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者通吃,美国学者米尔海默的理论为何比现实更猛烈?

作者:Pansesus

赢者通吃,美国学者米尔海默的理论为何比现实更猛烈?

米尔海默新作、2019年中译本:《大幻想: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

现在,一般就把米尔海默提出的这种国际关系学的理论叫做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理论的现实主义有很多的分支,那么米尔海默其实是现实主义流派之中最激进的一派。

防御性现实主义则认为安全困境有轻重缓急之分,并不一定会导致军备竞赛、武装冲突。此外, 防御性现实主义者认为武器类别有防御类武器和进攻性武器的区别。

米尔海默对此嗤之以鼻。因为很多的时候,哪怕有具体的情报也不好确定武器究竟是进攻的还是防御的。而且,地理上的天堑、大海也不构成防御能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现在,大国的洲际导弹可以辐射全世界各个角落。所以,他认为这些地理因素也是无意义的。

米尔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观点在美国的理论学界来说算是一个极端。因为按照他的观点,美国就要不断地扩军,不断地进行军备竞赛,要压制美国以外的老二、老三、老四……这对于美国来说,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赢者通吃,美国学者米尔海默的理论为何比现实更猛烈?

“国际警察”在全世界“执勤”,几乎是世界第一霸主的日常

而且,大部分的美国外交界人士并没有站在米尔海默这一方,他们认为总有办法来控制这些所谓的安全隐患或者安全困境。

但是,美国确实一直存在着非常强烈的危机意识,不能让老二坐大。这是冷战以来美国一直持有的观点。首先是对付苏联,苏联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然后,想办法遏制日本和德国的发展。德国在军事上完全地废掉了。日本呢,美国人给它挖了一个坑,日本人自己跳进去了,经济也大不如前。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的零零年代,在美国能够影响的范围之内,确实没有任何国家对其形成直接的威胁。

中国在零年年代的时候,GDP甚至还没有到世界前三的水平。很多西方人甚至认为我们跟巴西一个样子,尽管后来的发展证明了中国和巴西是两个样子。大约2010年代之前,在欧美人看来,巴西比中国更有潜力成为发达国家,但是后来自己把自己作死了。反而是中国在外界一片不看好的情况下,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马上要崩溃了,崩溃了二十年、三十年,结果中国发展成了现在的面貌。所以很多美国精英有点急了,觉得对美国有威胁。

赢者通吃,美国学者米尔海默的理论为何比现实更猛烈?

2010年的中国

但是,仍要强调的一点,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接受了米尔海默的观点。因为这种所谓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通过话语构建出来的威胁。

为什么这么说呢?究竟是哪些方面威胁到了美国呢,有间谍,偷美国东西,还是抢美国普通人的饭碗?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跟威胁没有关系。美国核武的数量到目前为止依然远远超过中国,安全问题上没有疑问。然后,岗位流失的问题,其实也跟中国没有直接的关系。美国的资本跟着利益走,不在中国设厂,还有东南亚、南亚、南美可选,所以总统一再喊着制造业回流却没有成功。对于民众来说,他们能够体会到的直接威胁其实就这一点,但就是这一点也不成立。

所以,这套威胁论其实是一套政治术语,为了转移美国国内矛盾而做出来的宣传,稍微理性一点的经济学家、稍微理性一些的政治家都不会认为确有其事。但是呢,不断地讲,重复地讲,最后就定型了,成了“中国威胁论”。

赢者通吃,美国学者米尔海默的理论为何比现实更猛烈?

Quora,美版的知乎,这么一说大家都懂了

它与现实主义理论强调的——军备竞赛最后导致了国家冲突,并没有什么关系。美国的普通人也不了解全世界的军事技术发展到到什么境界。很惊奇的一点,比如说去Quora上看一看,能看见的少量的美国人回答,基本上提到中国军事科技方面情况的时候就暴露出了严重的无知。普通人如此,离开了军队的人们来说,他们对新的技术发展其实也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除非职业需要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科技信息。所以,常见的回答就是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如果不是一百年至少也需要五十年,反正目前是赶不上前沿水平的,甚至落后于印度。当然,后半句话基本都是印度人自己说的。在Quora这个网站上,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很典型的现象。

所以,现在美国社会上的威胁论,表面看来与米尔海默的观点同出一脉,而实质上,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宣传炒作。米尔海默前不久接受中国媒体采访,他认为现在美国的很多外交(举措)没有理论。他与别人的争辩中,最喜欢说的就是,没有逻辑、没有理论,想到哪儿是哪儿。米尔海默不止如此评价现在这些美国外交官,之前他与八十年代著名的外交官布热津斯基在《时代周刊》上吵过架。

赢者通吃,美国学者米尔海默的理论为何比现实更猛烈?

提到苏联崩溃、地缘政治,就不得不提到布热津斯基

总之,米尔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与现在美国社会流传的威胁论,二者并不相同,后者本质上更多的是情绪上的调动,而不是冷静的分析。

上期回顾:《大国崛起并非一定导致军事冲突,美国学者为何很固执?》

下期预告:《国际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