國度為之戰慄。過度的征戰也使得整個元朝被分裂為中國元朝、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等四大獨立系統。多年的征戰,所需要的的後勤供給則被平攤到每個百姓頭上,各種稅務層出不窮,但仍難以維持過度擴張帶來的經濟赤字。

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為了維持這臺戰爭機器的運轉,元朝歷任統治者都在想辦法維持戰爭所帶來的的經濟負增長趨勢。直到再也沒有民脂民膏可以搜刮時,元朝統治者想出了一個讓後世詬病不已的損招:發行紙幣。

我國紙幣的發展自唐朝就已經開始,但公認的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紙幣是在宋朝出現的交子。 交子,是中國北宋時四川流行的票據和紙幣,是世上最早“正式”發行的紙幣。元朝在借鑑了前朝的紙幣發行模式後,於中統元年(1260)發行中統鈔。此時的經濟市場還嚴格遵守銀本位,有十足準備銀,且准許兌現,因此通脹控制較好。

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但這種良好的開端僅持續了十五年的時間便開始衰退。1276年後權臣當國,開始濫發寶鈔,且禁用銅錢,還將各種發行準備庫中的金銀集於大都,引起各地物價飛漲。此後1287年發行至元寶鈔,五倍於中統鈔,1309年發行至大鈔,又五倍於至元鈔,至此官方發行鈔票已公開貶值25倍,實際遠不止此數。到元末的順帝至正十年(1350)又發行至正交鈔來收拾殘局,無任何金銀準備,幾乎是“紙本位”。

此時的通貨膨脹速度猶如火箭一般一發不可收拾。最直接的表現,便是百姓生活必需品的飛速上漲,例如米價從中統初年上漲六、七萬倍,百姓上街買菜都得用小車推著紙幣,但所換的物資總量卻斷崖式下跌。百姓多進入實物交易經濟狀態,酒肆商鋪也多自制代用貨幣,看似盛世的元朝一下子就回到“兩隻斧子換一頭羊”的原始社會階段。有首民謠充分反映了惡性通脹下百姓的憤怒:“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賢愚。哀哉可憐!”

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無休止的通貨膨脹引起了百姓的不滿,各地紛紛起義抗擊這個無能的朝代。1280年,杜萬一,以白蓮教組織民眾,於至元十七年(1280)四月在都昌發動起義;1300年(大德四年),彝族女領袖蛇節在四川起義,雲南、貴州各地少數民族紛起響應,攻克貴州;1315 年 ,延佑二年 ,元代江西農民起義;公元1323年,靜江、邕、柳諸郡僚民起義......數不清的農民政權開始聲討元朝政權,搖搖欲墜的孛兒只斤氏只能把希望寄存在強大的蒙古鐵騎和不斷貶值的紙幣上。
其實通貨膨脹這件事的道理很簡單,就好比你手裡拿著一百塊錢,這一百塊錢能兌換相同價值的實物,但隨著元朝的紙幣大量發行,你發現手裡的一百塊錢只能買到原先同等實物價值的百分之一或者萬分之一,但你的收入還是不變,這就是通貨膨脹。

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所以為了使你手裡的一百塊錢能買到同等價值的實物,元朝政府只能通過掠奪戰爭財富來彌補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倒退現象。於是乎在蒙古騎兵的鐵蹄下,南宋於1276年由南宋太皇太后謝道清帶著5歲的宋恭帝投降,與此同時,南宋八千萬的人口所帶來的的賦稅、金銀儲備、戰略物資等全部落入元朝統治者手中。

但世界再無第二個南宋可以佔領,元朝鐵騎也並非屢戰屢勝,在對日本、越南、緬甸和爪哇等諸國的戰爭中,元朝卻屢遭失利。沒了戰爭財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撐,元朝的通貨膨脹之路開始愈演愈烈。

而作為統治階層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可怕的問題。儘管這個現象自成吉思汗建立元朝開始便根深蒂固的存在,但跨越奴隸社會一下子轉變為封建社會,從遊牧社會進入農耕文明,卻把國家的發展寄託於在工業社會才逐漸成熟的貨幣經濟,不得不說元朝這一步棋,步子邁的忒大,容易扯著蛋。

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元朝發行的紙幣除了解決戰爭所需要的軍費產生,更多被消耗在統治階級的揮霍無度上。元文宗喜好圈養珍禽異獸,一年吃掉的肉就要花費1萬多綻紙幣;元朝天曆二年(1329年),當時元廷賞賜宮中衛士共計5200萬貫,僅僅這一次賞賜就相當於宋朝全國三年的財政開支。揮霍無度的浪費下,是元朝早已殘破不堪的經濟體系在苦苦支撐,而能為此買單的,只能依賴於瘋狂印鈔來解決這一問題。

歷來每個朝代的財政收入,大多依賴於農業稅收和人頭稅,並且大都以徵收實物為主。而作為“以戰養戰”的蒙古族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遊牧民族的來去如風、四處紮根習慣了打到哪吃到哪,而在入主中原後,元朝自始至終的財政收入,都是以貨幣形式的商業稅為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依靠鹽稅。

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作為國庫的主要收入,元朝在鹽稅上可謂是重拳出擊,為了保證收入,元朝出臺了“食鹽法”,即按照居民人口數(或戶數)強制分攤鹽額,並按額徵收鹽稅。作為生活必需品,鹽價卻高到令人髮指的地步,老百姓“終歲之糧,不酬一引(鹽)之價。緩則輸息而借貸,急則典鬻妻子。”

一年的收成都買不起鹽,面對高額的鹽稅,老百姓只能被迫借高利貸,有的被迫賣兒賣女。而這不過是元朝重稅下的一個小縮影。開頭我們也說過,通貨膨脹引發的後果更是數不勝數,再加上元朝盲目修建大工程,資金不夠又是靠發行紙幣來湊數。於是,為軍費開空頭支票,再用空頭支票去糊弄老百姓,結果導致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發生通貨膨脹後又想著繼續加大紙幣印刷,這種無解的死循環模式,最終將整個元朝引入一條不歸路。

再加上當時吏治的腐敗現象橫行,使得動盪不安的局勢更加混亂。當百姓再為生計而發愁的時候,此時的元順帝卻為西番僧所惑,佞於佛事,驕奢淫逸。於是“海內大亂,軍儲供給,賞賜犒勞,每日印造,不可數計。舟車裝運,軸轤相接,交料之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與此同時,“物價騰騰,價逾十倍”、“京師料鈔十錠,易鬥粟不可得。

使勁造錢就能使國家富裕?不懂經濟的元朝真這麼幹了


隨著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政權成為天下之主活,不得人心的元朝政府也走到了盡頭。回首元朝統治的97年時間,遊牧民族的散漫天性成了元朝註定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一生戎馬,好戰嗜殺,但對於經濟的理解卻是不及格的表現。每一次的通貨膨脹,說白了都是富人對窮人的掠奪,持續的越久,窮人的眼淚就越多,但反對的聲音也會越高,元朝的滅亡成了最有力的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