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数字经济时代下,商业机遇和挑战涌现

2020年11月12日,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年度大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应变局,开新局”为主旨,旨在发挥创新资源优势,聚焦科创发展前沿,引导创投资本流向创新源头,推动高端硬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高精尖产业集群,深刻理解并融入当前的新格局。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数字经济时代,一些平台企业规模非常大,就是因为它扩大的边际成本非常低,和传统的企业不一样。在这样“赢者通吃”的商业竞争格局下,数据作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是怎么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做一个平衡。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数字经济时代下,商业机遇和挑战涌现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整理,有删减。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上午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分享我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

因为今天是科技创新的论坛,大家可能更多关心的是关于数字经济方面的发展。最近讨论也非常多,我们中金公司研究部前段时间有一个大型的报告,题目就是《下个十年数字经济》。我今天想借这样一个机会,分享一下我们,尤其我本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怎么理解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疫情下,数字经济时代提前到来

为什么说数字经济下个十年?我们要思考一下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或者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头十年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人口红利,劳动力扩张。现在我们进入了人口红利消退期,大家都担心劳动力不足,担心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年轻人不足,养老怎么办?

但是,我们同时又经常听到另外一种担心,说机器替代人,我们以后可能要失业。这两个说法是矛盾的,数字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过去机器替代人是替代我们的四肢,手和脚,现在人工智能是替代我们的大脑,这个能不能抵消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我们看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外就是金融,过去十年我们讲金融周期,信贷扩张和房地产相互促进对经济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未来金融会怎么发展?大家也看到最近有关金融机构发的一系列关于金融科技方面的监管指引、监管措施,这个在数字经济模式下,我们怎么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讲下个十年数字经济发展,实际上从宏观上来讲也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含义。

其实数字经济的发展当然不只是今天,我本人做这方面研究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应该说在今年之前可能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今年的疫情导致数字经济似乎已经来到眼前了,远程办公、远程会议、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配送等等。今年的疫情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人说是提前了几年时间。

从数字经济发展来讲,应该说现在全球中美两个国家是最大的数字经济体,或者说相对来说发展是最好的。什么叫数字经济?我们怎么来定义它。这个有很多争议,我们这里面是从层次划分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核心层,核心层涉及到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包括半导体、信息技术、智能硬件、软件等等,这个大家可能最近都感受到,今年华为受到了打压。

第二是应用层,数字经济,大数据的应用改变我们的商业模式,应用层重要的就是平台经济、平台企业。我们中国的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美国的脸书、谷歌这些,这是中间这一层。

更广的一层是我们讲的产业数字化,世界上整个的经济都是数字经济,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环节不涉及到数字技术的应用。

平台经济重要性凸显,或将改变商业模式

这三个定义我们说中国的情况是两头弱,中间强,两头弱很清楚,我们的半导体和硬件,我们的产业数字化跟发达国家比也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们中间的平台经济是比较强的,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七大平台企业美国五个中国两个,中国就是腾讯和阿里。平台经济为什么重要?就是因为它改变我们的商业模式,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最近不光是中国,美国和欧洲有段时间在讨论大型平台企业带来的垄断问题,怎么应对。

数字经济为什么特殊?尤其是平台经济为什么特殊?这就涉及到我们怎么理解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它的特殊性,我们都知道农业经济两大生产要素,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劳动力和资本。数字经济再加上数字,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数字是新的生产要素。那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它和资本和土地和劳动力有什么差别?

最大的差别就是它的非竞争性,这跟传统经济有巨大的差别。什么叫非竞争性?传统的经济桌子上摆了一个苹果,我吃了那你就没的吃。数字经济不一样,我下载了微信不影响你下载微信使用,我用了抖音,我看了抖音上的一个视频,不增加你看这个视频的成本。这是和传统经济一个根本性的差别,就是它的产品或者它的服务,它的边际成本非常低,甚至是零。由此就导致非常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一个产品因为它扩大的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它可以无限制的扩张。

数字经济时代,一些平台企业规模非常大,就是因为它扩大的边际成本非常低,和传统的企业不一样。

传统的企业制造汽车边际成本,多造一辆汽车需要一些新制造成本。有人说数据就是工业经济时代的石油,这个话对不对?对也不对。

数据是重要,就像石油对于工业经济来讲那么重要,但是石油是有开采成本的,它的边际成本不可能是零的,而数据不一样。而且数据的应用有网络效应,使用的人多对所有人都更方便,数据的规模越大,信息量就越大,价值就越大,所以导致我们讲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范围效应就是跨产品的企业,传统的企业可能就一个产品,现在的平台企业是跨产品、跨市场带来效应的增加。这是从一个生产力,从科技来讲,规模带来效应,带来效率。

数据要素时代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生产关系就在于数据的产权归谁所有,谁占有了数据谁就能使用数据,谁就能创造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规模经济会不会带来垄断问题?你的规模越大,会不会阻碍竞争,阻碍进一步的创新?这是数字经济它的天然矛盾,它的价值在于数据规模越大它的价值就越大。但是它的数据规模越大,又可能带来垄断的问题。

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作为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事实上就是怎么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做一个平衡。

刚才提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样新的特征,平台性企业和传统经济单边市场不一样,它连接消费者和生产者,甚至是不同行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所以它带来赢者通吃,平台企业具像化这些问题。

“赢者通吃”对商业格局的影响

赢者通吃、垄断,对数字分配有什么样的含义?

首先讲老龄化,刚才我一开始提到的。我们一方面担心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担心机器替代人导致失业,到底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层面,从供给端来讲,机器替代人是能够替代我们的效率,提高我们的效率,但是这个能不能抵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怎样下行的影响,我认为很难。

另外一个就是收入分配问题,赢者通吃。美国最近有一个大学老师做了研究,他看过去四十年美国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差距扩大,大家都知道收入分配的差距越来越大。那过去四十年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差距扩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看两个原因,哪个更重要。

一个是你从事的职业,另外一个是你服务的公司。传统意义上来讲,不同人之间收入差距最大的原因是从事不同的行业。这就是数字经济时代赢者通吃,你为大平台服务,你为大企业服务,同样做的事情,同样的职业,收入差距可能很大。

另一个就是机器替代人还是赋能人的问题,机器可以替代我们,也可以赋能我们。最起码这个阶段,中国更多是机器赋能人,美国更多的是机器替代人。

中国过去的十年,劳动者的收入占比是上升的,为什么?我们实际上是有机器赋能人,为什么在中国机器赋能人?现阶段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劳动力成本相对美国比较便宜,因为机器的价格是一样,同样的机器都是这个价格,那他在什么地方替代人,它的利润空间更大呢?当然是劳动力成本高的地方,替代了之后利润更大。自然在美国更多的是机器替代人,在中国更多是机器赋能人,像快递、外卖、专车司机等等这些。

数字经济时代运输的成本不可能降到零,你还要运石油和机器设备,但是人与人沟通的成本可能会降到零或者是非常低的状态。

最后讲一点,无论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是投资,我们要问一个问题,我们都在讲技术进步,到底哪些行业受益于技术进步。无论是从收入来讲,还是投资回报来讲。我们一个直观的反应可能是,我们应该投资技术进步快的行业,而经济的历史告诉我们,往往不是这样。

技术进步快的行业如果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你这个超额收入很快就被竞争消化了,但是技术进步还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是谁拿走的呢?那些技术进步慢的行业,供给跟不上的行业,因为人们的收入增加,冰箱、手机的价格下降,那我多余的钱干什么呢?我去买那些供给有限的,供给不足的。那这个世界上什么行业技术进步最慢?效率提升最慢?

1930年凯恩斯写过一篇文章,他的文章就讲一百年以后我们的孙子,我们的重孙子他所面临的经济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他有两个预测。第一个预测,人类社会技术进步大幅提高效率,我们的生活水平将大幅提升。第二个预测,由此人类面临的生活压力,工作的压力会大幅下降,我们会更多的享受休闲。

1930年到现在已经九十年过去了,他预测未来一百年。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凯恩斯的第一个预测非常精准,有人算过,他预测的生活水平提高翻多少倍,基本上符合现实,符合过去九十年的发展。但是他的第二个预测错了,我们效率提高了,好像每个人的生活压力还是那么大,我们并没有享受更多的休闲,为什么?这就涉及到我们应不应该担心失业的问题。凯恩斯第二个预测为什么错了?就是人性的问题。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这个欲望是攀比的欲望。所以我们现在其实好多从事的行业是一个零和活动,对整个社会贡献不一定是净增长的,这就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这是我最后讲的一个小故事,对就业问题大家不需要那么担心,我们更多的可能需要关注的是生产关系和收入分配问题。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